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比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肌瘤消融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方法影响术后患者妊娠的具体情况

    邢瑞军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肌瘤消融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方法影响术后患者妊娠的具体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运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法,观察组运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肌瘤消融术疗法.结果 两组的临床诊治有效性及不良妊娠率对照,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的妊娠率、正常分娩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肌瘤消融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均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但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肌瘤消融术对患者术后妊娠情况的影响更小,临床应用价值更加理想.

    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肌瘤消融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妊娠情况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疗效评价

    王永宏夏伟刚董小雄常保磊...
    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9年11月年龄>65岁的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37例,所有患者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同时期收集30例相同病理特征老年患者行PVP手术作对照.结果 PKP组与传统手术组相比较,PKP组骨水泥渗漏率较低(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后,患者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PKP组总体上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质的治疗效果满意,患者疼痛缓解快,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值得临床上推广.

    椎体后凸成形术压缩性骨折老年骨质疏松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张惠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符合实验条件的5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据,分别采用两种治疗方案:一种西医治疗(24例、设置为对照组)、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28例、设置为观察组),对比治疗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盆腔积液、附件区压痛、子宫压痛等阳性体征率较对照组均见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用药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并无很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不仅治疗效果明确、而且安全性较高.

    中西医结合慢性盆腔炎治疗

    鼻腔冲洗联合药物治疗鼻炎及哮喘的临床分析

    毕淑芳倪陈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鼻腔冲洗技术对儿童鼻炎及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缓解及有效率的分析,及家属对鼻腔冲洗治疗的依从性及临床哮喘治疗现状探讨.方法 入选我院2019年4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变应性鼻炎、哮喘的患儿109例,通过鼻腔冲洗、记录哮喘日记,评估鼻腔冲洗结合药物综合治疗,对患儿鼻炎、哮喘控制效果.结果 治疗组症状缓解及肺功能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规范化治疗,治疗组患儿哮喘、鼻炎总体控制率100%,其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冲洗及药物长期规范化治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合并鼻炎的患儿进行鼻腔冲洗加规范化治疗,可以快速缓解鼻炎、哮喘症状,明显的减少哮喘的复发率,能更快地改善肺功能,提高孩子的生存质量.

    鼻腔冲洗规范化治疗鼻炎儿童哮喘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张春凤
    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总结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20例中有8例在我院剖宫产,12例在外院剖宫产.13例以腹部切口包块为首发表现,7例以经期腹部切口包块疼痛为首发,仅1例包块为多发,仅1例为纵切口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腹壁超声检查,见腹壁切口处低回声结节.20例患者均通过手术获得治愈,随访6~42个月无复发.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患者的病情能得到充分恢复.

    剖宫产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疗效

    妊娠期糖尿病及体重管理一日门诊治疗模式对妊娠过程及结局的影响

    彭驰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妊娠期糖尿病及体重管理一日门诊治疗模式对妊娠过程及结局的影响.方法 参加一日门诊的孕妇作为病例组,同期设立参加普通营养门诊治疗的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血糖、体重、出生体重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一日门诊模式可以有效控制孕妇血糖、体重等指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结论 创新操作模式,增强孕妇的信心,该模式可以适应农村地区人文环境.

    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妊娠结局

    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的临床麻醉效果分析

    赵筱筠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对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临床麻醉产生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拟行上肢手术患者,根据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15例,参照组实施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实施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麻醉效果.结果 (1)实验组麻醉后麻醉时间、阻滞效果、起效时间数据较低,经两组对比,实验组麻醉后各项数据均低于参照组,可见明显组间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上肢手术患者临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低于参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上肢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以缩短患者麻醉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

    超声引导定位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

    王玮王红花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月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6例.分组原则依据不同治疗方式为基准将其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73例)和研究组(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73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WHOQOL-BREF评分及NIHSS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8.89%)明显高于对照组(80.82%),(x2=8.06,P=0.00),且前者NIHSS评分低于后者,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各项WHOQOL-BREF评分数据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其疗效更佳,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深入研究运用.

    脑卒中偏瘫中医针灸康复训练

    7例绝经后女性阑尾肿瘤误诊为卵巢肿瘤临床分析

    万俊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加强妇科收治的阑尾肿瘤的综合认识,减少阑尾肿瘤做为外科疾病误诊为卵巢肿瘤的几率.方法 对我院妇科收治的7例阑尾肿瘤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文献检索复习进行系统全面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阑尾肿瘤多无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仅提示右下腹包块,肿瘤标志物中CEA轻度升高,其余指标基本正常.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 阑尾肿瘤发病率极低,且无明显临床特点,极易与卵巢肿瘤混淆,需要妇科医生更加提高综合业务素养,摒弃惯性思维,加强对该病认识,积极启动多学科会诊MDT程序避免误诊.

    阑尾肿瘤卵巢肿瘤误诊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刘晓辉
    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脑梗塞疾病,探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月3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按照数学分析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一组为实验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情况做记录对比,为护理效果提供对比参考价值.结果 经过两组不同的护理模式干预后,发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实验组比对照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经过软件检测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较常规临床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生活质量,整体的干预效果较佳,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