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双月刊

1672-7770

lcsjwk@163.com

025-82296070

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的神经内外科医务人员及研究人员,力刊目的是促进神经外科事业的交流和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镜经枕天幕经松果体隐窝入路暴露三脑室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谢涛孙崇璟张晓彪李文生...
    601-606,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解剖研究,探讨内镜经枕天幕经松果体隐窝入路暴露三脑室的可行性及范围.方法 应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9例,行内镜后纵裂经枕经天幕入路暴露松果体区,0°内镜观察四叠体池蛛网膜,解剖蛛网膜后暴露Galen静脉及属支的走行分布及大脑后动脉及分支的走行.经松果体隐窝向上移位松果体后观察三脑室暴露范围和其内解剖标志.回顾性分析应用该入路切除三脑室内肿瘤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入路通过中线旁1 cm,垂直于横窦上7 cm的竖型直切口,制作跨上矢状窦骨窗.沿后纵裂向外侧牵开枕叶暴露天幕.在直窦外侧1 cm切开天幕至游离缘,牵开天幕后,暴露四叠体池的外上方蛛网膜,剪开片状蛛网膜后,进一步分离基底静脉与小脑前中央静脉间隙蛛网膜,暴露大脑后动脉及脉络膜后内侧动脉.见松果体,上下丘、丘脑枕等结构.将松果体自后联合向上移位进入三脑室,见中间块、丘脑、室间孔及脉络膜(丛)、前联合、终板、三脑室底等结构.临床病例中,三脑室内丘脑胶质瘤经松果体隐窝向上移位松果体后切除肿瘤,暴露三脑室全貌直面三脑室底.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内镜经枕天幕入路可充分暴露松果体区,经松果体隐窝入路可至三脑室内,此入路从后方可充分暴露三脑室全貌特别是三脑室底部.临床运用此入路可顺利处理三脑室内病变.

    内镜经枕天幕入路松果体隐窝三脑室

    内镜经前方胼胝体入路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柳双于朝春杨子江孙崇璟...
    607-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深入探讨内镜经前方胼胝体入路(EAITA)的详细解剖学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病例应用该技术,强调其在手术入路及观察范围上的实质性创新.方法 选取9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完整头颅标本,通过模拟EAITA手术过程进行详尽的尸体解剖研究.本研究采用先进的一体式高清影像摄录系统和显微手术器械,详细观察并记录了内镜下侧脑室及第三脑室的解剖细节.同时,本研究总结了1例采用该入路进行的尾状核头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案例,分析手术过程中关键细节,如胼胝体的暴露、切开位置、脑室内部结构的识别与保护以及患者的预后,以证实该入路的有效性.结果 EAITA成功避开了关键血管与神经结构,为手术提供了更为直接且安全的通道.结合显微手术器械和内镜技术,本研究清晰、准确地暴露了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内的关键结构,如透明隔、脉络丛、孟氏孔、禽距、漏斗、漏斗隐窝、乳头体、大脑内静脉、中脑导水管及松果体隐窝等.临床病例结果表明该入路不仅实现了对关键结构的清晰可视化,还允许术者进行精细操作,确保了手术过程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此外,EAITA技术为手术提供了充裕的操作空间,显著减少了对周边脑组织的潜在损伤,展示了其在微创手术领域的卓越优势.结论 本研究从解剖学到临床证实EAITA技术为脑室系统手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解决方案.该技术在手术路径规划、观察范围拓展及手术操作细节方面的创新,有望推动神经外科手术领域的新一轮突破.

    内镜手术经胼胝体入路解剖学特点侧脑室解剖第三脑室解剖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内镜经额中回经扩大室间孔-脉络裂入路暴露三脑室解剖学特点与临床应用

