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龚西騟 孟刚

月刊

1001-7399

lcsybl@yahoo.com.cn;jcepw@sohu.com

0551-65161102

230032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入选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部信息研究所认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北京大学图书馆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目总览》“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中文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国内主要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并被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和俄罗斯《文摘杂志》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双月刊,彩色图文混排,铜版纸印刷。设有论著(专家论坛、人体病理学、实验病理学)、技术交流、综述、外科病理系列讲座、外检经验谈、病理读片、CPC、诊断释疑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术论文中图片质量的注意事项

    489页

    同时性多发性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1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杜世璇付雨桐邵琪琪郭文丽...
    490-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同时性多发性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腺瘤(multiple synchronous PitNET/adenomas of distinct lineages,MSPs)的不同谱系肿瘤细胞组成部分,并进行准确的组织学分型为确定手术后的随访计划和辅助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收集855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资料,按照新版WHO标准重新分类,对13例被明确诊断为MSPs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析PIT-1、SF-1、T-PIT、GH、PRL、TSH、LH、FSH、ACTH等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患者年龄39~68岁,中位年龄55岁,女性患者7例;男性患者6例;(2)影像学表现:肿瘤最大径1.2~3.8 cm(平均2.5 cm).13例均为大腺瘤,影像学均无法评估MSPs与单一谱系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PitNETs);(3)临床表现:3例出现高泌乳素血症,均包含分泌PRL的PitNETs成分,1例为未成熟PIT-1多激素细胞瘤、1例为致密颗粒型泌乳素细胞瘤及1例嗜酸性干细胞瘤.1例患者为库欣病,包含Crooke细胞瘤成分;2例检测到ACTH升高,其中1例包含促肾上腺皮质细胞瘤成分.在无激素过量证据的2例患者中,均含有促性腺激素细胞瘤成分;(4)组合形式:两种细胞谱系组合11例(SF-1谱系与PIT-1谱系组合5例;T-PIT谱系与PIT-1谱系组合4例;零细胞瘤与PIT-1谱系1例;未明确谱系多激素细胞瘤与SF-1谱系1例);三种细胞组合2例(零细胞瘤、PIT-1谱系与T-PIT谱系);其中13例病例均为PIT-1谱系肿瘤,46.2%(6/13)为促性腺激素细胞瘤,38.5%(5/13)为泌乳素细胞瘤;(5)10例患者组合中存在高风险谱系肿瘤:3例未成熟PIT-1多激素PitNETs、1例Crooke细胞PitNETs、1例嗜酸性干细胞PitNETs、3例零细胞PitNETs及4例静默型稀疏颗粒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PitNETs;其中2例为两种高风险亚型肿瘤组合.结论 本中心 MSPs均为大腺瘤,其发生率虽仅为PitNETs的1.5%,但2/3病例存在高风险谱系肿瘤成分,垂体细胞谱系转录因子与腺垂体激素的使用对于区分和明确MSPs不同成分具有重要作用.

    垂体内分泌肿瘤同时性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PIT-1谱系肿瘤T-PIT谱系肿瘤SF-1谱系肿瘤

    伴多层菊形团形成的胚胎性肿瘤9例临床病理特征

    范冲竹魏雪敏张振斌史涛...
    497-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伴多层菊形团形成的胚胎性肿瘤(embryonal tumor with multilayered rosettes,ETM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9例ETMR的临床资料及生存随访数据,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Syn、LIN28A、vimentin、GFAP、Olig2、S-100、INI1、H3K27me3及Ki67等表达,使用FISH检测C19MC基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ETMR中男性6例,女性3例,男女比为2∶1;幕上7例,幕下2例,其中位于脑干者影像学表现类似弥漫性内生型桥脑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DIPG).组织学形态表现为伴广泛神经毡和真性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4例,室管膜母细胞瘤3例,髓上皮瘤2例.免疫表型:LIN28A、Syn、vimentin均阳性,GFAP、CK不同程度阳性,BRG1、INI1和H3K27me3均表达保留,Ki67增殖指数为40%~70%.8例FISH检测出C19MC基因扩增.4例全切肿瘤,2例部分切除肿瘤,1例手术活检,2例手术方式不详;7例手术后辅助治疗.4例发生脑脊膜播散,但无颅外转移.随访时间0~36个月,总生存期36个月,中位生存期10个月,8例死亡.结论 ETMR多发生于大脑半球,少数病例可发生于脑干并表现为DIPG的影像学特点,组织学形态多样,基因变异以C19MC基因扩增常见;肿瘤生物学行为高度侵袭性,预后极差,组织学形态联合LIN28A免疫组化检测及C19MC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伴多层菊形团形成的胚胎性肿瘤LIN28AC19MC预后

