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龚西騟 孟刚

月刊

1001-7399

lcsybl@yahoo.com.cn;jcepw@sohu.com

0551-65161102

230032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入选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部信息研究所认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北京大学图书馆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目总览》“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中文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国内主要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并被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和俄罗斯《文摘杂志》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双月刊,彩色图文混排,铜版纸印刷。设有论著(专家论坛、人体病理学、实验病理学)、技术交流、综述、外科病理系列讲座、外检经验谈、病理读片、CPC、诊断释疑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术论文中表格制作的注意事项

    201页

    青年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黄克强唐华黄秋霞文亦磊...
    202-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青年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38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4种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SH2、MSH6、MLH1、PMS2)的表达,将 4 种蛋白全部阳性归为错配修复完整(mismatch repair proficiency,pMMR)组,其余归为错配修复缺陷(different mismatch re-pair,dMMR)组;年龄≤40岁者归为青年组,其余归为非青年组,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385例结直肠癌中,青年组25例,非青年组360例;dMMR 39例,pMMR 346例;青年组中dMMR占36.0%(9/25),非青年组仅占8.3%(3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青年组黏液腺癌占20%(5/25),非青年组占4.4%(16/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青年组黏液腺癌中dMMR占80%(4/5),非青年组黏液腺癌中dMMR仅占25%(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青年结直肠黏液腺癌dMMR组预后较好(P<0.001).结论 MMR蛋白表达缺失可能在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40岁青年黏液腺癌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黏液腺癌dMMR组患者预后较好.

    结直肠肿瘤黏液腺癌青年错配修复蛋白

    结直肠癌中GIPC2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刘雅新闫文卿马怡君韩微...
    205-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GIPC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95例结直肠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肠组织中GIPC2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和GEPIA基因库分析结果提示,GIPC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免疫组化标记GIPC2呈胞质阳性,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肠组织(低表达率57.9%vs 13.7%;高表达率 42.1%vs86.3%,P<0.001);GIPC2 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和组织学分型无关(P均>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均<0.05);GIPC2低表达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低于GIPC2 高表达组患者(47.3%vs72.5%,P<0.05).结论 GIPC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与预后评判的潜在指标.

    结直肠肿瘤GIPC2免疫组织化学

    食管癌多倍体肿瘤巨细胞DNA定量分析

    张国栋任旖琳王卫
    209-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D133阳性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与食管癌多倍体肿瘤巨细胞(polyploid giant cancer cells,PGCCs)DNA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紫杉醇诱导食管癌细胞产生PGCCs,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CSCs标志物CD133、CD44和c-Myc的表达;磁珠分选未经紫杉醇处理的食管癌细胞,获得CD133+和CD133-细胞亚群,对两个亚群进行细胞DNA定量分析.结果 紫杉醇诱导食管癌产生PGCCs,与未经紫杉醇处理细胞相比,PGCCs高表达CSCs标志物CD133、CD44和c-Myc.在未经紫杉醇处理的细胞中,PGCCs富集在CD133+细胞亚群;细胞DNA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八倍体及以上的PGCCs主要富集于CD133+细胞亚群.结论 八倍体及以上的食管癌PGCCs是CSCs的一个亚群,PGCCs可为食管癌患者耐药、复发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并为临床治疗食管癌提供一种新的方向和思路.

    食管肿瘤PGCCs肿瘤干细胞CD133八倍体

    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李解珍黄海建曾强刘霖...
    213-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clear cell sarcoma-like tumo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CCSLTGT/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M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2例CCSLTGT/MGNET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FISH及二代测序法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床表现为腹痛(2/2)、腹部肿块(2/2)、血便(2/2),发热(1/2),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排列,部分区域呈菊形团样结构,细胞卵圆形、短梭形或上皮样,胞质嗜酸性或透明样,核分裂象8~10个/10 HPF,可见散在分布的破骨样多核巨细胞,未见肿瘤性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SOX10(2/2)、S-100(2/2)、Syn(1/2)、CD56(2/2)和 CD99(1/2),Ki67 增殖指数为30%~70%.FISH检测均显示EWSR1基因重排(2/2).1例二代测序检测到EWSR1-CREB1基因融合和FANCL基因Exon1O-11缺失突变.结论 CCSLTGT/MGNET属于非常罕见的恶性间叶源性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需与其他胃肠道恶性肿瘤鉴别.

    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EWSR1基因二代测序临床病理特征

    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215页

    一种运用病理切片技术制作脱细胞支架的简易方法

    陈菲李丽包春娟
    216-218页

    人肝组织细胞外基质冷冻切片石蜡切片染色

    S-100/CKpan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在结直肠癌周围神经侵犯诊断中的应用

    张玮琦陈灿灿
    219-221页

    结直肠肿瘤周围神经浸润S-100/CKpan双染免疫组织化学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伴高级别转化1例

    高宇慧吴建锋
    221-222页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高级别转化病例报道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伴反复腹股沟疝1例

    王振芳李斌侯英勇徐晨...
    223-224页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腹股沟疝黏膜脱垂COL-GALT2基因病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