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邹声泉

月刊

1005-6483

whlcwk@126.com

027-87893476

430064

武汉市武昌丁字桥路60号

临床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临床外科专业性学术刊物,为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裘法祖院士任总顾问,外科学专家夏穗生教授任名誉总编,邹声泉教授任总编辑。办刊宗旨是扩大信息交流,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本刊开设以述评、专题笔谈、论著、临床经验、综述与讲座等为主的多个栏目,及时介绍我国临床外科及其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积极推广临床外科先进经验,以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面向广大读者,为我国医院外科临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欢迎订阅《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编辑部
    1174页

    血清骨桥蛋白,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李军波呼国庆夏化文
    1175-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病人血清骨桥蛋白(OPN)、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水平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纤维化(HF)的相关性.方法 2021年3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PHC病人166例,根据介入治疗后是否发生HF分为两组,其中发生HF的病人92例,为观察组,未发生HF的病人74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OPN、ANGPTL8水平并分析OPN、ANGPTL8水平对HF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OPN、ANGPTL8水平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HF发生的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OPN、ANGPTL8对HF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OPN[(74.56±11.56)ng/ml]、ANGPTL[(42.78±5.23)ng/ml]、ALT[(62.24±9.56)U/L]、AST[(42.88±8.23)U/L]、HA[(252.98±52.44)ng/L]、LN[(152.64±26.45)ng/L]、PC Ⅲ[(16.54±3.46)ng/L]、Ⅳ-C[(152.78±21.23)n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7.89±9.68)ng/ml、(35.46±4.78)ng/ml、(49.46±7.46)U/L、(31.48±7.26)U/L、(192.56±23.88)ng/L、(124.48±11.23)ng/L、(11.26±2.23)ng/L、(126.45±18.56)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OPN、AN-GPTL8及二者联合预测HF发生的AUC分别为0.914、0.920、0.978,OPN联合ANGPTL8预测HF发生的AUC高于二者分别单独预测(P<0.05).结论 PHC病人血清OPN、ANGPTL8水平与HF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是HF发生的影响因素,可作为预测HF发生的指标.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肝纤维化骨桥蛋白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缩略语表达的要求

    《临床外科杂志》编辑部
    1178页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观察

    陈磊唐彤张代忠柳凤玲...
    1179-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射频消融(LRFA)、经皮射频消融(PRFA)对原发性肝癌病人抗肿瘤免疫、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原发性肝癌病人81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行LRFA治疗;对照组39例,行PRFA治疗.比较两组瘤体完全消融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手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糖类抗原(CA)199、白细胞介素(1L)-6、高尔基体蛋白(GP)73、C反应蛋白(CRP)、甲胎蛋白(AFP)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观察组瘤体完全消融率95.24%,与对照组(9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观察组与对照组IL-6分别为(124.63±45.41)pg/ml和(168.28±51.26)pg/ml,CRP 分别为(19.14±5.03)ng/L 和(28.26±7.47)ng/L,TNF-α 分别为(94.32±18.49)pg/ml 和(108.41±20.1 1)pg/ml;术后 3 天,观察组与对照组 IL-6 分别为(92.37±24.11)pg/ml 和(105.83±27.45)pg/ml,CRP 分别为(14.87±4.37)ng/L 和(17.25±5.06)ng/L,TNF-α 分别为(75.41±12.10)pg/ml 和(82.64±16.83)pg/ml,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观察组与对照组CD3+分别为(66.27±7.82)%和(65.14±7.63)%、AFP 分别为(156.23±30.27)µg/ml 和(160.84±32.33)µg/ml,GP73 分别为(65.21±10.26)μg/L 和(67.44±11.03)μg/L,CA199 分别为(44.89±11.41)U/L 和(45.12±13.07)U/L,CD4 分别为(32.02±6.03)%和(31.53±6.11)%,CD4+/CD8+分别为(1.31±0.39)和(1.29±0.37);术后 14 天,观察组与对照组 CD3+分别为(71.25±6.83)%和(70.89±6.76)%、AFP 分别为(48.52±18.31)µg/ml 和(50.11±19.12)µg/ml,GP73 分别为(48.25±8.46)µg/L 和(49.12±10.12)μg/L,CA199 分别为(19.27±5.16)U/L 和(20.07±5.39)U/L,CD4 分别为(38.25±7.45)%和(37.61±7.92)%,CD4+/CD8+分别为(1.49±0.42)和(1.47±0.45),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86%)及12个月复发率(2.38%)均较对照组低(66.67%、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生存率(97.62%)与对照组(94.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FA与P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相当,可有效改善机体抗肿瘤免疫,减少血清肿瘤标志物释放,但LRFA应激反应较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复发率较低,特别是治疗特殊部位肝癌更具优势.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经皮射频消融原发性肝癌抗肿瘤免疫并发症

