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极射频等离子下鼻甲减容术治疗慢性鼻炎疗效研究

    李春龙
    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双极射频等离子下鼻甲减容术治疗慢性鼻炎疗效.方法 选取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90例慢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常规鼻腔手术治疗的对照组(n=45),与双极射频等离子下鼻甲减容术治疗的观察组(n=4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为88.89%,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极射频等离子下鼻甲减容术治疗慢性鼻炎疗效明显,便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双极射频等离子下鼻甲减容术慢性鼻炎疗效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学的临床研究

    李柳青石丰浪张敏韦秀珍...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谱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科收治的617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其治疗时间在2014年1月~2018年12月之间,分析患儿痰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血优生八项、呼吸道病原体等检验结果,总结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常见的致病菌类型、药敏结果以及病毒检测结果.结果 致病细菌中14.29%为革兰氏阳性菌,85.71%为革兰氏阴性菌.9例(1.46%)考虑为真菌感染;共有3例(0.49%)病患检测为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0.16%)为副流感病毒;有17例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76%.结论 明确致病菌种类,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病原学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药敏试验

    中药口服配合热敏灸及穴位贴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盆腔炎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李鹏利吴芳杨冬梅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口服配合热敏灸及穴位贴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盆腔炎(Acute pelvic inflammation disease,APID)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2月本院确诊的患者139例进行临床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RNTM)将其分A、B组,各70例、69例,其中A组予以中药口服配合热敏灸及穴位贴敷治疗,B组单纯予以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对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1)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2)治疗后A组全血低切粘度高于B组,K值低于B组(P<0.05).3)A组治疗后IL-8、IL-1β、Hs-CRP均低于B组,TGF-β高于B组(P<0.05).结论 在APID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科学、合理的予以中药口服配合热敏灸及穴位贴敷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好,可改善炎性因子与血液流变学指标.

    中药口服热敏灸穴位贴敷急性盆腔炎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

    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黄瑜庞家容梁霞陈泽文...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分别应用丁苯酞注射液与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应用丁苯酞胶囊治疗,观察组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92.1%显著高于对照组79.1%(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临床症状并有助于减轻神经缺损程度.

    丁苯酞注射液丁苯酞胶囊急性脑梗死疗效与对比

    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啶在妇科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青松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妇科腔镜手术时使用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啶的镇痛效果.方法 对2018年12月~2019年08月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210例我院收治的进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将患者进行随机抽取,各抽取105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用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啶的为研究组,用舒芬太尼的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不良反应情况、麻醉指标以及VAS评分等.结果 研究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与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不良反应比对照组低(P<0.05),心率、无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妇科腔镜手术时使用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啶,诱导快,患者苏醒时间短,且不良反应较少,更为安全可靠,不会对患者的无创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造成较大的影响,对术后镇痛的效果明显,因此可临床应用.

    妇科腔镜手术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啶镇痛效果麻醉指标VAS评分

    经皮肾镜碎石术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并发症和疼痛状况比较

    刘伟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和输尿管软镜治疗后并发症情况以及疼痛状况.方法 本文所有患者均选自于2014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取经皮肾镜碎石术和输尿管软镜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状况.结果 就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就患者疼痛状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和输尿管软镜治疗,治疗效果明显,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改善患者疼痛情况.

    经皮肾镜碎石术输尿管软镜复杂性肾结石

    电刺激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分析

    梁葵丽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电刺激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89例,经电脑随机分组,将89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自主训练治疗,给予研究组电刺激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腹围、腹直肌分离距离.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腹围为(710.42±1.38)mm,腹直肌分离距离为(1.35±0.24)cm,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电刺激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可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腹围和腹直肌分离距离,加速患者产后的形体恢复进度,值得在临床治疗或训练中多加推广和应用.

    电刺激核心肌群训练产后治疗腹直肌分离临床疗效产后恢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

    任园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技术治疗,实验组采用VSD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创面面积、换药次数、Ⅱ期手术处理时间、住院时间、McGill疼痛评分、应用抗生素费用以及植皮疗效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负VSD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效果显著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骨创伤临床疗效创面软组织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浮针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李芸
    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浮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机理.方法 对76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进行随机抽取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分布于2016年9月~2019年2月间,通过单盲随机方式均分为实施浮针治疗的浮针组(n=52)及实施常规针灸治疗的针灸组(n=24),对照其治疗效果,VAS及JOA量表评分.结果 浮针治疗组有效率100.0%,针灸组有效率92.7%,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症状及JOA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浮针组患者上述数据较针灸组存在明显优势(P<0.05).结论 浮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优于针刺加TDP照射组,起效快、痛苦小、疗程短.

    浮针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应用可行性效果

    固定后踝对踝关节骨折稳定的重要性探讨

    田晋施向春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固定后踝对踝关节骨折稳定的重要性探讨.方法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24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12例采用不固定后踝关节的干预,实验组12例采用固定后踝关节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就诊满意度.结果 研究表示,实验组就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2例(100.00%)VS 10例(83.33%),(P<0.05),实验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4例(33.33%)vs 7例(58.33%),(P<0.05),表示固定后踝关节对恢复骨折有效.结论 综上所述,采用固定后踝对踝关节骨折稳定有效,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提升治疗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

    后踝关节骨折固定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