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龚西騟 孟刚

月刊

1001-7399

lcsybl@yahoo.com.cn;jcepw@sohu.com

0551-65161102

230032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入选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部信息研究所认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北京大学图书馆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目总览》“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中文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国内主要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并被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和俄罗斯《文摘杂志》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双月刊,彩色图文混排,铜版纸印刷。设有论著(专家论坛、人体病理学、实验病理学)、技术交流、综述、外科病理系列讲座、外检经验谈、病理读片、CPC、诊断释疑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视常见恶性肿瘤单病种病理报告规范实践

    许霞聂秀
    1123-1126页

    常见恶性肿瘤乳腺癌单病种病理报告规范

    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1126页

    人工智能筛查子宫颈异常鳞状细胞判读标准和准确性评价的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细胞病理学组刘东戈金木兰
    1127-1130页

    人工智能子宫颈细胞学异常鳞状细胞专家共识

    "WHO细胞病理学报告系统"与乳腺细胞学的应用

    邵牧民
    1130-1134页

    乳腺细胞学细胞病理学诊断

    中国乳腺癌HER2低表达检测精准化的初步探讨:一项全国病理医师的调研数据

    赵萌水若鸿张璋刘月平...
    1135-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的乳腺癌HER2低表达的精准化检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临床指南、共识和文献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国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调研问卷以腾讯微信为载体,采用电子问卷在线调研.结果 根据各医疗机构年HER2检测结果,与HER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评分为3+相比,HER2 IHC评分为1+或2+者在20%以上比例区间内显著增加(P<0.001).在收集的有效反馈中,854名病理医师中有55.6%的医师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区分HER2 IHC 0和1+较为困难,主要难点在于染色百分比(83.4%)和缺乏微弱染色的客观标准(78.3%).调研还发现,417家(50.5%)医疗机构仅采用HER2 IHC 3+作为外对照,而139家(16.8%)医疗机构则设置了包括HER2 IHC 0、1+、2+和3+的梯度外部对照.68.5%的病理医师通常遵循显微镜倍数法则辅助HER2评分.此外,51.9%的病理医师支持采用HER2状态三分类(阴性/低表达/阳性)的报告模式.对于存在异质性的情况,56.3%的病理医师认为应报告不同HER2评分(0、1+、2+和3+)的比例.结论 中国乳腺癌HER2低表达患者占比较大.目前针对HER2低表达的病理诊断标准和检测流程的质控尚未达成共识,在判读标准的下限定义、检测处理流程标准化、外对照设置方式、判读方式精细化和报告规范化等是检测的难点.鉴于修稿期间DESTINY-Breast06研究结果的公布,迫切需要制定新版中国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给予更明确的指导.

    乳腺肿瘤HER2低表达调查问卷

    乳腺黏液癌前体病变及预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冯孟钠张渝高乐怡申梦佳...
    1142-1147,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MC)的前体病变、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为M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乳腺MC手术切除标本303例,包括单纯型黏液癌(pure mucinous carcinoma,PMC)193例和混合型黏液癌(mixed mucinous carcinoma,MMC)110例,其中PMC包括A型(少细胞型)163例和B型(富于细胞型)30例.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观察MC与癌旁乳腺的组织学特征,分析MC前体病变及与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MC中位年龄50岁,中位肿瘤最大径2.5 cm.与PMC相比,MMC中淋巴结累及、Ⅲ~Ⅳ期和Ki67>20%的肿瘤更多(P<0.05).A、B型PMC的肿瘤大小、淋巴结累及和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体病变为黏液囊肿样病变(mucocoele-like lesions,MLL)的55例MC(A型PMC 49例,MMC 6例)均为组织学1~2级,其中大多数病例(54/55,98.2%)为T1~T2,在6例MMC中MC成分占比均≥50%.前体病变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MC有119例,其中 28.6%(34/119)有淋巴结累及,16.8%(20/119)为高增殖活性(Ki67>20%).16例MC的前体病变为原位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其中B型PMC 7例,MMC 9例,中位年龄67岁,随访期间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303例MC的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93.5%,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98.6%.PMC 预后优于 MMC(DFS:95.2%vs 90.6%;OS:99.5%vs 97.2%),A、B 型PMC之间的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淋巴结累及和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结论 乳腺MC是一类异质性恶性肿瘤,具有特定前体病变的MC有不同的演进途径.前体病变为MLL和SPC的MC患者预后较好,与高级别DCIS相关的MC更具侵袭性,淋巴结累及、临床分期高和患病年龄小与预后不良相关,关注前体病变和高危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为这类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乳腺肿瘤黏液癌前体病变预后

