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邹声泉

月刊

1005-6483

whlcwk@126.com

027-87893476

430064

武汉市武昌丁字桥路60号

临床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临床外科专业性学术刊物,为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裘法祖院士任总顾问,外科学专家夏穗生教授任名誉总编,邹声泉教授任总编辑。办刊宗旨是扩大信息交流,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本刊开设以述评、专题笔谈、论著、临床经验、综述与讲座等为主的多个栏目,及时介绍我国临床外科及其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积极推广临床外科先进经验,以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面向广大读者,为我国医院外科临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人类文明发展看区域阻滞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梅伟张良成江伟田玉科...
    561-564页

    人类文明区域阻滞技术麻醉

    《临床外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名单(以姓氏笔划为序)

    564页

    老年病人区域麻醉镇静对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伊思敏陈佳睿杨静
    565-568页

    区域麻醉全身麻醉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谵妄镇静

    周围神经阻滞会影响急性骨筋膜室综合症的诊断吗?

    于姗姗邓经飞韩小莉赵晶...
    569-571页

    周围神经阻滞急性骨筋膜室综合症术后镇痛安全性有效性

    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汤峰徐紫清王彩红陈亚花...
    572-574页

    胸横肌平面阻滞临床应用术后镇痛

    中国麻醉医生超声引导下椎管内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培训需求调查

    袁青崔旭蕾谭刚
    575-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研中国麻醉医生对于超声引导椎管内穿刺技术的认知、临床应用与培训需求.方法 调查对象为我国麻醉科临床医生,采用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为2023年10月~11月,通过微信平台发送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3部分,一般人口学信息、椎管内穿刺的应用情况、超声引导下椎管内穿刺的应用情况和对超声引导下椎管内穿刺技术的培训需求.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1 001份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2%(942/1 001).所有调查对象对于超声引导下技术的了解程度分别为3.21±1.03,在临床中对超声引导下技术的应用情况为2.43±1.25(P<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任医师(OR=0.312,95%CI 0.117~0.829,P=0.019)、男性(OR=0.658,95%CI 0.511~0.846,P=0.001)、中部地区(OR=0.690,95%CI 0.523~0.911,P=0.009)和椎管内麻醉比例<20%(OR=0.426,95%CI 0.200~0.905,P=0.026)与对超声引导下椎管内穿刺的了解情况呈明显负相关.调查人员认为,超声引导下椎管内穿刺目前在临床开展的主要困难是对技术不熟悉(83.9%)和设备问题(54.6%).超声引导下椎管内穿刺的主要技术难点是寻找正确切面(69.6%)、识别解剖结构(69.2%)和超声成像质量差(63.0%).未来更希望接受的超声引导下椎管内穿刺培训形式是模拟教学(87.4%)和基于病例的临床实践指导(90.0%).结论 我国麻醉医生对于超声引导下椎管内穿刺技术的了解和应用情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可对我国麻醉医生开展更多超声引导下椎管内穿刺的针对性培训.

    问卷调查超声引导椎管内穿刺

    全脏器反位急性阑尾炎一例

    李胜杰李沛东黄程田洪鹏...
    579-580页

    全脏器反位急性阑尾炎

    术中肋间神经阻滞与术前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对胸腔镜肺部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白冰唐帅张越伦申乐...
    581-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术中肋间神经阻滞(ICNB)和术前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US-PVB)对胸腔镜肺部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全麻下胸腔镜肺手术的病人24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术中ICNB组(202例)和术前US-PVB组(38例).比较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术后肺部并发症、术后心脏并发症、术后脑部并发症、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芬太尼用量、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补救镇痛、术后口服吗啡当量(OME)、围术期OME、术后带引流管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单变量与多变量回归分析不同镇痛方法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ICNB组与US-PVB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ICNB组(16.3%)与US-PVB组(13.2%)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42,95%CI 0.239~1.786;P=0.40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也未发现两组间的差异(OR=0.843,95%CI 0.299~2.377;P=0.746).次要结局指标方面,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术后心脏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OME、围手术期OME、术后带引流管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发现术中ICNB与术前US-PVB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存在差异.

    肋间神经阻滞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胸腔镜手术

    腹部卒中: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出血一例

    谢秋毅张强陈勇孙帅...
    585-586页

    腹部卒中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出血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改良肋下腰方肌前侧阻滞用于腹腔镜肾脏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朱欣艳时蓉徐松超李慧莉...
    587-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改良与传统肋下腰方肌前侧阻滞用于腹腔镜肾切除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肾切除术病人46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肋下腰方肌前侧阻滞(T)组和改良肋下腰方肌前侧阻滞(M)组,每组23例.麻醉诱导前,T组在超声引导下行传统肋下腰方肌前侧阻滞,M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改良肋下腰方肌前侧阻滞;均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术毕两组均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记录阻滞后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的温度觉减退平面.记录阻滞后6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静息、咳嗽状态下的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情况.结果 M组在阻滞后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的阻滞平面节段数量分别为 6(4,8)、8(6,9)、8(6,9),明显多于 T 组的 4(2,6)、6(2,9)、6(2,9)(P<0.05).M组病人在阻滞后6小时静息及咳嗽情况下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6±0.5)分、(3.7±0.6)分,阻滞后24小时分别为(2.3±0.4)分、(3.4±0.4)分,阻滞后48小时分别为(2.5±0.8)分、(3.2±0.7)分,T组在阻滞后6小时静息及咳嗽情况下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2.5±0.7)分、(5.6±0.8)分,阻滞后24小时分别为(3.1±0.5)分、(4.5±0.7)分,阻滞后48小时分别为(3.3±0.6)分、(4.2±0.6)分,M组均低于T组(P<0.05).M组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镇痛补救率分别为(23.1±4.3)µg、5(4,7)次、4.3%,均明显低于T组的(34.7±6.8)μg、11(9,12)次、21.7%(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肋下腰方肌前侧阻滞用于腹腔镜肾切除术病人,其镇痛效果优于传统肋下腰方肌阻滞,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区域麻醉腰方肌超声术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