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例喉癌术后复发行胸大肌皮瓣移植的护理

    查玭玭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颈部喉癌的术后护理方法,是耳鼻喉科常见手术之一.我科于2018年12月对一喉癌病人行颈部肿物切除,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以及左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前,进行专科检查和心理疏导;术后,做好充足的消毒和保温等常规护理,严密观察胸大肌皮瓣的血液循环,尽早发现血管危象.术后护理对于胸大肌皮瓣移植成功修复颈部肿瘤术后缺损至关重要.

    胸大肌皮瓣颈部喉癌术后缺损术后护理

    早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LC)后二氧化碳气腹后遗效应的影响

    戴洪梅
    145-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我院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后的二氧化碳(CO2)气腹后遗效应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使用随机单盲法平均分成常规组(30例,传统护理)和实验组(30例,早期护理),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案对患者术后的二氧化碳(CO2)气腹后遗效应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中不满意患者为1例,满意度占比96.67%;常规组中不满意患者为6例,满意度占比80.00%;且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CO2气腹后遗效应主观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常规组效果较好,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CO2气腹后遗效应,同时也可以整体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二氧化碳(CO2)气腹后遗效应早期护理传统护理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对比分析七氟醚吸入、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

    刘军永黄智明杜彦茹
    14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七氟醚吸入、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手术治疗患者102例进行研究分析,对照组采取氯胺酮静脉麻醉,实验组采取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比两种麻醉效果对患儿预后造成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睁眼或体动时间以及出室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诱导和苏醒时间对比有差异.实验组患儿实施麻醉后,诱导10分钟后、手术完毕的HR低于对照组,RR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小儿手术治疗患儿实施七氟醚吸入麻醉处理,相比氯胺酮静脉麻醉的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手术的麻醉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保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促进患儿的预后.

    七氟醚吸入麻醉氯胺酮静脉麻醉小儿手术麻醉效果

    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

    裴一善
    149,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浅析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 此次74例研究对象是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整群抽样法分成各37名的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手术室细节护理和手术室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护士配合技能、护理质量安全、仪器设备管理、消毒管理评分均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0%何18.91%,组间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能够突出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提升护理满意度,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值得临床应用实践.

    手术室常规护理细节护理护理安全

    激励式护理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作用

    王芷彤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激励式护理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本组研究纳入8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研究时间自2018年7月~2019年7月,将其按照盲选方法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40例开展常规护理,而研究组40例开展激励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不良情绪.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所有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激励式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可积极推广.

    激励式护理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不良心理生活质量

    对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进行探究

    张晓云
    1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服务中的效果.方法 入组48例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组24例.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全程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案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手术过程中患者生理应激指标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指标都低于对比组(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都比对比组低(P<0.05).结论 将全程无缝隙护理应用在手术室护理服务当中,可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保证手术安全.

    手术室护理全程无缝隙护理常规护理效果

    甲状腺超声诊断在中老年人群健康体检中的应用疗效评价

    孙敏
    15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甲状腺超声诊断在中老年人群健康体检过程中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从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群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采用常规体检方式的归为对照组,而常规体检基础上结合甲状腺超声诊断的归为研究组,统计两组的检查效果.结果 对研究组的中老年人群健康体检时进行甲状腺超声诊断,通过对上表的观察可以得出,中老年人群健康体检人群检查时采用甲状腺超声诊断,阳性率随着年龄升高并随之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中老年人群健康体检人群检查时进行甲状腺超声诊断,可使明确检查甲状腺问题,临床检出率高,检测效果好,可做推广试用.

    中老年人群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超声诊断临床检查效果

    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盛卫东
    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按照抽样原则对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接诊的疑似宫颈癌淋巴转移患者40例开展研究,于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超声检查,参照术后病理结果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敏感度、特异性、诊断符合率等).结果两种检查方法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层螺旋CT检查特异性86.96%、诊断符合率87.50%高于超声检查敏感度特异性60.87%、诊断符合率67.5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超声查比较,多层螺旋CT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较优,能够为其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支持.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多层螺旋CT检查

    ICP-MS法测定儿童全血中7种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李飞张敏冯淑梅许友强...
    15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儿童全血铜、锌、钙、镁、铁、铅、锰7种元素含量.方法 儿童全血经稀释液0.1%TritonX-100和0.1%HNO3稀释20倍后直接用ICP-MS测定分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1175例0~6岁儿童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7种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铜、锌、钙、镁、铁、铅、锰方法的检出限分别未1.5、0.0、0.1、0.0、0.4、0.2、0.2(单位:mg/L),方法精密度均小于3.9%;长春地区0~6岁儿童中锌、铁、钙、铜元素缺乏率分别为32.3%、21.6%、11.9%、4.4%,未见镁和锰元素缺乏儿童,也未见铅超标儿童.结论 ICP-MS法灵敏、准确、稳定,满足临床要求,可应用于全血中微量元素检测分析.

    ICP-MS微量元素全血

    胸部X线联合CT检查在早期肺部感染中的诊断

    王明礼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综合分析在检查早期肺部感染中运用胸部x线联合CT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肺部感染诊断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视作观察组,将其采用胸部X线联合CT进行检查;另外再选取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综合对比两组患者胸部x线和CT检查的实际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X线联合CT检查患者肺部感染的诊出率为93.57%,X线联合CT检查患者肺部感染的阳性诊断率为87.42%,而单一地使用x线检查患者肺部感染的诊出率为67.12%,X线检查患者肺部感染的阳性诊断率为52.79%,X线联合CT的诊出率明显高于X线的诊出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相比与对照组中的健康体检者,X线联合CT检查早期肺部感染患者肺部表征与健康体检者周围组织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检查早期肺部感染中运用胸部X线联合CT的诊断效果十分明显,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诊出率,还能够提高清晰度,值得广泛推广与运用.

    肺部感染胸部X线联合CT诊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