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消化内镜测漏培训中应用PDCA循环培训的效果研究

    赵靓雯娄兴旖杜留锁李智成...
    176,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消化内镜测漏应用PDCA循环培训的效果.方法 于2018年1月开始对我院消化内镜年轻护士测漏流程PDCA循环进行培训,对实施后(2018年1-12月)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工程师对护士测漏效果有效性进行统计,并与实施前(2017年1~12月)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后,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9.24±5.74)分,相比实施前[(81.46±4.61)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士床测漏有效性为96.67%.相比实施前(76.67%)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消化内镜护士测漏采取PDCA循环法进行培训,能提高内镜漏水故障的检出率,达到提高清洗质量,避免交叉感染的目的.

    消化内镜测漏培训PDCA循环效果

    浅论卫校药理学教师定期参加临床实践的途径与必要性

    张丽颖
    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卫校是培养专业医护人员的职业院校,也是临床医学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卫校教学逐渐打破以往教学模式,尝试通过实践性教学的方式以培养适应于行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虽然课堂教学与教材的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却无法针对性培养适应于临床的专业人才,因为在教学中教师的实践经验与素质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本文基于教师的角度分析卫校药理学教师定期参加临床实践的必要性与主要开展途径.

    卫校教师药理学临床实践必要性途径

    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王丽飞张君
    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现状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通过分析指出了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必要性及提升的途径与方法.从理论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导向教育.从课堂教育、康复社团活动、综合考评等方面引导、实施和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的教育.

    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道德素养提升途径方法

    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在医院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刘雪华
    179,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医疗领域获得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可以提升病案资源的应用价值,为撰写论文、申报成果以及医学研究提供资料支撑,对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在医院工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领域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医院工作作用分析

    药事管理手段对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探讨

    张然
    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在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升工作中行药事管理手段的实际效果.方法 我院在2018年3月开始行药师管理,故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未行药事管理期视为对比组,将2018年3月-2019年4月行药事管理期视为研究组,分析两个时间段各筛选的200例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用药不合格率2.5%低于对比组用药不合格率8%,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 在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升工作中行药事管理手段效果显著,故值得广泛应用.

    药事管理手段医院合理用药用药水平

    精细化管理在麻醉科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刘婷
    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精细化管理在麻醉科药物管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7年9月开始,我院麻醉科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法进行药物管理.对比精细化管理前(2017年1—8月)、后(2017年9月—2018年3月)麻醉科药物管理情况.结果 实施精细化管理后,麻醉科药物管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均较之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采用精细化管理法可有效提高麻醉科药物管理工作质量.

    精细化管理麻醉科药物管理

    安全质量管理理念用于医院药剂科管理实践与分析

    陈丹丹葛建彬
    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安全质量管理理念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就诊患者200例(甲组),选取2018年7月β12月期间本院就诊患者200例(乙组),在2018年7月初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采用安全质量管理理念,统计和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出现情况及患者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甲组,乙组不良事件出现几率较低,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满意度较高,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有着较好的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医院药剂科管理

    质量控制在体检中心工作中的应用

    姜烨
    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质量控制在体检中心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5例未实施质量控制前体检,其余75例为实施质量控制后入组,对比实施质量控制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评分及体检准确率.结果 据本次实验结果来看,在实施质量控制后,体检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且体检中心护理人员对理论知识评分及实践操作的掌握能力也更优于实施质量控制前,数据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检工作中心护理工作中实施质量控制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对促进工作质量提升有重要作用.

    质量控制体检中心护理质量应用价值

    不同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评价分析

    曾莉梅蒙喜斯崔伟
    184-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在上世纪70年代,相关医学家就提出了可逆性受损区的概念,这种可逆性的受损一般存在于患有脑梗塞的病患以及病灶中心或者是正常脑组织之间,也就是说患有急性脑梗死的病患在进行医治过程中,会存在可逆到不可逆的动态损伤的过程.当病患的病症属于不可逆损伤的情况时,会存在局部缺血,中心区水肿或者脑细胞坏死的情况.其中如果病患在医治过程中,中心坏死的区域周围存在存活的神经功能,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医治或者有效的血流灌注之后,病患周围的神经细胞功能将能够恢复,最终促进整个脑功能的恢复.本次调研主要针对不同剂量的相关药物治疗,对脑梗死的效果进行分析.最终的调研结果直接显示出使用中等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成效明显较高,除此之外,在病症医治过程中所发生的意外事件也明显减少.通过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以及生活质量等各项指标来分析,对照组病患的最终医治成效明显较好.

    阿替普酶急性脑梗塞成效

    浅析针剂生产中热原的控制

    韩晶尹晓旭于辛
    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剂通过静脉注射于人体中,发挥出治疗疾病的效果.如针剂中存在热原,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甚至会直接危及生命.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控制.本文首先介绍了热原的性质,并分析了针剂生产中热原污染的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热原控制措施.

    针剂热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