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张贞浏

双月刊

1004-1648

83700011@163.com

025-82296069

210029

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于1988年7月创刊,属学术类期刊,办刊宗旨是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注重实用,致力于提高我国临床神经病学医师的专业理论及诊疗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白质病变患者血压变异性、脑白质血流量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谭沙一君刘逊尹瑾张俊霞...
    241-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血压变异性(BPV)、脑白质病变(WMLs)、局部脑血流量(rCBF)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Fazekas量表评定WMLs程度,采用颅脑灌注成像检测rCBF,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血压变异系数(CV)来测量BPV,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与24h收缩压(SBP)CV Q1 组相比,Q3 组及Q4 组平均脑白质CBF(MWCBF)显著降低(OR=5.63,95%CI:1.31~24.14;OR=9.70,95%CI:2.23~42.17),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风险显著升高(OR=5.37,95%CI:1.24~23.21;OR=10.44,95%CI:2.39~45.65);Q4 组重度WMLs风险显著升高(OR=9.61,95%CI:2.00~46.26).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白天平均收缩压(M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M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M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MNDBP)与MWCBF大致呈负相关(均 P<0.01).MoCA评分与MWCBF大致呈正相关(P<0.01),与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及 Fazekas评分大致呈负相关(均P<0.01).Fazekas评分与dSBPCV、nSBPCV、dDBPCV、nDBPCV大致呈正相关(均P<0.01),与MWCBF大致呈负相关(P<0.01).结论 高BPV是WML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较低的MWCBF与较低的MoCA评分和较高的BPV相关.

    高血压血压变异性脑白质病变认知功能障碍脑血流量

    以癫痫起病的GLA基因c.153C>G突变法布雷病1例

    陈玲姚明吕达平
    249,290-291页

    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白介素33动态变化特点及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张彦萍赵盼盼赵建华
    250-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IL-33 动态变化特点及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急性脑梗死后6 个月内是否发生PSCI将 7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PSCI组 34 例与无PSCI组38 例.于入院时及入院后1 d、7 d、14 d进行血清IL-18、IL-33 检测,6 个月复诊时采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各时间点血清IL-18、IL-33 水平与MMSE、NIHSS评分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时间点血清IL-18、IL-33 对PSCI的预测价值.结果PSCI组入院时及入院后1 d、7 d、14 d的血清IL-18、IL-33 水平均显著高于无PSCI组(P<0.05~0.01).与无PSCI组比较,PSCI组MMSE评分显著降低,NIHS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d血清IL-18、IL-33 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0.01),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入院后1d、入院后14d血清IL-18 及入院时、入院后1d、入院后7d、入院后14d血清IL-33 对PSCI有预测效能.入院时、入院后1d、入院后14 d IL-18 预测PSC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652、0.777、0.641(P<0.05~0.01),敏感度分别为 79.41%、64.71%、52.94%,特异度分别为57.89%、86.84%、78.95%.入院时、入院后 1d、入院后 7d、入院后 14d血清IL-33预测PSCI发生的AUC分别为0.640、0.775、0.668、0.660(P<0.05~0.01),敏感度分别为58.82%、76.47%、58.82%、61.76%,特异度分别为 65.79%、89.47%、86.84%、84.21%.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 IL-18、IL-33均呈异常高表达,在入院后1d达到峰值,与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可通过监测其动态变化预测PSCI的发生.

    急性脑梗死IL-18IL-33脑梗死后认知障碍预测价值

    以听力下降伴认知障碍为主的神经梅毒1例

    田鸿福刘佳佳张汉卿邱峰...
    255-256,314-315页

    创伤性脑损伤后创伤后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勇谢雅彬张春阳王雷...
    257-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创伤后癫痫(PTE)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发生PTE将169 例TBI患者分为PTE组与无PTE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TE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无PTE组比较,PTE组精神症状、GCS评分、影像学检查异常类型、损伤类型、创伤后痫性发作(PTS)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GCS评分、影像学检查异常类型、精神症状、PTS是P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25,95%CI:1.062~31.947,P=0.042;OR=6.942,95%CI:1.542~31.244,P=0.012;OR=31.059,95%CI:9.295~103.786,P<0.001;OR=0.099,95%CI:0.042~0.231,P<0.001).结论 GCS评分、影像学检查异常、精神症状、PTS是TBI后PTE的独立危险因素.