    伴EWSR1易位的神经上皮肿瘤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周丹梅齐雪岭郑舒静王行富...
    503-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伴EWSR1易位的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 收集6例伴有EWSR1易位神经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常规HE和免疫组化染色,汇总高通量测序分子检测NGS信息,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中位年龄11.5岁(范围1.9~17岁),男性1例,女性5例,发病部位包括颞叶、额叶、顶叶、鞍上区及侧脑室,临床表现以癫痫发作起病为主.头颅MRI检查示:4例为大脑半球近皮层病灶,2例为脑室/脑室周病灶,其中5例边界尚清,1例局部边界欠清.镜下观察其组织学改变多样,3例呈低级别胶质瘤样或胶质神经元肿瘤样改变,2例呈高级别胶质瘤改变,1例呈胶质神经元肿瘤样改变伴高级别特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GFAP阳性,Olig2部分阳性,S-100和Syn阳性,其中2例NeuN少量阳性,1例EMA少量点状阳性.NGS发现6例均伴EWSR1基因易位重排,其伴侣基因包括5例PATZ1和1例PLAGL1.手术切除后3例行化疗,随访无一复发进展.结论 伴有EWSR1和非ETS融合的神经上皮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大脑半球,多数病灶边界尚清,组织形态学谱系多样,呈低-中度恶性生物学行为,为神经上皮肿瘤分子分类谱系的拓展提供了可能性.

    神经上皮肿瘤EWSR1易位免疫组织化学

    A-485 通过抑制 P300/CBP 诱导的 H3K18ac/H3K27ac减轻糖尿病肾小管细胞脂质沉积

    孟丽朱艳杨琰吴婷...
    509-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A-485对糖尿病小鼠肾小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1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组和A-485治疗组.DKD小鼠模型构建采用高脂饲料饲喂8周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天的方法.随后,A-485治疗组隔日给予1次A-485(10 mg/kg)腹腔注射,共4周.治疗结束后,检测小鼠肾功能、P300 酶活性及脂质沉积情况;Western blot 法检测 SREBP-1、FASN、ACC、ChREBP、P300、CBP、H3K18ac 和 H3K27ac 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小鼠相比,DKD小鼠FBG(2.52倍)、BUN(2.89倍)、Scr(2.13倍)及UAE(4.21倍)显著升高(P<0.01);A-485干预能够降低BUN(0.511倍)、Scr(0.636倍)及UAE(0.574倍)的水平(P<0.01).电镜及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A-485干预抑制糖尿病小鼠肾小管细胞内脂滴形成及SREBP-1(0.544倍)、FASN(0.449倍)、ACC(0.306倍)、ChREBP(0.317倍)蛋白高表达(P<0.01).同时,A-485干预下调P300酶活性(0.546倍),抑制H3K18ac(0.337倍)和H3K27ac(0.308倍)的表达(P<0.01).结论 A-485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小鼠肾组织脂代谢紊乱,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300诱导的H3K18ac和H3K27ac实现的.

    糖尿病肾病P300/CBPA-485脂质沉积乙酰化

    伴SMARCA4缺失的非小细胞肺癌5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赵静陆一凡江涛熊丹婷...
    515-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伴 SMARCA4 缺失的非小细胞肺癌(SMARCA4-deficient non-small lung cancer,SMARCA4-dNSC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SMARCA4-dNSCLC临床资料,肿瘤组织均进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均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66岁.5例均有吸烟病史,3例以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为首发症状就诊,1例因肺结核病史伴肢体活动障碍就诊,1例为体检发现肺结节.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分化较差,呈实性巢片状分布,部分呈腺样结构,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呈嗜酸性或透明样,核染色质空泡状,核仁可见,核分裂象常见.间质可见炎细胞浸润及片状坏死.免疫组化染色示5/5弥漫表达CK(AE1/AE3)和CK7,5/5 BRG1表达缺失,1/5弥漫表达p40和CK5/6,Ki67增殖指数20%~90%,4例行FISH检测均检出SMARCA4基因缺失.5例患者随访2~15个月,3例死亡,2例存活.结论 SMARCA4-dNSCLC具有广泛的形态学特征,恶性程度高,治疗复杂,分子检测BRG1缺失有助于诊断,加深对其的认识能帮助临床正确选择治疗策略并准确评估患者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SMARCA4BRG1SWI/SNF