    刘腾飞普布次仁张晓彪李文生...
    612-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经额中回经扩大室间孔-脉络裂入路暴露三脑室重要结构的解剖学特点与临床应用.方法 成人头颅标本9例(已用福尔马林固定),模拟内镜经额中回经扩大室间孔-脉络裂入路手术,应用0°内镜观察三脑室前、中、后部解剖结构.回顾性分析应用该入路切除1例三脑室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入路可以快速、直接到达侧脑室,通过识别室间孔、丘纹静脉、隔前静脉、脉络丛、穹窿、透明隔等解剖结构辨明脑室方向,继续解剖穹窿带,找到隔前静脉与丘纹静脉汇合点并离断隔前静脉,开放侧脑室体部的脉络裂,均能形成扩大室间孔-脉络裂通道进入三脑室内部,可以充分暴露三脑室前部至后部的广泛区域.临床病例中,通过该入路可以充分暴露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顺利夹闭载瘤动脉并切除动脉瘤,术后复查未见三脑室内动脉瘤显影.术后半年患者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1年,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神经内镜经额中回经扩大室间孔-脉络裂入路可以充分暴露三脑室前部到后部的广泛区域,临床应用该入路可以有效处理三脑室内大部分病变.

    第三脑室神经内镜经室间孔入路经脉络裂入路

    神经内镜经高枕经天幕入路暴露小脑中脑裂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陈品孙崇璟谢涛刘腾飞...
    618-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高枕经天幕入路(HOTTA)入路暴露小脑中脑裂区域的相关解剖结构及其特征,并评估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9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尸头标本(共18侧),模拟HOTTA解剖暴露小脑中脑裂区域,描述该入路显露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并观察暴露范围及操作自由度.此外,结合1例临床病例描述该入路在小脑中脑裂区域病变手术切除中的优劣势.结果 内镜下通过HOTTA可直接显露天幕切迹后缘、Galen静脉以及其属支;解剖四叠体池区域蛛网膜并向下适度牵开小脑方形小叶,可直接进入小脑中脑裂区域,获得一个较宽阔的操作通道,可显露上丘、下丘、小脑小舌、小脑上脚、滑车神经、上髓帆、小脑上动脉、脉络膜后内侧动脉等关键解剖结构;该入路对小脑中脑裂下方(尤其是同侧)的范围具有更好的显露效果和操作自由度.结论 内镜HOTTA可广泛暴露小脑中脑裂区域,尤其对同侧及下方视野显露角度更好,可用于临近小脑-中脑裂隙区域,如小脑前上方、四脑室顶部上方、脑干背侧上方的病变切除.

    神经内镜经高枕经天幕入路小脑中脑裂解剖

    高频脑磁分析在立体定向脑电图射频热凝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中的应用

    付东翔吴杰谭家亮谷宇...
    624-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脑磁分析在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射频热凝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中的应用和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六病区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URRY8软件将患者的多种影像学及电生理数据进行融合分析评估,定位可能的致痫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SEEG电极植入计划,并行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后行SEEG监测观察患者发作期脑电改变,结合术前影像及SEEG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行脑深部电极癫痫灶毁损术,术后定期随访3~6个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1例患者根据SEEG观察到的发作起始位点,行脑深部电极毁损术.术后随访6例患者疗效达Engel Ⅰ级,3例为Ⅱ级,1例为Ⅲ级,1例为Ⅳ级.结论 高频脑磁分析方法安全可靠,可以为致痫灶的定位提供更精确的依据,结合多种影像学及电生理进行的多模态融合分析评估,可以更加直观、更加精准地定位癫痫灶,并且优化SEEG植入计划,能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手术最大的疗效,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带来更大收益.

    高频脑磁药物难治性癫痫立体定向脑电图射频热凝毁损

    脑胶质瘤PSMA5的表达、功能及临床意义

    李南丁贾博王赞李成才...
    629-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蛋白酶体Alpha-5亚单位(PSMA5)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获取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的胶质瘤样本信息,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SMA5的表达情况.利用DESeq2 R程序包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通过基因本体论(GO)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法评估PSMA5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利用SiRNA敲低PSMA5的表达以探究其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PSMA5在胶质瘤患者中呈高表达(P<0.05),且在高级别胶质瘤及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野生型胶质瘤患者中有更高的表达水平(P<0.05).GO和GSEA分析结果显示,PSMA5与免疫反应、有丝分裂等密切相关.Cox分析的结果表明,PSMA5的高表达是胶质瘤的一个显著独立预后因素(CGGA:P<0.01,TCGA:P=0.032);Kaplan-Meier法结果表明,PSMA5高表达组的患者生存期明显少于低表达组(P<0.001).敲低PSMA5后,胶质瘤细胞增殖受抑制,诱发细胞周期停滞.结论 PSMA5的高表达水平会导致患者的不良预后,PSMA5可以作为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此外,PSMA5还有作为治疗胶质瘤的生物靶点的潜在作用.