    创伤性脑损伤创伤后癫痫危险因素

    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薛一歌李双凤孙振淇高延秋...
    260,317-318页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扩散峰度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参数的变化及其与认知能力的关系

    任忠刚杨东奎许克宁
    26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患者扩散峰度成像(DKI)和DTI参数的变化及其与认知能力的关系.方法 对41 例mTBI患者(mTBI组)及40 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头颅MRI检查.计算感兴趣区(ROI)DTI参数部分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系数(MD)和DKI参数平均峰度系数(MK)、轴向峰度系数(AK)、径向峰度系数(RK)、峰度各向异性(FKA)、轴突水含量(AWF)、轴向轴突外弥散系数(AxEAD)、径向轴突外弥散系数(RadEAD)及轴突外间隙扭曲系数(TORT).采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TBI组AK在各个病变区均显著增加,AWF、RK、AxEAD和RadEAD、FKA、MK显著减少(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TBI组桥脑、胼胝体和内囊后肢的FA显著降低(均P<0.05);壳核、内囊后肢和丘脑的MD显著增加(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KA与mTBI患者的入组时MMSE评分(r=0.81,P<0.05)及治疗3 个月MMSE、MoCA评分(r=0.88,r=0.89,均P<0.05)呈正相关,FA与入组时及治疗3 个月MoCA评分呈正相关(r=0.82,P<0.05;r=0.76,P<0.05),MK与入组时(r=0.77,r=0.76;均P<0.05)及治疗 3 个月MMSE、MoCA评分(r=0.90,r=0.90,均P<0.05)呈正相关,MD与治疗3 个月MMSE评分呈正相关(r=0.90,P<0.05).结论 DKI联合DTI可以通过反映脑组织微观结构变化明确病变程度,并且与TBI患者认知能力呈正相关.

    创伤性脑损伤扩散峰度成像DTI认知障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正式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辑部
    267页

    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与丙戊酸单药治疗初诊癫痫患者3年单药保留率及疗效的分析

    齐洁曾皎张晓莉顾欣...
    268-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左乙拉西坦(LEV)、拉莫三嗪(LTG)与丙戊酸(VPA)单药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3年单药保留率及疗效的分析.方法 根据首次选用的抗癫痫药物将 323 例初诊癫痫患者分为LEV组、LTG组和VPA组,通过电话及门诊对其进行≥3 年的随访.结果 LEV组、LTG组、VPA组前三年单药保留率及痫样放电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EV组比较,LTG组第1 年、第2 年单药保留率显著降低(χ2=6.265,χ2=5.376;均P<0.025),痫样放电率显著升高(χ2=14.011,χ2=8.574;均P<0.025);VPA组第2 年、第3 年单药保留率显著降低(χ2=6.226,χ2=10.112;均P<0.025),第1 年、第2 年、第3 年痫样放电率显著升高(χ2=11.504,χ2=14.206,χ2=7.596;均P<0.025).LEV组、LTG组及VPA组单药生存函数曲线及痫样放电生存函数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9,P<0.05;χ2=7.395,P<0.05),LEV组单药生存函数曲线明显高于LTG组(χ2=4.451,P<0.05)及VPA组(χ2=9.464,P<0.05),LEV组痫样放电生存函数曲线显著低于VPA组(χ2=7.523,P<0.05).LEV组、LTG组及VPA组药物有效率、前三年单药无癫痫发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EV组、LTG组、VPA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8,P=0.018).与LEV组比较,LTG组及VP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升高(χ2=6.153,P=0.013;χ2=7.109,P=0.008).LEV组停药、添加药物和换药的主要原因为疗效不满意,LTG组及VPA组为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LEV的3 年单药保留率均高于LTG及VPA,且EEG痫样放电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比较适合作为初诊癫痫患者单药治疗首选药物.

    单药保留率抗癫痫药物EEG癫痫

    遗传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附2家系报告)

    杨芳李苍李文武
    274-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遗传性癫痫两个家系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个遗传性癫痫家系的临床资料.结果 家系1 先证者及母亲均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智力残疾,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显示先证者及母亲均携带DEPDC5 基因NM_001242896 exon2:c.20A>G(p.Y7C)杂合错义变异,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会(ACMG)相关指南评价该变异为可能致病突变.家系 2 先证者及姐姐表现为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母亲有"癫痫"病史,WES显示先证者、母亲、姐姐均携带CACNA1H基因NM_021098 exon7:c.844G>A(p.E282K)杂合错义变异,ACMG相关指南评定该变异为可能致病突变.结论 DEPDC5基因NM_001242896 exon2:c.20A>G(p.Y7C)杂合错义变异、CACNA1H基因NM_021098 exon7:c.844G>A(p.E282K)杂合错义变异可能是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的遗传学病因,且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癫痫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DEPDC5基因CACNA1H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