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邹声泉

月刊

1005-6483

whlcwk@126.com

027-87893476

430064

武汉市武昌丁字桥路60号

临床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临床外科专业性学术刊物,为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裘法祖院士任总顾问,外科学专家夏穗生教授任名誉总编,邹声泉教授任总编辑。办刊宗旨是扩大信息交流,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本刊开设以述评、专题笔谈、论著、临床经验、综述与讲座等为主的多个栏目,及时介绍我国临床外科及其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积极推广临床外科先进经验,以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面向广大读者,为我国医院外科临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LASSO变量选择的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吻合口愈合不良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黄金向莫琳君刘晓
    62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LASSO变量选择的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吻合口愈合不良预测模型,并分析该模型对吻合口预后不良预测效能.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3月~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15例结直肠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对所有病人进行为期30天的随访,根据有无发生吻合口愈合不良分为两组,愈合不良组24例,预后良好组191例.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应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具有非0系数的相征因素,构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病人发生吻合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采用Bootdtrap法进行500次重复抽样进行验证.结果 愈合不良组男性比例大于愈合良好组;愈合不良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愈合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不良组手术时间长于愈合良好组,肿瘤直径>4 cm、肿瘤下缘与肛周距离≤7 cm、术前有新辅助化疗、肿瘤分期为Ⅲ~Ⅳ期例数显著多于愈合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筛显示,手术时间、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肿瘤下缘与肛周距离以及圆周肿瘤生长是吻合口愈合不良的预测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绘制ROC曲线,得到AUC为0.892(95%CI:0.813~0.945),敏感性为75.81%,特异性为89.47%.Youden指数为0.6528;利用Bootdtrap技术绘制模型的校准曲线得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手术时间长、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肿瘤下缘与肛周距离<7 cm以及圆周肿瘤生长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病人发生吻合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吻合口愈合不良人群的筛选且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LASSO回归结直肠癌吻合口愈合不良预测模型

    外周血降钙素原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水平对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断价值

    王志张谦周志涛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626-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降钙素原(PCT)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对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病人112例,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分为绞窄组和非绞窄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外周血PCT和NLR水平对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绞窄组和非绞窄组病人NLR分别为4.54±1.67和3.78±1.48,PCT分别为(6.74±2.42)ng/ml和(4.97±2.53)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NLR、PCT水平升高是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NLR和PCT对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均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AUC>0.7),联合检测NLR和PCT能够提高诊断效能(AUC=0.792).结论 外周血PCT和NLR水平对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联合检测NLR和PCT能够提高诊断效能.

    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

    结构脂肪乳与非结构脂肪乳对围手术期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效果的比较:一项全国问卷调研

    赵宁熊朝刚谢凯强赵庭雨...
    630-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真实世界结构脂肪乳(structured triglyceride,STG)与非结构脂肪乳(Non-structured triglyceride,NSTG)对围手术期病人营养支持效果的差异.方法 通过线上问卷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调研.调研问卷由问卷信息、病人信息、处方调研及术后观察4个模块,使用SPSS 24.0软件对STG组与NSTG组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肠外营养前后,两组白蛋白(ALB)水平均升高(P<0.01),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下降(P<0.01),STG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TG组则有所下降(P<0.05).经重复测量资料广义线性方程分析,与NSTG组相比,STG组病人的ALB水平升高作用更明显(P<0.001),CRP、ALT下降更为明显(P均<0.001),但对TG的影响更小.结论 对于具有肠外营养需求的围手术期病人来说,STG带来的临床获益明显,应综合病人器官功能状态及经济情况,酌情使用STG.

    肠外营养结构脂肪乳围手术期

    本刊文稿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及不规范用语(箭头后为正确用字)

    633页

    单侧双通道与经皮椎板间内镜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陈炯灰黄春明李小川姜成...
    634-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椎间盘切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D)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腰5骶1(L5S1)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分别应用UBED或PEID治疗的L5S1 LDH病人57例,其中UBED组30例,PEID组27例.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术后1.5年随访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UBED组和PEID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5.30±8.44)分钟和(68.37±4.63)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1.5年的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 1 周 UBED 组腰痛 VAS 评分高于 PEID 组[(3.87±1.14)分 vs(2.70±0.67)分](P<0.05),其余相同时间点的VAS及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年随访改良MacNab评定标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出现2例硬膜撕裂,UBED组出现1例硬膜撕裂,PEID组术后出现1例神经根短暂损伤,均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 与PEID比较,UBED手术时间更长,创伤更大,术后短期内腰痛更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透视次数少.两种术式对L5S1LDH的近期疗效接近,均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经皮椎板间脊柱内镜

    本刊对应用统计学方法的有关要求

    《临床外科杂志》编辑部
    638页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刘亚明赵中男黄方慧刘帅毅...
    639-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019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LDH病人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观察组行DSA引导下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应用红外成像技术检测两组病灶处皮温.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病灶处皮温和VAS、ODI、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病人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ODI和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1 β、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病灶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病灶温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LDH病人病灶处皮温与VAS、ODI、JOA 评分均呈正相关(r=0.455、0.502、0.523、0.675、0.659、0.611,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DSA引导下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良好,且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有效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红外热成像技术可行性分析

    《临床外科杂志》对书写论文作者单位名称的要求

    《临床外科杂志》编辑部
    643页

    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

    张伟韦昌辉卢俊浩彭晨健...
    64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2019年10月~2021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病人148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20例)和未感染组(128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ROC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性变量的预测价值;采用内部数据验证Nomogram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病人糖尿病、开放型骨折类型、骨筋膜室综合征占比较高,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长(P<0.05);糖尿病(是)、骨折类型(开放型)、骨筋膜室综合征(有)、手术时间(>3小时)是影响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的AUC为0.792、0.651;最佳截断值为3小时、13天(P<0.05);Nomogram模型预测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风险的C-index为0.744(0.651~0.807);模型预测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风险的阈值>0.09.结论 糖尿病(是)、骨折类型(开放型)、骨筋膜室综合征(有)、手术时间(>3小时)是影响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且基于以上变量构建的Nomogram模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Nomogram预测模型

    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关节外囊壁切除术治疗胭窝囊肿的临床研究

    王佳琪赵柏铭王华杨旭...
    648-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关节外囊壁切除术治疗胭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3月~2023年1月收治胭窝囊肿病人92例,采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关节外囊壁切除术,根据末次随访MRI复查结果以及Rauschning和Lindgren提出的评价分级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92例病人中,关节镜检查发现80例(86.96%)病人伴有关节内病变,包括软骨退行性病变52例(56.52%),内侧半月板撕裂48例(52.17%),外侧半月板撕裂28例(30.43%),前交叉韧带损伤17例(18.48%),髌骨软骨软化3例(3.26%),关节内游离体2例(2.17%),胫骨髁间棘骨折1例(1.09%),痛风性关节炎1例(1.09%),滑膜炎3例(3.26%),化脓性关节炎1例(1.09%),平均发病时间11.71个月(0.03~120个月),所有病人均获得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8个月(6~23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神经血管损伤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MRI发现2例病人有囊肿残留.Rauschning和Lindgren评价分级结果:术前Ⅰ级13例、Ⅱ级53例、Ⅲ级26例;术后末次随访0级74例、Ⅰ级18例.结论 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关节外囊壁切除术治疗胭窝囊肿,手术切口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

    关节镜胭窝囊肿双后内侧入路关节外囊壁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