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季刊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FOR CLINICIANS(ELECTRONIC VERS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

    祁洪军
    1页

    基于铜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模型评估胰腺癌预后、免疫浸润及中药预测

    孙国栋蒋婧怡赵磊蒲唯高...
    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与铜死亡基因有关的长链非编码RNA(cuproptosis-related long noncoding RNA,CRL)构建胰腺癌预后模型,以此预测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并预测可能调控铜死亡相关基因(cuproptosis-related gene,CRG)的中药。方法 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收集 183 例胰腺癌的RNA序列和临床信息,借助Cox回归、Pearson相关分析、Lasso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CRL进行筛查,建立胰腺癌预后的风险模型,通过风险评估和临床属性特征构建诺谟图(Nomogram)。模型的准确性主要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以及C-指数进行评估。利用风险评分评估免疫浸润和化疗/靶向药的相关性,利用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来预测可能影响CRG的中药。结果 基于筛选出的 6 个CRL(MIR1915HG、PRECSIT、AC004982。1、AC023043。4、AC010999。2、FOXCUT)构建的胰腺癌风险模型,在预测胰腺癌患者 1、3、5年生存率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达到了0。782、0。786、0。912,其预测结果显著优于年龄、Grade分级和TNM分期等指标。风险评分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富集程度及14 种化疗/靶向药的敏感性相关。98种中药具有潜在调节CRG的功效,主要以清热解毒、清热泻火为主,归肝、脾、肺经。其中通关藤可能存在对铜死亡机制的关键基因FDX1 调控作用。结论 以 6 个CRL构建的风险模型能够评估胰腺癌的预后和免疫情况,通关藤可能在调控铜死亡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铜死亡长链非编码RNA胰腺癌预后模型免疫浸润中药

    内镜下不同微创治疗术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及复发影响分析

    贺友豪管鑫姜相君
    18-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超声内镜精准定位瘤体体积及层次下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0 月至 2022 年 7 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并行内镜下微创治疗,且病理诊断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学特征、术前影像学检查、超声内镜诊断及EMR、ESD和ESE术式的手术资料、病理资料、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共纳入 95 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ESD 52 例(ESD组)、行EMR 30 例(EMR组)、ESE 13例(ESE组)。ESD组切除病变平均最大直径显著大于EMR组,ESD组相对于EMR组具有更大的瘤体切除面积,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SD组和ESE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种方法在术中外科补救情况、术后切缘累及率、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情况、术后出院时间、术后复发率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内镜检查示病变大多呈低回声,边界清,管壁完整,病变主要来源于黏膜下层及黏膜肌层。结论 术前根据超声内镜定位瘤体体积和层次后选择最合适的内镜微创手术方式,利用EMR、ESD、ESE各术式优势,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神经分泌肿瘤直肠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黏膜挖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尹昌生张志伟寇克剑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炎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即墨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复杂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同期采用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后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切口感染、胆管残余结石、胆(肠)管损伤、治疗效果、住院时长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试验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出血量较多,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中中转开腹率、术中胆道损伤率、肠管损伤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血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复杂胆囊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可以缩短治疗周期。

    复杂胆囊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

    次仁央金蒲月杨丽君李博雯...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改良根治术是乳腺癌常用的手术方法,延续护理可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肿瘤复发率等。本文综述了延续护理的概念,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延续护理阶段、内容及方法,旨在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延续护理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延续护理综述

    腹部按压操作在无痛胃镜检查麻醉中预防低氧血症的效果评价

    刘九月金香兰王化真汪洋...
    34-3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腹部按压操作在无痛胃镜检查麻醉中预防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9月至 2022 年 11 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无痛胃镜检查门诊及住院患者 188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采取鼻导管吸氧的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腹部按压操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oxyhemoglobin saturation,SpO2)水平、低氧血症发生率、胃镜检查时间、退镜暂停检查发生率、丙泊酚使用总量、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最低SpO2 水平高于对照组,胃镜检查时间少于对照组,且退镜发生率、低氧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达到最低SpO2 水平时的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腹部按压操作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可维持较高的SpO2 水平,有效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缩短胃镜检查时间,从而保证胃镜检查患者的安全,并提高检查效率。

    腹部按压无痛胃镜血氧饱和度低氧血症

    五阶梯营养干预在围手术期化疗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梁泉江
    38-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化疗胃肠肿瘤患者采用五阶梯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4 年 2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收治的围手术期化疗胃肠肿瘤患者 88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 44 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饮食干预,研究组实施五阶梯营养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营养水平改善情况与骨髓抑制结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营养相关生化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营养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相关生化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营养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与前白蛋白水平,CD3+、CD4+T淋巴细胞,以及IgM、IgA、IgG水平均高于参照组,患者参与的主观全面评定评分与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 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抑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粒细胞抑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胃肠肿瘤化疗患者在围手术期通过五阶梯营养指导方案进行干预,不但能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增强抗肿瘤能力,还可以减少骨髓抑制,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化疗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营养干预效果。

    胃肠肿瘤围手术期化疗五阶梯营养干预治疗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不放置引流管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效果及影响

    宋云鹏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放置引流管与不放置引流管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9 月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收治的 86 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按照术后置管与否分组,A组 43 例患者术后不放置引流管,B组43例患者术后放置引流管,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炎症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 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 3d,A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感染、胆漏、肩部疼痛等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不放置引流管,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引流管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炎症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在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曾国威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在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白云山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化疗,33 例)与研究组(贝伐珠单抗+化疗,35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CA 72-4及癌胚抗原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A 19-9、CA 72-4 及癌胚抗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提升结直肠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降低机体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风险未见增长。

    结直肠癌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化学疗法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编辑部声明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编辑部
    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