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整体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效果影响

    周中良刘昊昊李蒙蒙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84例研究对象为我院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住院患者,均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整体护理,应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RS)[1]和生活质量评分(GQOLI-74)作效果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精神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NO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QOLI-7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应用整体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有意义.

    无抽搐电休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整体护理

    品管圈在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正确率中的应用研究

    吴勇娟翟永莉蒋彩和王妍...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及分析.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主题是"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操作正确率",利用柏拉图、鱼骨图等方法 找出维护流程中的不规范环节,分析影响护士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正确率的真因,进行真因分析、设定目标值、拟定对策,分阶段进行对策实施与检讨.结果 活动后的维护正确率(98%)显著高于活动前(90%),组间差异显著(x2=1263.41,P<0.05).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不仅使中心静脉置管维护正确率明显得到提高,规范了中心静脉置管维护的操作流程,而且提高了圈员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的主动性与凝聚力,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品管圈中心静脉置管正确率

    中药贴敷联合蜡疗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陈云霞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中药贴敷联合蜡疗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一共收治风湿关节炎患者112例,根据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联合组联合实施中药贴敷、蜡疗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分级、关节疼痛、晨僵时间.结果 两组护理前的关节功能分级、关节疼痛、晨僵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的关节功能分级、关节疼痛、晨僵时间均有改善(P<0.05);联合组护理后的关节功能分级优于常规组,联合组护理后的关节疼痛、晨僵时间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中药贴敷技术与蜡疗技术,患者的关节功能可到显著改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类风湿关节炎中药贴敷蜡疗常规护理关节功能分级

    静疗小组在骨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浅析

    苑洁汝宋巧凤
    9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静疗小组在骨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浅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32例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一般资料平均分组的方法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将采用无静疗小组参与护理,实验组患者将采用静疗小组参与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在临床中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62.12%(41),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5.45%(6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60.60%(4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96%(6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对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临床中加入静疗小组参与,能降低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使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让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静疗小组骨科护理风险管理

    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急诊急救中的效果和护理质量观察

    常婷婷杜鹃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急诊急救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急救后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与常规+预见性护理(研究组),统计和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实施常规+预见性护理措施的研究组,其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的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的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预见性护理的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显示,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对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治疗时实施常规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病痛,还能提升护理满意度,有效降低医患纠纷,值得推广.

    神经外科脑出血预见性护理临床护理效果

    全程化护理方案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厉兆杰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用全程化护理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6年7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全程化护理方案,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4周和12周后的PANSS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较实验组明显更低,组间存在临床比较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对比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程化护理方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有良好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全程化护理方案精神分裂症应用价值无抽搐电休克

    优质综合护理在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刘凤
    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综合护理在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10月~2019年1月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对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采取常规方法 护理,优质综合组对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采取优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者血压(舒张、收缩压力)和精神状态、躯体功能、情感职能;死亡率.结果 优质综合组呼救至获得抢救时间、全程治疗时间、血压(舒张、收缩压力)和精神状态、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优质综合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优质综合护理对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的临床价值高,可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控制血压,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优质综合护理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应用价值

    老年卧床患者出院后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管理研究

    马艳爽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卧床患者出院后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管理研究.方法 将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后出院的78例老年卧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出院宣教及出院后的电话随访,观察组使用医护康一体化延续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6个月、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卧床患者出院后行医护康一体化延续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老年卧床医护康一体化延续管理模式压力性损伤预防及管理效果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措施探讨

    霍宇晴
    9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均开展相关护理措施,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气分析数值变化.结果 护理干预72 h后平均动脉压(MAP)、吸氧浓度(FiO2)以及氧合指数(PaO2/FiO2)等血气分析相关数值均优于护理前,即在MAP水平上,护理后则为(19.32±1.22),而FiO2指标在护理后则为(0.78±0.12),与护理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研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态度、护理应用水平也进行了满意度评价,其结果 分别为(92.2±2.5)分和(94.2±2.6)分.结论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利于缓解患者呼吸衰竭状况,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护理措施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的临床效果观察

    史燕飞蔡惠兰
    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在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过程中采取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77例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法进行分组,应用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n=34)和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方案(观察组,n=33)对动静脉内瘘狭窄、血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HD患者采取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可有效提升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动静脉内瘘狭窄、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机率,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血液透析内瘘自我护理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