    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一例

    张禹霆王昌健李晓王学文...
    1183-1184页

    乳腺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

    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周鹏胡浩黄旭孟胜东...
    1185-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20年8月~2022年9月收治的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病人128例,患指128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侧支组和背支组,每组各64例,侧支组予以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背支组予以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12个月,评价移植皮瓣存活率、采用手指总主活动度(TAM)评分评价关节功能、远节移植皮瓣感觉功能、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瘢痕程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侧支组、背支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0.03±12.41)分钟、(54.78±15.65)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65±10.03)ml、(26.52±12.61)ml,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所有病人远端缺损部分均正常愈合,两组皮瓣移植成功率均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侧支组、背支组病人的VSS分别为(3.15±0.69)分、(3.17±0.6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组、背支组病人的TAM评分分别为(9.71±0.65)分、(10.93±0.71)分.侧支组TAM评分低于背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组、背支组病人皮瓣两点辨别觉分别为(8.93±2.05)mm、(7.51±1.64)mm,侧支组皮瓣两点辨别觉高于背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组术后静脉回流障碍2例,不耐寒1例;背支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比较,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手指远节末端皮肤缺损,术后手指功能恢复效果更为良好,且静脉回流障碍风险相对更低.

    远节手指皮肤缺损岛状皮瓣修复术指侧支动脉指背侧支动脉

    不典型脾脓肿合并胰腺囊性肿瘤误诊为自发性脾破裂一例

    张鹏张翠梅徐林海
    1189-1190页

    胰腺囊性肿瘤脾脓肿脾破裂

    术后体重增加与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后复发性腰痛的相关性研究

    邓亦奇邹士东张庆宇汪明星...
    1191-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体重增加(postoperative weight gain,PWG)与术后 3 个月复发性腰痛(recurrent low back pain,RLBP)之间的关系.方法 2020年9月~2022年9月因腰椎间盘突出行TLIF手术并成功随访至术后3个月的病人共254例.收集病人年龄、性别、术前身高及体重、是否吸烟、术前手术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术前及术后7天、1个月及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资料.对术后7天、第1、2个月腰痛VAS评分≤3分,但术后3个月VAS评分≥4分的病人定义为RLBP.术后3个月PWG分为4组:<0kg组、0~<5kg组、5~<10 kg组、≥10kg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优势比(ORs).结果 RLBP患病率为18.50%(47例).与PWG<0 kg组相比,PWG 5~<10 kg和≥10 kg组的患病率较高(OR分别为2.48和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WG0~<5 kg组相比,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术前高体质指数和术前Pfirmann分级为严重退变是RLBP的另外3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LIF病人PWG是RLBP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术后对病人进行体重干预可以降低RLBP的发生率,提高病人手术满意度.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术后体重增加复发性腰痛危险因素

    甲状腺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迷走神经热损伤一例

    张永泉陈晓意陈达伟檀谊洪...
    1194-1195页

    甲状腺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迷走神经

    说明

    《临床外科杂志》编辑部
    11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