    乳腺癌中RIPK1的表达及其与阿霉素化疗耐药的相关性

    石亭亭曲燕王娟如罗军...
    1148-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RIPK1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Miller-Payne评分的相关性及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IP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不同细胞系中RIPK1的表达,并构建敲低细胞株;使用CCK-8、克隆形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RIPK1表达对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RIPK1在耐药组中高表达率为69.0%(20/29),在敏感组中高表达率为42.9%(15/35),RIPK1蛋白表达与Miller-Payne评分显著相关(P=0.037).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不同细胞系中RIPK1表达量不同,构建RIPK1敲低细胞株并使用不同浓度药物诱导凋亡,CCK-8、克隆形成和流式细胞术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敲低RIPK1表达后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升高,克隆形成率下降.结论 低水平RIPK1可提高乳腺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

    乳腺肿瘤RIPK1化疗敏感性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间质比和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对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影响

    张玲玲张勐李赛男蔡丽静...
    1154-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和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stromal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sTILs)对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疗效的预测意义.方法 收集516例术前穿刺确诊为HER2阴性乳腺浸润性癌患者,均接受NAT后进行根治性手术.评估常规HE切片中TSR和sTILs的状态,术后标本进行残余肿瘤负荷(residual cancer burden,RCB)分级、Miller-Payne(MP)分级、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评估.采用Pearson x2和趋势x2检验观察TSR、sTILs、TSR联合sTIL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TSR、sTILs、TSR联合sTILs与pCR率的关系.结果 516例乳腺癌中高TSR(间质占比≤50%)者278例(53.9%),低TSR(间质占比>50%)者238例(46.1%).NAT前高TSR组和高sTILs组的肿瘤与较高的MP分级、较低的RCB分级显著相关,pCR率高(P<0.05).术前活检高TSR患者pCR的概率比低TSR患者高2.163倍(OR:2.163,95%CI:1.201~3.898,P=0.010).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阴性组、高 TSR 对 NAT 后患者 pCR 率的 OR值为 2.999(95%CI:1.216~7.396,P=0.017).高 TSR、高 sTILs 组患者 NAT 后 pCR 率是低 TSR、低 sTILs 患者的 4.052 倍(OR:4.052,95%CI:1.900~8.64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前活检中较高的TSR和sTILs状态与NAT后较高的MP分级和较低的RCB分级、较高的pCR率相关,术前联合评估两者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乳腺肿瘤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肿瘤间质比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RCB分级病理完全缓解

    中国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理诊断现状调查研究

    毕嘉欣赵萌水若鸿张璋...
    1162-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病理诊断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解中国GLM病理诊断现状.方法 邀请全国病理医师以线上方式参与问卷调查,包括GLM诊断例数、病理报告模式和病因探讨工作的开展等热点问题.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702位病理医师参与调研,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占比分别为 26.9%(189/702)、43.3%(304/702)、26.1%(183/702)和 3.7%(26/702);77.6%(545/702)的病理医师来自综合性医院、7.7%(54/702)的病理医师来自中医类医院、6.1%(43/702)的病理医师来自妇幼专科医院和4.0%(28/702)的病理医师来自肿瘤专科医院.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乳腺炎诊断总例数大于45 000例.60.8%(115/189)主任医师和52.6%(160/304)副主任医师能诊断出具体乳腺炎病理类型,比例显著高于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x2=23.537,P<0.001),其中GLM最常见(55.1%,81/147).在诊断工作中,78.06%(548/702)病理医师会关注患者临床信息,19.2%(135/702)病理医师对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筛查,其中病理特殊染色是最常选用的手段;仅有6.0%(42/702)的病理医师所在医院常规开展组织病原体培养,其中棒状杆菌最常见;11.4%(80/702)的病理医师所在医院常规检测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催乳素升高最常见;7.1%(50/702)的病理医师所在医院会关注患者自身免疫状态,血清自身免疫抗体阳性但无相关临床表现者多见.在病因认识程度分析,主任医师对GLM病因的了解程度明显优于其他级别的医师(x2=11.969,P=0.003;P=0.007).大部分病理医师表示无可参考的GLM病理诊断流程(49.4%,347/702)和病理报告规范(76.4%,536/702).97.4%病理医师认同制定GLM病理诊断共识的必要性.结论 目前GLM病理诊断缺乏规范性、统一性,行业内迫切需要能指导病理医师的GLM病理诊断共识.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理诊断调查问卷

    警惕虚假网站假冒本刊名义征稿收费

    11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