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邹声泉

月刊

1005-6483

whlcwk@126.com

027-87893476

430064

武汉市武昌丁字桥路60号

临床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临床外科专业性学术刊物,为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裘法祖院士任总顾问,外科学专家夏穗生教授任名誉总编,邹声泉教授任总编辑。办刊宗旨是扩大信息交流,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本刊开设以述评、专题笔谈、论著、临床经验、综述与讲座等为主的多个栏目,及时介绍我国临床外科及其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积极推广临床外科先进经验,以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面向广大读者,为我国医院外科临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廖甜王永恒李澜黄湘俊...
    289-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予以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指标(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 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8.61±20.38)小时、(80.35± 20.26)小时、(82.49±21.59)小时、(88.66±23.55)小时、(3.49±0.75)天、(4.31±1.16)天和(6.53±1.1)天,对照组分别为(101.36±31.56)小时、(104.33±28.85)小时、(108.41±25.55)小时、(141.32±35.49)小时、(6.05±1.29)天、(7.29±1.32)天和(10.01±2.0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示,两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且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后1天,但研究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研究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缓解病人疼痛程度,促进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粘连性肠梗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传统鼻胃管减压疗效

    贲门癌组织FOXC1、SOX11表达及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廖汉琪唐羿胡凯姜耕...
    293-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和癌旁正常组织叉头框C1(FOXC1)、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1(SOX1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确诊的94例贲门癌病人,所有病人均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胃食管吻合术,根据病人3年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54例)和死亡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FOXC1、SOX11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贲门癌病人癌组织FOXC1、SOX11表达水平与3年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贲门癌病人3年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 FOXC1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SOX11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Ⅲ+Ⅳ期、组织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FOXC1阳性表达率和SOX11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病理分期Ⅰ+Ⅱ期、组织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病人(P<0.05).死亡组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FOXC1阳性表达、SOX11阴性表达病人比例高于生存组(P<0.05).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FOXC1阳性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低于FOXC1阴性表达病人(P<0.05);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SOX11阴性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低于SOX11阳性表达病人(P<0.05).FOXC1是贲门癌病人3年随访期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OX11是贲门癌病人3年随访期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FOXC1高表达、SOX11低表达可能参与贲门癌的发生发展,与病人不良预后有重要联系.

    贲门癌叉头框C1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1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改良肛门后正中纵行切开+胶原蛋白线横行缝合术治疗肛门狭窄的临床观察

    张义涂林毅赵玥俞凡...
    298-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肛门后正中纵行切开+胶原蛋白线横行缝合术治疗医源性肛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医源性肛门狭窄病人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5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纵切+胶原蛋白线横行缝合术,对照组采用肛门后正中纵行切开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手术前后炎性指标[前列腺素E2(PGE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PGE2 为(132.12±12.82)ng/L,hs-CRP 为(6.12±0.91)ng/L,IL-6 为(7.13±0.79)ng/L,对照组分别为(151.23±18.29)ng/L、hs-CRP(7.73±1.35)ng/L、IL-6(9.12±1.42)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7.02±0.79)天,伤口愈合时间为(17.42±2.51)天,对照组分别为(9.13±1.46)天和(24.25±2.9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6%)低于对照组(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肛门狭窄效果均满意,但实验组创口炎性反应可以得到缓解,创口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降低.

    肛门狭窄改良纵切横缝术

    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金属伪影去除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成像在去除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效果的正交设计研究

    成庆夏可周彭宙峰程亮...
    301-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算法、金属伪影去除(MAR)算法和噪声优化的虚拟单能成像(VMI+)在去除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的效果差异,并提出最佳的联合方案.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腰椎内固定术后病人的腰椎CT原始数据,共10例,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设计3因素2水平的正交表L8(27),将原始数据按照正交设计表的方案行重建后处理,分别测量螺钉邻近侧腰大肌处高密度金属伪影区域、螺钉长轴腹侧低密度金属伪影区域以及背部皮下脂肪对照区域的CT值和SD值,并计算AI,随后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 在对高密度金属伪影的影响中,因素的影响主次为:C(VMI+)>B(MAR)>A(MBIR);在对低密度金属伪影的影响中,因素的影响主次为:B(MAR)>C(VMI+)>A(MBIR).各因素不同水平对高密度和低密度金属伪影的影响均为A2>A1、B2>B1、C2>C1.A(MBIR)、B(MAR)、C(VMI+)是去除腰椎内固定高密度和低密度金属伪影的显著影响因素(P<0.001).在对高密度金属伪影的影响中,A与B、A与C、B与C的交互作用显著(P<0.001);在对低密度金属伪影的影响中,A与B、B与C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最佳的联合方案为A2B2C2.结论 MBIR、MAR、VMI+是去除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的显著因素.MBIR、MAR、VMI+在去除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的效果上存在差异:对高密度金属伪影,VMI+>MAR>MBIR;对低密度金属伪影,MAR>VMI+>MBIR.MBIR、MAR、VMI+在联合应用于去除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中,存在交互作用,其中以MAR和VMI+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本研究的最佳的联合方案为MBIR 4级、130KeV VMI+、MAR.