    蛋白酶体Alpha-5亚单位神经胶质瘤基因表达预后PSMA5

    帕金森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玮蒋慧慧郑初蕾阮义峰...
    636-640,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帕金森(PD)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后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6月在南京脑科医院行脑深部电刺激的4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病史、术中用药、术中血压、术中体温、麻醉深度、术后转归等指标,根据术后24 h内是否发生恶心呕吐分为PONV组和非PONV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深部电刺激PONV的危险因素.结果 PD患者行DBS后的PONV发生率为9.3%.女性(P=0.027)、上消化道手术史(P=0.022)、术中发生低体温(P=0.003)、术中使用地佐辛(P=0.027)是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局麻+全麻的麻醉方式(P=0.027)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女性、上消化道手术史、术中发生低体温、术中使用地佐辛是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局麻+全麻的麻醉方式是其保护性因素.

    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并发症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危险因素

    3D Slicer多模态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功能的应用探索

    张青青曾冉浦奔放张学军...
    641-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3D Slicer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实验组纳入上海冬雷脑科医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29例进行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手术的听神经良性肿瘤患者,采用3D Slicer软件处理原始数据,重建颅骨、脑干、肿瘤、肿瘤周围血管和神经,结合术中实际肿瘤位置和邻近解剖结构,来验证术前重建效果,同时与既往前庭神经鞘瘤手术患者(对照组)比较面听神经损伤率、肿瘤全切率、手术时间、患者家属的理解程度、年轻医生的认知程度.结果 实验组29例患者中,有23例全切肿瘤,平均手术时间(2.89±0.18)h,无肢体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对照组27例患者中,有20例全切,平均手术时间(3.60±0.19)h,无肢体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结论 3D Slicer多模态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更直观、多维度、立体动态地展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尤其与脑干及颅神经的关系,可以有效地提高主刀医生手术效率,提高年轻医生对前庭神经鞘瘤相关解剖结构的认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面听神经损伤率.

    3DSlicer多模态融合三维重建前庭神经鞘瘤面听神经损伤

    体外深低温保存钴-60灭菌自体颅骨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张清超查正江李志宏周和平...
    648-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深低温保存钴-60灭菌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外科行颅骨修补术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选择自体颅骨瓣修补的42例为研究组,三维钛网修补的4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相关并发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及健康状况、术后6个月修补失败率和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癫痫、感染、出血、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积液)总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优于钛网组(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无骨瓣吸收和感染病例,对照组钛网外露1例需取出修补材料,修复失败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和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方面(外观不对称、气温变化敏感、头部不适、行核磁检查受影响、颅骨变形或凹陷、焦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深低温保存钴-60灭菌自体颅骨和定制三维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均较好,但自体颅骨修补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术后满意度更高,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自体颅骨深低温钴-60灭菌颅骨修补手术

    IDH1-R132H突变体通过调节HIF-1α通路抑制胶质瘤U87细胞恶性进展

    方松唐国强叶友忠李明松...
    654-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R132H突变体通过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抑制胶质瘤U87细胞恶性进展.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胶质瘤组织和细胞IDH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U87细胞分为对照组、Vector组、IDH1 wt组、IDH1-R132H组,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DH1 wt、IDH1-R132H转染效率,噻唑蓝(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IDH1、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HIF-1α、HIF-2α蛋白表达.结果 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胶质细胞NHAs相比,胶质瘤组织和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细胞T98G、U138、U87中IDH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IDH1 wt、IDH1-R132H转染成功;与对照组或Vector组比较,IDH1-R132H组细胞活性、PCNA、MMP-2、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VEGF、HIF-1α、HIF-2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IDH1-R132H组克隆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减少,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但对照组、Vector组、IDH1 wt组上述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H1-R132H突变体可能通过调节HIF-1α通路抑制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

    IDH1-R132H突变体HIF-1α通路胶质瘤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