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龚西騟 孟刚

月刊

1001-7399

lcsybl@yahoo.com.cn;jcepw@sohu.com

0551-65161102

230032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入选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部信息研究所认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北京大学图书馆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目总览》“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中文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国内主要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并被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和俄罗斯《文摘杂志》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双月刊,彩色图文混排,铜版纸印刷。设有论著(专家论坛、人体病理学、实验病理学)、技术交流、综述、外科病理系列讲座、外检经验谈、病理读片、CPC、诊断释疑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FIGO(2023)分期与子宫内膜癌精准病理诊断

    刘爱军薛卫成
    225-227页

    子宫肿瘤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子宫肌层浸润淋巴脉管浸润FIGO分期

    警惕虚假网站假冒本刊名义征稿收费

    227页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技术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技师委员会病理技术专家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分会标准化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病理技术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病理技术学组...
    228-235页

    微卫星微卫星不稳定性错配修复毛细管电泳法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NGS专家共识

    少见子宫间叶源性肿瘤病理诊断的新进展

    李慧毕蕊
    235-242页

    子宫肿瘤间叶源性肿瘤诊断新思路

    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的临床病理诊断进展

    徐程王聪
    243-246页

    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病理诊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46页

    中肾样腺癌的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方媛黄文斌
    247-250页

    子宫肿瘤卵巢肿瘤中肾样腺癌中肾癌鉴别诊断

    延胡索酸水合酶与2琥珀酸半胱氨酸在初筛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的应用价值

    方甜甜施凤钱宁张维菊...
    251-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fumarate hydratase,FH)和2琥珀酸半胱氨酸(2-succinocysteine,2SC)在具有奇异核特征平滑肌瘤中的表达,分析2种蛋白在初筛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FH-d)平滑肌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67例具有奇异核特征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FH、2SC表达与FH-d型平滑肌瘤形态学特征的相关性,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7例患者有27例为FH-d型平滑肌瘤,FH在FH-d型平滑肌瘤中的阳性率为(2/27,7.41%),低于无FH-d形态平滑肌瘤(31/40,77.50%);2SC在FH-d型平滑肌瘤中的阳性率为(26/27,96.30%),高于无FH-d形态平滑肌瘤(11/40,27.50%).统计学显示FH和2SC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且FH、2SC阳性与显著嗜酸性核仁、核仁周围空晕、嗜酸性包涵体和鹿角形血管均有关(P<0.05).FH免疫组化染色显示FH-d型平滑肌瘤的敏感度为92.59%,特异度77.50%.2SC免疫组化染色显示FH-d型平滑肌瘤的敏感度为96.30%,特异度为72.50%.结论 多数FH-d形态的平滑肌瘤中FH阴性和2SC阳性,对两者行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FH-d型平滑肌瘤的诊断准确性.

    FH缺陷型平滑肌瘤奇异核平滑肌瘤延胡索酸水合酶2琥珀酸半胱氨酸

    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与分子特征分析

    宋芳陈汝蕾马晓婷吕京澴...
    25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用qRT-PCR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BRAF和KRAS的基因突变,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27~56岁,平均41.7岁;9例为双侧卵巢肿物;11例术前血清CA125值升高.肿瘤切面呈囊实性,伴囊内乳头状物.14例卵巢MSBT均呈乳头状结构,特征性的细长微乳头直接从囊壁或大的无分支乳头上发散出来,乳头长宽比>5,乳头被覆细胞呈立方至多角形,轻-中度异型性,微乳头区范围均>5 mm.5例伴微浸润;6例伴腹膜非浸润性种植;5例伴腹水均可见异型肿瘤细胞;3例伴淋巴结受累;9例伴砂粒体.免疫表型:ER、PR、CA125、CK7和WT-1均呈阳性,p53野生型,HER2、IMP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5%~30%.分子病理学特征:14例中KRAS基因突变3例(3/14,21.4%),突变位点分别为G12C、G12D和Q70(无义突变);BRAF V600E均未突变;BRAF T559I突变1例(1/14,7.1%).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另7例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术后均未经特殊治疗.随访时间1~12年,14例患者中5例有复发.结论 MSBT形态学特殊,多双侧发病,易伴腹膜种植,易复发,诊断时应与经典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鉴别.

    卵巢肿瘤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微乳头亚型KRAS突变BRAF突变

    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2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