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信随访对IVF-ET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张方华田正平胡彩娥
    14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微信随访运用于IVF-ET(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9月纳入的220例IVF-ET患者,按随机分层法分成两组,其中105例给予微信随访作为研究组,另115例给予常规宣教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生活质量(QOL)评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明显提升,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信随访在IVF-ET术后效果显著,有效增强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疲乏感,稳定精神状态,积极面对生活,同时保证饮食均衡,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微信随访健康宣教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优质护理对血透室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李春
    14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将优质护理应用于血透室中对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 抽选467例血透室接受血液净化患者,按照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34例)与参照组(23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①护理质量;研究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呈P<0.05,;②护理满意度:研究组(97.9%)明显优于参照组(87.1%),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优质护理应用于血透室中,提高护士工作主动性,可促进血透室整体护理质量提升,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优质护理血透室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

    社区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性跌倒损伤的效果分析

    苗锦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宣传普及防跌倒知识,通过教授毛巾操等活动对老年人防跌倒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根据查阅相关文献和咨询专家基础上,采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定的《老年人跌到情况调查表》对2017年度5月~10月和2018年度4月~10月顺义区马坡地区5个社区102名老年人进行干预前后填表调查.随机选取60名作为干预组,选取62名作为对照组,参与活动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跟踪观察,了解他们对跌倒预防的认知、行为水平和社区护理干预等方面的转变,反映和分析护理干预前后带来的效果影响和意义,为有效开展老年健康社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结果 有效调查人数102人,干预前,32%认识到跌倒后果的严重性,24%认识到跌倒的可预防性;干预后,干预组96.7%认识到跌倒后果的严重性,95%认识到跌倒的可预防性;对照组46.8%认识到跌倒后果的严重性,32.3%认识到跌倒的可预防性.教练效果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跌倒预防的认知和行为水平较低,通过宣传防跌倒知识和教授防跌倒毛巾操、中医健骨健肌操等,反映出采取有效的防跌倒干预措施,能够很大程度提高社区居民防跌倒知识水平,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护理干预毛巾操老年跌倒损伤

    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王俏
    14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乳腺癌病例88例,纳入2019年2月~2019年12月,观察组(n=44)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n=44)开展基础护理干预,将病患焦虑抑郁状态及护理水平进行进行比对.结果 两组病患干预前焦虑抑郁状态P>0.05比对无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状态更低,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观察组护理水平更高,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改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升护理质量及实操性,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应推广.

    心理护理干预乳腺癌焦虑抑郁

    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价值评估

    高二虎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采用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将本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确诊,均使用B超进行检查,统计分析B超检查诊断的结果 .结果 经过研究分析,与病理诊断相对比,50例患者中,B超检查确诊患者42例.B超检查诊断的正确率为84.0%.结论 针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来说,B超检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疾病类型,并且具有安全、无创伤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广泛的应用.

    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

    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朱华
    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头颈动脉夹层临床诊断采用高分辨率MR(HR-MRI)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2—2019.6期间收治的25例头颈动脉夹层病患,均予以32通道头颈+专用线圈摄HRMRI图像,依照患者各项信息针对夹层作出诊断,并将其设为参照标准;分析CTA与HRMRI影像信息并予以评估.结果 25例病患共计诊断32个血管节段存有夹层;CTA、HR-MRI精确诊断分别有17、30个.结论 HRMRI能够整体呈现出夹层动脉管壁表象,在夹层临床诊断领域有推广价值.

    动脉夹层颅内动脉成像高分辨率核磁诊断价值分析

    AMH水平检测在围绝经期中激素补充治疗的应用

    程云丽
    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检测在围绝经期中激素补充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选取220例围绝经期月经失调女性,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常规体检的围绝经期月经正常的女性1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雌二醇、黄体生成素、血清卵泡刺激素,然后进行AMH检测,分析检测对围绝经期女性预测卵巢功能的效果,为围绝经期中激素补充治疗提供参考.结果 联合AMH检测,检出卵巢早衰87.73%,明显比联合检测前高(P<0.05),观察组检测AMH含量,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内分泌激素检查基础上,检测AMH水平,能够有效提升卵巢功能的预测能力,为绝经期激素补充治疗提供依据.

    AMH围绝经期激素补充治疗

    阴道病五项联合定性检测在常规白带检验中的应用

    马丽雅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白带检验中应用阴道病五项联合定性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本院疑似阴道疾病患者60例,均行常规白带检验,并应用常规显微镜检查以及阴道病五项联合定性检测,观察比较两种方法 的检出率.结果 显微镜检法与阴道病五项联合定性检测法的总检出率分别是51.67%(31/60)、76.67%(46/60),后者的检出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检法的检验特异度为69.23%,灵敏度为57.45%;阴道病五项联合定性检测法的检验特异度为84.62%,灵敏度为93.62%,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常规白带检验中应用阴道病五项联合定性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疾病检出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阴道病五项联合定性检测常规白带检验应用价值

    检验科样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刘诗雷邓冲戴鹏龙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检验科接收的样本不合格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作出相应措施,确保检验前样本的合格率.方法 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确定为不合格样本6234例为研究对象,对这6234例样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 收集的6234例样本基本信息中,不合格原因主要有:血液凝固、样本量少、样本容器错误,样本类型错误,病人信息错误,超时送检,疑似样本污染,重度脂血溶血等.结论 为确保患者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减轻患者重新采取样本的痛楚,需增强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提高临床医务人员责任心,并且规范采集、运送样本的流程,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同时需加强检验科医务人员对临床的沟通.

    样本不合格原因措施

    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研究

    周晓芸朱嘉瑞
    15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 按收入顺序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使用抗生素治疗的146例患者分为两组,前73例为参照组,后73例为研究组,前者实施常规用药干预,后者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为1.37%,显著低于参照组的6.85%(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5.89%,参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0.82%,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用药干预,对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予以药学干预效果更佳,对于降低不合理使用率、提升用药安全性有积极意义,且能够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进行较大范围借鉴.

    药学干预抗生素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