首页期刊导航|临床麻醉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张国楼,徐建国

月刊

1004-5805

jca@lcmzxzz.com

025-83472912

210003

南京市紫竹林3号

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麻醉专业学术刊物,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本刊以临床麻醉为主要特色,注重文稿质量和编排水平,栏目活跃,发行量在麻醉同类杂志占首位,深受广大读者和作者欢迎和喜爱。1992年评为核心期刊,1997年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临床麻醉学杂志》对来稿署名的要求

    841页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的影响

    张桦李晴王城张璐璐...
    842-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麻醉睡眠门诊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患者 84 例,男 26 例,女58 例,年龄18~64 岁,BMI 20~32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CBT-I联合SGB组(S组)和CBT-I组(C组),每组 42 例.两组患者均执行 6 周相同的CBT-I方案.S组在第 1 周每日左右侧交替行SGB,注入1%利多卡因3 ml,维生素B11 ml(50 mg),维生素B61 ml(50 mg),共5 ml.第2 至 6 周每周行 1 次SGB,共计 12 次.C组不行SGB.记录治疗前、治疗后 6 周、3 个月和 6 个月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 周、6 周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阿森斯(AIS)失眠量表评分、血清皮质醇(Cor)和 5-羟色胺(5-HT)浓度.记录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 6 周、3 个月和 6 个月两组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S组治疗后 1和 6 周的ISI评分、AIS评分和血清Cor 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 5-HT浓度明显升高(P<0.05),C组治疗后 6 周ISI评分、AIS评分和血清Cor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 5-HT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治疗后6 周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 周、6 周ISI评分、AIS评分和血清Cor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 5-HT浓度明显升高(P<0.05),S组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改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失眠患者的短期睡眠质量,并能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星状神经节阻滞新型冠状病毒失眠匹兹堡睡眠指数

    术前电针干预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赵晓红陈丽萍张杰丁凡帆...
    848-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术前电针干预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VIP)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4 年 3 月.检索所有关于电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 2 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使用Cochrane Risk of Bias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 12 篇RCTs,共计773 例患者,其中术前电针组421 例,对照组352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术前电针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SMD=-0.56,95%CI-0.84~-0.28,P<0.0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MD=-6.40 h,95%CI-9.27~-3.53 h,P<0.001)、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MD=-8.45 h,95%CI-10.37~-6.52 h,P<0.001)、术后首次进食时间(MD=-16.88 h,95%CI-23.92~-9.83 h,P<0.001)均明显缩短、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RR=0.75,95%CI 0.57~0.98,P=0.04)、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MD=-0.78 d,95%CI-1.38~-0.19 d,P=0.010).结论 手术前电针干预可有效促进手术患者术后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缩短术后禁食禁饮时间,减少PONV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术前电针干预术后胃肠功能Meta分析

    补体C1q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突触蛋白PSD95的影响

    张庆桐蹇晨瑶刘明达蔡慎权...
    85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体 C1q 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突触后密度蛋白 95(PSD95)的影响.方法 选择清洁级雄性SD大鼠 36 只,6~8 周龄,体重 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M组)和MCAO+C1q中和抗体组(A组),每组 12 只.S组大鼠仅接受颈总动脉解剖分离,不置入线栓;M组采用线栓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A组在大鼠建模后 1d通过侧脑室注射C1q中和抗体 10 μl.建模后 3d通过黏附去除实验记录黏附刺激去除时间,通过平衡木实验评估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处死大鼠后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C1q、C3 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C1q子成分亚基A(C1qa)和PSD95 蛋白含量,采用尼氏染色记录尼氏小体数量.结果 与S组比较,M组黏附刺激去除时间明显延长,平衡木实验评分明显升高,海马组织C1q、C3 含量、C1q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SD95 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M组比较,A组黏附刺激去除时间明显缩短,平衡木实验评分明显降低,海马组织C1q、C3 含量、C1qa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SD95 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补体系统广泛激活,并通过补体蛋白C1q加重大鼠海马组织突触蛋白PSD95 的丢失及运动功能障碍;中和补体疗法可有效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补体突触后密度蛋白95运动功能障碍大鼠

    去甲肾上腺素与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蔺佳英王春生叶建荣
    860-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术期的管理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术后较高炎症水平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是一种新提出的系统免疫炎症反应标记物,能更好地反映炎症水平,术中维持较低水平SII能极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恢复并降低死亡率等.去甲肾上腺素(NE)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功能,通过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同时促进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分泌.因此,本综述从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机制、NE与全身SII水平的关系进行阐述,进一步探讨去甲肾上腺素通过调节炎症细胞对SII的影响.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去甲肾上腺素围术期预后炎症反应β2肾上腺素能受体

    《临床麻醉学杂志》中英文摘要撰写规范

    864页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张瑶季加富张维亮苏帆...
    86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围术期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日益威胁着患者的脑健康以及快速康复进程,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缺少确切有效的预防治疗手段.中医对于认知功能疾病的理论研究,为POCD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着力点,其临床实践以"神"为要点,术前养神,术后调神,心、肝、肾多脏腑共同调控,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极大地丰富了POCD的防治手段,并开拓了广阔的治疗前景.本文对近年来有关POCD的中医理论研究与临床防治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POCD的预防与治疗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新思路及新方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理论神机失用养神调神

    艾司氯胺酮滴鼻在患儿术前镇静中的应用进展

    张忠成李彪郑马强马智聪...
    868-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司氯胺酮作为一种全身麻醉药物,具有镇静、镇痛以及临床剂量范围内呼吸抑制轻微等优势,适合用于患儿术前镇静.临床上多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但滴鼻给药不受静脉通路影响,起效迅速且无首过效应.推荐的滴鼻给药剂量为 1 mg/kg,其镇静效果可靠,不良反应较少.当艾司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复合使用时,可明显缩短镇静起效时间,减少各自药物用量,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单独或复合右美托咪定滴鼻均可安全用于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本文就艾司氯胺酮滴鼻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为其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艾司氯胺酮滴鼻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儿童镇静

    全身麻醉引起意识消失的脑网络机制研究进展

    李思杰魏昌伟王晶吴安石...
    872-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麻醉与意识的探索一直是神经科学的重要课题,但意识的潜在神经机制尚不清楚,这限制了麻醉监测和意识评估系统的发展.意识的神经相关物(NCC)不能被单一的大脑区域或机制所确定,提示意识可能产生于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大脑功能复杂的相互作用.为了表征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脑网络机制被引入到意识机制的研究中.本文介绍脑网络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指标,综述麻醉相关脑网络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脑网络指标在临床监测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NCC的探索提供方向.

    全身麻醉意识的神经相关物脑网络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

    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后糖代谢异常与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程琳高进
    87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NCD)是指患者在术后出现认知、记忆、定向力等能力下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多数老年患者由于衰老、行动不便等因素往往会经历骨科手术,这类手术刺激强、时间长,患者术后NCD的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是老年群体中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并且大多数会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反应.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后由于自身糖代谢异常、手术刺激及麻醉药物的影响,往往更容易出现术后谵妄或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因退行性变是一个慢性病理过程,会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医疗成本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等不良后果.本文主要通过讨论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与术后NCD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而探讨糖代谢异常在患者骨科术后NCD发生中的作用和影响.

    糖尿病糖代谢骨科手术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