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多器官衰竭临床分析

    汤黎滨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展到终末期,心肺功能极差,病情危重容易并发多器官衰竭,本文通过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多器官衰竭的观察分析,以此了解并发多器官衰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临床对防治多器官衰竭的重视及诊疗水平。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住我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76例,进行并发多器官衰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分析与总结。结果 76例患者中累及一个器官衰竭死亡率7。7%,二个死亡率27。8%,三个死亡率63。6%,四个死亡率80%,四个以上死亡率100%。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多器官衰竭的患者,并发器官衰竭越多死亡率越高,有效的办法是对其进行早预防多器官衰竭的发生,积极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提高抢救成功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

    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长段骨缺损的形态改变探究

    刘全
    1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长段骨缺损后的形态改变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进行的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长段骨缺损治疗病例共9例进行研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治疗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的移植腓骨全部成活,血运情况良好。术后1年随访显示,下肢移植腓骨患者的移植骨中段直径可达受区骨直径的75%以上,增粗主要为皮质骨增厚;上肢移植腓骨患者的移植骨增粗不明显;术后2年随访显示,所有患者的移植骨基本完成形态变化。临床骨愈合时间为3~6月,患者均未出现再骨折情况。结论 带血管腓骨移植对于长段骨缺损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移植骨在应力的作用下形态会逐渐发生改变以适应受区功能,使患者的四肢功能有效恢复。

    带血管腓骨移植长段骨缺损临床效果

    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

    周国平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中医内科收治的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7例)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n=48例)进行活血化瘀法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出现总有效患者46例,临床有效性为95。83%,对照组出现总有效患者38例,临床有效性为80。85%,研究组治疗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医内科临床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案,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有效性,达到治疗目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活血化瘀中医内科临床效果应用价值

    不同时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在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范建河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不同时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在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将3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选取范围为2016年8月~2018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72小时前)和对照组(72小时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19例患者中,治疗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4。74%;实验组19例患者中,治疗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78。95%。组间差异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来看,实验组所获数据都要小于对照组,差异对比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中,在72小时以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胆囊切除能够起到更加优越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72小时后的治疗效果。

    不同手术时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

    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普外科肝胆结石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李爽崔岩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与研究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普外科肝胆结石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入与治疗的40例肝胆结石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与平均分配的方式,分为了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微创治疗。通过与手术相关的数据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的手术数据显示的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率为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率为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微创治疗普外科肝胆结石病患者产生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因此,我国有必要广泛地推广腹腔镜微创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水平。

    普外科肝胆结石病患者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效果

    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魏思敏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创建EAM大鼠模型,探讨与体液免疫存在关联性的抗心肌肌球蛋白抗体,于EA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与表达,分析EAM的病发机制。方法 选择60只大鼠,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于第一天、第八天于大鼠两后肢足垫皮下注射0。1 mL乳化液与0。1 mL猪心肌球蛋白,正常对照组运用生理盐水来替代猪心肌球蛋白来完成注射,在首次免疫后第28天与56天检测两组大鼠的心脏超声情况,并取组织给予HE染色检查,以此来观测心肌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就两组大鼠的生存情况来看,对照组大鼠全部存活,无一只有足部溃疡问题,研究组大鼠则出现较多食量减少、活动减少的情况。

    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发病机制研究

    小针刀结合肉毒素注射治疗1~2期肛裂临床研究

    闫曙华刘海东王琪王宇光...
    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针刀结合肉毒素注射治疗1~2期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选择2018年6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38例Ⅰ、Ⅱ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对照组行小切口侧位内括约肌切开术,观察组采用小针刀结合肉毒素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针刀结合肉毒素注射治疗Ⅰ-Ⅱ期肛裂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好,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肛裂小针刀肉毒素并发症

    斜视手术舒适化麻醉

    赵琳高晓茹周超张晓敏...
    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镇痛加局部浸润麻醉在斜视矫正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成人行斜视矫正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静脉镇痛组(z组)和局麻组(J组),每组各30例,全部手术均于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生行结膜下2%利多卡因局部阻滞,辅以爱尔卡因表麻,z组患者在局麻基础上辅助地佐辛+咪达唑仑+格拉司琼行静脉强化麻醉,J组不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及其他镇静镇痛药。观察两组的术中疼痛评分、术后舒适满意度评分,不良反应(眼心反射)的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镇痛麻醉术中疼痛比较局部浸润麻醉患者舒适度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都具有鲜明优势。

    斜视手术舒适化麻醉

    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的引产方法

    高玉凤
    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引产方式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以我院60例中期引产患者为调查样本,根据患者住院号尾号进行分组,单数组为对照组,双数组为观察组,患者予以不同的给药方式,对两种给药方式引产效果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产妇完全流产率为90。0%(27/30),对照组产妇完全流产率为70。0%(21/30),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为(60。4±11。6)ml,总产程为(3。2±1。1)h,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首次加量100 mg顿服的引产效果更为理想。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

    亚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病人脑复苏及预后的临床效果分析

    孔祥旭胡金玲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亚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病人脑复苏及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心跳呼吸骤停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各组为5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心肺复苏,观察组在心肺复苏后,对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跳呼吸骤停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在心肺复苏后,对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脑复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亚低温疗法心肺复苏后脑复苏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