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刘莎莎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期间,于我院就诊的92例脑出血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依据双色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价值.结果经比较现实,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好,各项数据对比P<0.05.结论 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减少疾病给患者造成的影响,综合护理价值高,值得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脑出血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在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作用分析

    张舜尧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接受切开引流术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肛周脓肿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切开引流术治疗,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7,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的舒适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于接受切开引流术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显著,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

    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

    张丽萍
    12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食管癌切除术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

    临床护理路径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应用效果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周银李娜陈文丹俞惠...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抽取14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后者实施常规护理,将其间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其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使用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腹腔镜手术患者,可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腹腔镜手术手术室护理路径护理满意度

    浅谈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方案

    陈惠
    12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特殊性,总结经验,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和2018年本院分离的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德灵Micro-AutoScan4及配套鉴定药敏复合板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两年中临床各类标本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15株,其中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34株,占29.6%,药敏结果敏感性明显高于非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但单依据体外敏感试验结果应用于临床,效果非常不理想.结论 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目前在临床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中所占比例较高已占体外药敏试验虽然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但考虑细菌生物被膜影响因素,在选择敏感抗生素基础上应添加大环内酯类药物以破坏生物被膜,来提高抗菌治疗效果.

    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特殊性破坏生物被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变化特征分析

    冯洁渊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变化特征.方法 将本院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另选择同时间段接收的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观察组术前术后微伏级T波电交替特征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观察组通道一、通道二的微伏级T波电交替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通道一、通道二的微伏级T波电交替数据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落实动态心电图检测微伏级T波电交替可起到评估危险程度的作用,实现预后的良好评估,具有较高价值.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缺血性脑梗死的预防价值评价

    金银女李红梅朴成国李光春...
    13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缺血性脑梗死预防中颈部血管超声粥样斑块检查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健康者各42例设开展临床研究.对比两组粥样斑块分型检出情况及颈动脉内径数值.结果 相较于健康者,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软斑、溃疡斑块检出率较高,而健康者中扁平斑块检出率相对较高,P<0.05;且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较健康者均明显缩小,P<0.05.结论 缺血性脑梗死预防中可通过对疑似患者颈部血管粥样斑块超声检查分型及颈动脉血管内径表现进行风险性判定,且诊断应用效果显著.

    颈部血管超声粥样斑块缺血性脑梗死应用效果

    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和超声骨密度检查在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谭欣伍军伟凌俊宏傅钊...
    132,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和超声骨密度检查在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的126例社区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和超声骨密度检查,且对检查后的骨量正常率、骨量减少率、骨质疏松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 超声骨密度检查法的骨量正常率低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P<0.05;超声骨密度检查法的骨量减少率、骨质疏松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法和超声骨密度检查法应用于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筛查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后者优势更大,不仅检出率高,并且便携性好,值得应用及推广.

    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超声骨密度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筛查

    急腹症临床诊断中全面腹部超声的应用价值分析

    陶桂旗
    13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腹症临床诊断中全面腹部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1月收治的急腹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选择性超声检测为对照组,全面腹部超声检测为观察组,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漏诊率、误诊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诊断延迟率1.56%(1/64)显著低于对照组12.50%(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急腹症患者予以全面腹部超声检测时,提升诊断符合率,为患者提供多方式诊断.

    急腹症全面腹部超声常规超声检测

    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程分期在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徐秀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彩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程分期在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研究选择本院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60例作为资料,均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于治疗期间动态观察,依据声像图变化进行病程分期,明确急性期、中期及恢复期声像图特征.结果 60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到病灶平均直径为(1.03±0.24)cm.急性期共35例,表现为甲状腺单侧或双侧肿大,甲状腺实质内部低回声区,病灶周围丰富血流信号.中期共18例,病灶区域明显缩小.恢复期7例,甲状腺实质内部高回声光点,未观察到病灶周围血流信号异常.结论 针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的应用可进行准确诊断,并可通过病程分期鉴别评估治疗效果,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程分期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