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6—2018年我院急救药品价格上涨情况分析

    程丽静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急救药品的价格上涨情况和影响因素,给临床用药提供一些可能的借鉴和参考.方法 从我院HIS系统里提取2016—2018年的急救药品价格调整的相关数据,对药品价格上涨情况做具体分析.结果 25个急救药品中,23个价格上涨,上涨的价格差额范围在0.15~193.39元,价格涨幅范围在5.26%~4195.01%.2017年2018年急救药品价格涨幅次数较2016年明显增多.结论 急救药品价格上涨,在一定幅度范围内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

    急救药品价格上涨分析

    二至龙牡方在阴虚型围绝经期骨量减少的应用

    高增杰覃裕曹启辉陈久毅...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在围绝经期因雌激素迅速下降,骨量丢失严重,常会导致明显的临床综合征,其中相当一部分可辨证为阴虚证.在补钙及抗骨质疏松不能迅速缓解症状的情况下,陈久毅教授经验方二至龙牡方经多年临床证实在缓解围绝经期阴虚型骨量减少症状方面疗效确切,本文将相关经验做出介绍,以供交流.

    围绝经期骨量减少阴虚型二至龙牡方

    改良护理在颅脑疾病外科手术后头部引流管中的应用效果

    米耐徐玲连海伟周新华...
    6-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护理在颅脑疾病外科手术后头部引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外科手术后留置头部引流管的患者89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患者给予传统头部引流管护理,观察组48例实施改良护理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6%,P<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总体满意率(95.8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49%,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部引流管改良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颅脑疾病外科手术引流管护理

    联合家庭护理干预对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效果研究

    莫凤娟卿泉蒋振华郑荣群...
    8-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家庭护理干预对轻度慢阻肺患者的戒烟效果.方法 选取体检确诊为轻度慢阻肺吸烟并自愿戒烟患者1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接受戒烟相关知识调查及培训,然后由专科护士通过电话、QQ、微信及上门访视等方式进行随访,实验组增加家庭支持和监督.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呼出气一氧化碳(FeCO)浓度、Fagerstorm尼古丁(烟碱)依赖量表得分情况、肺通气功能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计值、FEV1/FVC(用力肺活量)×100%、戒烟成功率.结果 两患者在干预后FeCO浓度、Fagerstorm尼古丁(烟碱)依赖量表得分情况、FEV1%预计值、FEV1/FVC(%)均改善,且实施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医院、家庭、患者三位一体的戒烟联盟,可以提高戒烟成功率,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并使部分轻度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恢复到同龄人正常水平.

    轻度慢阻肺联合家庭护理干预戒烟效果

    康复训练护理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侯艳孙艳红付莹张猛...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护理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抽取8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康复训练组及常规组各44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训练组则给予常规护理同时给予康复训练护理,对照护理效果.结果 康复训练组患者残余尿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康复训练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膀胱功能.

    康复训练护理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临床研究随机对照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采用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临床效果评价

    潘兆军谢欣欣王林王秀文...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全脑放疗与靶向联合治疗、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与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所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74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7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模式,实验组实施全脑放疗与靶向联合治疗模式,对比2组患者脑转移控制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中位生存期情况.结果 实验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控制率(86.49%)高于参照组,实验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1.08%)高于参照组(51.35%),实验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5.41%)明显低于参照组(24.32%),实验组1年生存率(70.27%)及2年生存率(43.24%)均高于参照组(43.24%、16.22%),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与传统同步放、化疗模式相比,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全脑放疗与靶向治疗相结合方式,其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病情发展进程得以有效控制,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应予以临床推广.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靶向治疗同步放、化疗

    天津市2014—2018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杨育淼李浩泷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保证临床用血安全[1].方法 收集2014年—2018年天津市无偿献血者资料,对丙氨酸转氨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酶免及核酸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天津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55%,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分别为0.28%、0.39%、0.31%、0.41%、0.17%,其中ALT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针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情况,应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制定科学有效招募策略,积极探索和改进血液筛查方案,有助于保证血液质量.

    天津市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疗效比较

    白代新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腹腔镜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治疗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的疗效差异分析.方法 筛选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胆囊炎、胆结石患者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探析对象.按照双色球排序法将其12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进行管理,每组患者人数为6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管理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管理下的疗效结果 差异.结果 以上两组患者均在接受不同方式治疗管理后,研究组患者抑制不良并发症几率、术中出血量情况、住院留管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优秀.其结果 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具安全性、有效性、创口美观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治疗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腹腔镜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囊炎、胆结石疗效

    两种不同引流方式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陈传国印山河杨卫富潘颂行...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皮片引流在甲状腺癌手术引流中的优点.方法 选取2017年01月~2018年12月我科共实施甲状腺癌手术54例,排除颈清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27例和对照组(B组)27例,其中A组采用皮片引流,B组采用一次性负压球进行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相关指标情况:切口疼痛VAS评分、引流量和切口愈合等.结果 手术后患者切口特异性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有A组和B组的平均(sd)(2.11±0.89)与(3.22±2.06);P=0.029);A组术后总引流量(63.93±12.39)mL与B组(70.93±26.35)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两例出现切口并发症:血清肿.结论 在不行甲状腺癌颈清手术中,皮片引流明显优于负压球引流.

    甲状腺癌手术引流疼痛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临床研究

    戴远辉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其中实验组为3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为31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究.结果 在临床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探究分析,实验组的3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硬化斑,11例为软化斑,硬化斑发生率为64.51%,软化斑35.48%;对照组的31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12例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硬化斑,4例为软化斑,硬化斑发生率为38.71%,软化斑12.90%.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软化斑和硬化斑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与颈动脉斑块有重要关系.结论 在临床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如果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会明显提升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缺血性脑卒中呈现重要关系.所以在临床中医护人员要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加强监护,防止颈动脉斑块发生.

    原发性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斑块临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