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毫火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杨晓荣史廷瑞付丽张雅玲...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寻找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最佳的方法。方法 选择面肌痉挛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毫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66。7%(P<O。05)。结论 毫火针对面肌痉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总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毫火针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孙志伟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儿童支气管炎的治疗中通过联用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行雾化吸入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照组单独以布地奈德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87。50%,P<0。05;观察组的喘憋、气促、咳嗽、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50%,对照组5。00%,P>0。05。结论 儿童支气管炎治疗中通过联用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实施雾化吸入可显著提升疗效并缩短患儿病程,同时药物的安全性良好。

    支气管炎儿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

    小睡实验在西北地区儿童发作性睡病中的临床预警意义

    刘峥刘春艳马巧梅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在诊断儿童发作性睡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30疑似诊断的5-14岁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多导睡眠脑电图分析及小睡试验。结果 30例患者进行MSLT检查,所有患者平均睡眠潜伏期都小于5min,其中15例出现≥2次的睡眠始发REM睡眠(SOREMS)。结论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MSLT将有助于诊断,为儿童发作性睡病提供临床预警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儿童发作性睡病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临床预警

    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评价

    纪淑娟刘建邦
    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心可舒片治疗组和美托洛尔缓释片对照组。观察二组患者心律失常治疗疗效。结果 心可舒片治疗组与美托洛尔缓释片对照组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 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且心可舒片具有改善冠心病胸闷、胸痛等其它方面的作用,并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心可舒片快速型心律失常

    蓝芩口服液治疗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有效性分析

    郝莉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蓝芩口服液治疗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有效性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1年内接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并随机抽选100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排除标准:有其它重大疾病史患儿。将所有患儿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清开灵口服液)和观察组(50例,使用蓝芩口服液)。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同时对比两组患儿的排痰情况、咳嗽情况、发热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是观察组的排痰情况、咳嗽情况、发热情况、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时,使用蓝芩口服液有更加明显的效果,因此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蓝芩口服液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排痰情况咳嗽情况

    康复治疗对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分析

    王蕾
    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康复治疗对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3月⑧2019年3月在我院收入的老年痴呆78例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运用康复治疗,对照组39例运用常规护理治疗,两组治疗后效果对比。结果 通过两组治疗后效果对比,观察组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评显然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痴呆患者运用康复治疗,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对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

    康复治疗老年痴呆临床疗效

    探讨蓝光结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可行性及疗效

    朱大娣
    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结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疗效。方法 时间以2018年1月~12月界限为,选取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25例。采取蓝光治疗对照组,基于此结合外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上两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结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新生儿黄疸蓝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效可行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周鑫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早期胃癌患者为本次探讨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经术后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相对少,组间差异较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的治愈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并且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显著的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早期胃癌临床效果

    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孕妇产程及新生儿的影响分析

    李志远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对孕妇产程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产妇1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并分别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和常规干预方法,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高于对照组,但P>0。05,前者第二产程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前者第三产程时间低于后者,但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顺产69例,占比76。7,产后出血量(213。8±18。3)mL,胎儿窘迫4例,占比4。4%,新生儿窒息3例,占比7。8%,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0级数量31例,无痛比例为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例和6。7%,III级及IV级疼痛数量0,疼痛比例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例和33。3%,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效果明显,产妇生产时间虽然有轻度延长,但是明显减轻了产妇分娩疼痛,提高了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性,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PCI不同治疗时间术后对心功能的影响探讨

    曹晖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PCI不同治疗时间术后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发病时间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组别,每组各46例患者。对照组6~12 h内给予介入治疗,实验组组6h内给予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情况和术后6个月患者的心功能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TIMI1-2级显著低于对照组,TIMI13级和ST段回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心功能疗效有效率为93。4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0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的治疗过程中,越短时间内给予介入治疗,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就越好,从而良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治疗时间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