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效果分析

    刘文丽李光远褚继荣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7月间到我院就诊的68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8例患者分为高通量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4例.对常规组和高通量组治疗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如表1所示,治疗后,高通量组与常规组在血磷、血钙、白蛋白以及血肌酐等指标上的差异较为明显(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较常规血液透析,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血液透析率,使患者相关指标趋于正常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老年慢性肾衰竭高通量血液透析效果分析

    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柳福海
    4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对肠梗阻患者采用两种治疗方法 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当地医院于2016~2018年这三年间就诊的80名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作为主要研究资料,在这80名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中有40人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完成治疗,将这40人组成一组,并命名为第一组,剩余40人则是采用小肠内排列术完成治疗,将这40人组成第二组,最终将两组患者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对80名患者的医疗治疗结果 进行研究发现,第二组患者可以更快的恢复健康,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是第二组患者更低,这证明小肠内排列术方式在对梗阻患者治疗效果更好.结论 小肠内排列术在治疗肠梗阻疾病方面可以取得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让患者短时间就可以向医院申请出院,有效的减少患者因为手术带来的影响,这种技术值得各大医院采用.

    小肠内排列术肠梗阻患者治疗疗效

    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在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观察

    卢笛袁士刚赵长明潘义伟...
    5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对治疗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本次探究将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作为分组研究对象.将采取双色球排序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应用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进行治疗.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结果 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应用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进行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患者排便气时间以及拔管进食时间显著比对照组患者优秀.两组患者间的结果 差异明显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能更为有效、安全、快速的治疗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应用效果

    西医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43例的临床分析

    马彩霞
    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西医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43例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进行医药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经由治疗后,痊愈:21例(48.83%),显效:11例(25.58%),有效:8例(18.60%),无效:3例(6.98%),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01%.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症状出现,经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检查均无异常.结论 在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采用积极正规的西医治疗,能够取得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西医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临床分析

    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声带息肉与声带白斑的疗效研究

    马涛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声带息肉与声带白斑患者均应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的治疗方案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8月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声带息肉和声带白斑患者(各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类型的不同将其各自分为息肉组和白斑组,均给予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治疗方案.对息肉组和白斑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前及术后一周,息肉组和白斑组的GRBAS评分及VHI评分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意义(P均>0.05);术后一个月后,息肉组和白斑组的GRBAS及VHI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白斑组下降更为明显,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均<0.05).结论 对声带息肉与声带白斑患者应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可以使患者的GRBAS与VHI评分得到明显下降,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借鉴.

    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声带息肉声带白斑疗效

    关节镜下保残与非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临床疗效

    马永江夏卫革
    5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保留残端和非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行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治疗,23例术中不保留胫骨残端组为非保残组,23例术中保留胫骨残端组为保残组,随访1年.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系统评估.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12~15月),治疗前,两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明显升高(P<0.05),保残组术后各时间节点随访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优于非保残组(P<0.05).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前交叉韧带重建关节镜残端保留

    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

    普布次仁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对应治疗对策.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病原体类型与感染性休克程度的关系,治疗的预后情况.结果 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特征为四肢冰冷、面色苍白、焦虑,体征表现为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尿量减少.高体温和低体温患者相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病原体感染类型中,革兰阴性菌比例为65.00%,其中轻度感染构成比高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0.05);革兰阳性菌比例为35.00%其中重度感染构成比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P<0.05).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总治愈率为86.84%,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总治愈率为35.29%(P<0.05).结论 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的病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可以及早的进行补液和手术治疗.

    胃肠相关性急腹症感染性休克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

    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症状及不同方案治疗的效果观察

    宋立宇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症状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7月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150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氨茶碱治疗,研究组接受氨茶碱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症状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采用氨茶碱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呼吸内科慢性咳嗽孟鲁司特钠氨茶碱

    中药汤剂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孙丽萍王晓磊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中药汤剂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方式对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56例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并按照常规治疗和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PaO2、PaCO2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PaO2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PaCO2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中药汤剂联合无创呼吸机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变其病症状况,恢复其肺部功能.

    中药汤剂无创呼吸机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

    俯卧位在ICU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

    谈剑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俯卧位在ICU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ICU在2016年7月~2019年7月收治32例需机械通气且氧合功能障碍患者,取俯卧位,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患者的右股静脉和右颈内静脉放置深静脉导管备用,同时持续泵入力月西维持患者深度镇静,所有患者都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在采用俯卧位姿势后,大多数患者氧合出现不同程度改善.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同时进行记录,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存在氧合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接受ICU机械通气治疗时,取俯卧姿势,能改善患者氧合状态,且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护理措施也很有必要,这样可以积极预防并发症和更加全面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俯卧位ICU机械通气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