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效果观察

    李永莉刘黎明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效果。方法 纳入93例脑梗死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46例)常规治疗联合阿司匹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均较低,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效果好,不良反应率低。

    脑梗死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

    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陆奉科王健
    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不同级别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表达与乳腺癌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64例乳腺癌患者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各乳腺癌是否浸润、转移和病理分级三个不同分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伴不同程度组织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Ki67表达有差异性,组织学分型为Ⅲ期的患者Ki67的阳性率高于组织学分期Ⅰ、Ⅱ级的患者(P<0。05)。结论 Ki67高表达与级别高的乳腺癌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乳腺癌表达差异Ki67免疫组化

    综合护理评估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自理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陈芳张影吴艳
    3-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评估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自理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进展。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我院外科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42例,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2)。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案。对比两组术后临床转归和疗效,术后第5 d、第10 d和1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NIHSS评分)情况,及术后1个月自理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入ICU,术后第5~10 d转入病房继续治疗和康复;观察组术后第5 d、第10 d和1个月的NIHSS评分呈逐渐下降的优势,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观察组改良巴塞尔指数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理能力分级重度依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根据综合护理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自理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进程,提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自理生活活动能力

    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骨关节炎手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翟春梅张秋红蔡月娥程艳艳...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骨关节炎手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2月期间来我院行骨关节炎手术的患者132例,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患者6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性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案,以此观察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Barthel指数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骨关节炎患者围术期行护理干预可显著增强其关节功能,加快其康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在骨科临床中推广应用。

    围术期护理干预骨关节炎手术康复进程关节功能并发症

    热量限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评估及营养指标影响

    黄亚男郭亚培刘恒方田建荣...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短期内热量限制(Calorie restriction,C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治疗作用及营养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19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IS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量限制饮食法。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总蛋白(Tb)等营养学指标和体重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无显著差异,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5。00±3。50),对照组为6。33±3。87,P<0。05,变化有显著差异;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b、Alb、Tb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重无显著差异,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体重(kg)为68。31±12。89,对照组的体重为71。97±11。5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期CR有助于AIS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营养指标无影响,不会造成患者营养不良,有利于患者体重减轻,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急性缺血性卒中热量限制营养指标神经功能缺损

    急性左心衰病人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研究

    孙琼
    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左心衰病人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工作选取的样本,主要来自本中心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从中抽取了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为患者家属自行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实验组则进行了急救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急性左心衰患者在接受急救后的治疗率明显高于未接受急救的对照组,并且抢救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少。结论 对急性左心衰病人进行院前急救可以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同时提高抢救时的成功率。

    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临床效果

    日光照射法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卢冬婉张湘苏晓燕文细娇...
    10,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日光照射法对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本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妈咪爱)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裸体日光照射。记录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经皮测黄疸指数(TCB),并比较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及新生儿的转科率。结果 早期干预后观察组经皮测黄疸指数(TC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新生儿科率为0,对照组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日光照射法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疗效明显,实用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日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分析

    杨岩岩
    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进行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分析。方法 于2018。7~2019。6期间选取110名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7月~12月期间未进行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控制,2019年1月~6月实施了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对比预防措施实施前后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55%,P<0。05。措施实施后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未实施前。结论 实施预防与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概率,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控制

    不同溶栓方法对预防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血栓形成效果分析

    吴春霞张丽宏秦钟媚蒋云霞...
    12-1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溶栓方法对预防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TCC)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9年2月带隧道带涤纶套透析导管(TCC)透析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患者均每周透析2-3次,每次4h。观察组患者每月使用2万IU/ml的尿激酶溶栓2次,每次溶栓30min。对照组每月使用1次2万的尿激酶溶栓1次,每次溶栓30min。观察两组患者透析血流量、出血事件、导管感染率等指标差异。结果 实施三个月后进行效果观察,对照组的透析血流量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透析静脉压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感染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每月2次溶栓方法优于每月1次,可显著预防TCC导管在使用过程中血栓形成,保证透析足够的血流量,且不增加导管感染、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可应用于临床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高患者透析质量。

    溶栓方法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预防血栓血液透析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分析

    代云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择期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 术前抗菌药预防应用率为55。92%,术后预防应用率为89。47%。抗菌药物使用上,头霉素与青霉素类相对居前。结论 本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中医师对抗菌药物依赖性较高,因此需采取合理的预防策略,持续改进抗菌药使用以提高药物预防应用的规范性。

    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