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石苇排石汤联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苗彦军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石苇排石汤联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26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3例,一组为参照组,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另一组为实验组,采用石苇排石汤联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肾功能检查状态。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的92。31%高于参照组的61。54%;除治疗后1 d外,实验组患者肾功恢复效果优于参照组。结论 对肾结石患者治疗时,采用石苇排石汤联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治疗效果更佳,患者肾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石苇排石汤体外震波碎石肾结石

    分析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刘谈连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在老年骨科疾病治疗中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方法 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8年8月~2019年9月在医院骨科中进行手术的患者共42例,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方法,观察组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方法。结果 麻醉后各个时间段认知功能评分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认知障碍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骨科患者疾病治疗中硬膜外麻醉方法对术后短期患者认知功能的提升明显优于全身麻醉方法,降低了患者认知障碍发生概率。

    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骨科认知功能

    膀胱尿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继荣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膀胱尿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30例尿道结石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2年5月~2018年5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其中前尿道结石给予传统注入利多卡因凝胶辅助排石或切开前尿道取石,后尿道结石用尿道探子推入膀胱切开取石或切开后尿道取石为参照组,给予小号膀胱尿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在手术治疗情况的比较上,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手术、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指标皆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临床治疗尿道结石的过程中实施小号膀胱尿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住院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治疗效果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具有推广价值。

    膀胱尿道镜钬激光碎石术尿道结石治疗总疗效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成志坚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与优势。方法 在2018年的7月~2019年同月份开展研究并以我院手术治疗患者11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手术研究,患者入选期间以抽签方式划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开腹取石手术;实验组采取腹腔镜微创取石手术。对比总结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的不同手术指标与常规组均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组的数据优势突出,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组的数据优势突出,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预后效果更好,也就有利于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值得推广普及。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临床效果

    刁本恕老师"醒脾"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思路浅析

    朱建军刁本恕黄映君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探讨刁本恕老师运用"醒脾"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思路及中医多元疗法的具体应用。

    "醒脾"疗法小儿厌食症中医多元疗法

    观察深部组织肿瘤热疗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

    杨懿瑾陈彬徐海燕陈中磊...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在进行深部组织肿瘤治疗时选择热疗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 将2012年1月~2019年12月间,我院收入的深部组织肿瘤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调选符合要求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录入Excel表格后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40,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单纯放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放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高能聚集超声热能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记录。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5(87。50%),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4(60。00%),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状况,但总体来说,实验组患者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对深部组织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超声热能疗法进行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放射治疗,能够控制病灶发展的同时不会引发患者出现额外的不良反应,这种治疗方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深部组织肿瘤肿瘤内科临床研究治疗方案热能疗法

    新生儿颅内出血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

    王建荣王红燕李燕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在探究中所采用的方法为对比法,既找出了2019年内出现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例50例,与这一时期内出生的新生儿,没有出现颅内出血的60例来进行相应的对比。根据实验数据判断出,何种因素会增加新生儿颅内出血几率,并探究其表现的主要症状。结果 根据病历数据表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表现为脑室内、蛛网膜下腔、、脑实质、硬膜下以及小脑等部位的出血而将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例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例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造成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有早产、生产时间过长或者胎盘出现异位等现象。结论 当前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措施是减少早产现象的发生,并给予产妇一个安全健康的生产环境,保证产妇不会出现感染现象。

    新生儿颅内出血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门诊监测就诊儿童随机血糖的临床意义

    刘恒江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门诊就诊儿童血糖的特征,为提前发现小儿血糖增高、分析原因、提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门诊就诊患儿进行随机血糖监测,建立数据库,按照国际正常血糖标准,分析门诊就诊儿童2017~2019年期间血糖正常范围、超过正常值的比例和原因分析。结果 2017~2019年21642例门诊人次的患儿中,血糖在6。1 mmol/L之内的人数为17930人次(占比82。85%),超过6。1 mmol/L的人数为3712人次(占比为17。14%);其中超过6。1 mmol/L的病例当中,有2413例(高值占比65%)为长期大量服用高碳水化合物(奶油、果糖等)、高脂饮食的病例,通过家长督促控制饮食、倡导糖尿病健康生活方式,后复查血糖基本恢复到6。1 mmol/L以下;1113例(高值占比30%)的为有糖尿病家族史病例,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督促体育锻炼,控制高碳水化合物、高脂饮食后复查大部分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小部分很难控制在正常范围;5%病例为原因不明,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但是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宣教,控制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大部分很难控制在正常范围;这部分血糖增高的患儿中,有4位小朋友通过复查并且到上级医院明确诊断糖尿病,有2位13岁左右的女孩,与同姐妹相比身材明显偏矮。这些血糖偏高的患儿症状(三多一少)均不明显。结论 门诊儿童血糖监测,更早发现血糖增高情况,提前干预,提前规范治疗,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门诊监测就诊儿童随机血糖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体会

    高洪伟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痛风湿关节炎患者78例,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将7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均为3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13%)高于对照组(79。48%),x2=4。2518,t=3。2567,P<0。05。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治疗后均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x2=5。2154,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用显著,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IL-1β和TNF-α,缩短患者的恢复周期。

    中西医结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效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鼻饲与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蒋苏石静华赵高年
    2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因急性脑卒中病因入院且不能正常进行吞咽的患者进行鼻饲护理与患者肺部感染的出现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在本院急性脑卒中住院且出现吞咽困难的病人中选取100名,并对这10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50名病人组成鼻饲营养组,另外50名患者组成静脉营养组。对两组病人治疗后发生的肺部感染概率进行观察,并对两组病人的痰细菌培养的情况、鼻饲管临近咽部的细菌培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一个月后观察到鼻饲营养组的病人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要明显大于静脉营养的病人,鼻饲营养组的病人痰细菌培养和近咽部细菌培养也明显高于静脉营养的病人。结论 急性脑卒中病人在不能进行吞咽时留置鼻饲管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急性脑卒中鼻饲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