    PD-L1、CD163和CD8在淋巴细胞为主型乳腺原发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陈妙玲杨月张会芳韩玉贞...
    520-525,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为主型乳腺癌(lymphocyte-predominant breast cancer,LPBC)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CD163和CD8的表达和预后价值,并比较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PD-L1、CD163和CD8的表达.方法 收集具有完整病理资料的LPBC 82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2例原发癌及23例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PD-L1、CD163和CD8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原发癌和转移癌的表达差异.结果 原发癌中PD-L1 在肿瘤细胞(tumor cell,TC)和免疫细胞(immune cell,IC)的阳性率分别为 25.61%(21/82)、79.27%(65/82),其中TC-PD-L1在组织学分级Ⅱ和Ⅲ级的阳性率分别为18.00%(9/50)、37.50%(12/32),TC-PD-L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IC-PD-L1 在肿瘤最大径≤ 2 cm 和>2 cm 的阳性率分别为 66.67%(18/27)、85.45%(47/55),在 Ki67 ≤ 20%和>20%的阳性率分别为 60.00%(12/20)、85.48%(53/62),IC-PD-L1 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Ki67 有关(P 均<0.05);TC-PD-L1的表达与 CD8+瘤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intratumoral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iTILs)密度呈正相关(r=0.277,P<0.05),IC-PD-L1的表达与CD163呈正相关(r=0.259,P<0.05);CD163高表达与较短的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显著相关(P<0.05).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的TC-PD-L1和IC-PD-L1表达一致率分别为82.61%(19/23)、47.82%(1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D163和CD8+iTILs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原发癌中PD-L1的表达与不良预后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CD163高表达提示预后差.LPBC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存在差异,对转移癌PD-L1的重新评估或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肿瘤免疫治疗.

    乳腺肿瘤淋巴细胞为主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PD-L1CD163

    浅表性CD34阳性纤维母细胞肿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刘四春汤衡胡怀远朱娜娜...
    526-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浅表性CD34阳性纤维母细胞肿瘤(superficial CD34 positive fibroblastic tumors,SCPF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SCPFT,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染色.应用FISH法检测PRDM10基因断裂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6例SCPFT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其中4例肿块位于下肢皮下,1例位于下腹部,另1例位于外阴.镜检:肿瘤细胞排列呈束状、实片状,细胞核明显多形性或畸形,核仁明显,可见核内假包涵体,胞质嗜酸性,部分区域细胞呈上皮样,未见核分裂象,间质散在少量炎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强表达CD34和INI1,部分细胞表达 CK(AE1/AE3),不表达 SMA、CD68、desmin、S-100、CD31 和 ERG,Ki67 增殖指数低于 3%.FISH 检测:4 例SCPFT行FISH检测,其中3例PRDM10呈阳性.结论 SCPFT是新近报道的一种软组织肿瘤,具有交界性或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诊断需与多种CD34阳性的软组织肿瘤相鉴别,避免过度诊断及治疗.

    纤维母细胞肿瘤CD34免疫组织化学FISH检测

    H3K27 me3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的研究进展

    林香桃谈顺
    531-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一种罕见的源自周围神经的软组织肉瘤,其组织学特征复杂且缺乏特异性免疫组化标志物,是较难诊断的肿瘤之一.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istone 3 tri methylated on lysine 27,H3K27me3)的修饰是表观遗传中重要的基因沉默标志,参与调节细胞分化与增殖之间的平衡,其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密切相关.近年,随着H3K27me3作为MPNST的辅助诊断标志物应用于临床,已有进一步的研究.该文现对H3K27me3在MPNST的发生、发展、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H3K27me3文献综述

    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研究进展

    罗冬云金玉兰
    536-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MLA)属于罕见的腺癌类型,其组织学起源尚不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LA通常为多种结构混合存在,伴嗜酸性分泌物的小管状或腺管状结构是最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MLA具有高度侵袭性,患者预后差,最佳治疗方案尚不统一,有待进一步临床分析.该文对近年MLA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综述,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子宫肿瘤子宫内膜癌中肾样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