    MBIRMARVMI+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正交设计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辅助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王伟李小川黄春明罗绍坚...
    306-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辅助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我院2020年7月~2021年5月采用UBE辅助下ULBD技术治疗单节段椎管狭窄病人35例,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20个月术后随访时间的腰痛及腿痛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指数,观察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获得完整术后随访35例,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20个月.1例病人在术后3天出现少许脑脊液漏,予以卧床休息及加强营养等处理后伤口痊愈.术后20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4.51±1.09)分降低至(1.91±0.47)分,腿痛的VAS评分由术前的(5.71±1.15)分降低至(2.54±0.56)分,ODI由0.50±0.09降为0.2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UBE辅助下ULBD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损伤较小,手术视野开阔,能较好地保护脊柱周围软组织.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单节段椎管狭窄临床研究

    《临床外科杂志》2024年每期重点内容预告(以实际刊出为准)

    309页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杜壮文欧阳帆王恩梁曾繁宽...
    310-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病人创伤更小,利于恢复,安全性更高,治疗疗效良好.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肾结石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血清血清神经导向因子-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对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刘蕴锋孙亚萍李秉诚冯元法...
    314-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导向因子-1(Netrin-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对肾结石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肾结石病人104例,均采用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98例为对照组.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肾结石病人分为肾损伤组(58例)和非肾损伤组(46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etrin-1、CTGF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肾结石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出现肾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血清Netrin-1、CTGF对肾结石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Netrin-1、CTGF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肾损伤组血清Netrin-1、CTGF水平高于非肾损伤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etrin-1 ≥300 ng/L、CTGF≥0.80 ng/L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肾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Netrin-1、CTGF在预测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肾结石病人发生肾损伤的AUC分别为0.731(95%CI:0.668~0.813)、0.845(95%CI:0.798-0.892),两者联合预测的 AUC 为 0.903(95%CI:0.852-0.955).结论 血清Netrin-1、CTGF表达水平升高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出现肾损伤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早期肾损伤生物学指标,且两者联合预测的效能更高.

    肾结石软镜碎石术神经导向因子-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肾损伤预测

    胸壁窦道病人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临床疗效观察

    郭忠梁刘元媛刘应平王静...
    318-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壁窦道病人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APG)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胸壁窦道病人89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VSD治疗,观察组采用APG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胸壁窦道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和8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窦道封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26±2.33)天、(25.19±3.54)天和(41.26±5.33)天,短于对照组的(27.26±3.05)天、(43.26±5.17)天和(58.64±6.1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修复手术率、窦道复发率均为0,低于对照组的11.36%和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肿瘤坏死因子(TNF)-α、疼痛评分(VAS)分别为(20.36±3.41)mg/L、(5.23±0.64)×109、(15.26±3.24)pg/ml 和(1.23±0.25)分,低于对照组的(26.54±3.57)mg/L、(8.17±0.93)×109、(24.16±3.94)pg/ml、(3.04±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7.78%、11.11%,低于对照组的59.09%、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后1个月、2个月瘢痕评分(VSS)分别为(7.33±0.85)分、(3.26±0.41)分,低于对照组的(8.64±0.91)分和(5.14±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壁窦道病人采用APG联合VSD治疗,可促进窦道修复,抑菌效果较佳,减轻疼痛及瘢痕增生状态,并降低不良反应.

    胸壁窦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负压封闭引流

    前纵隔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傅建军陶运明晏阳
    322-323页

    纵隔肿瘤血管瘤海绵状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