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研究

    丁一孙妍张凌燕安琳...
    10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50例进行分组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率、致残率、死亡率,以及护理前后肌力、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残率与死亡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H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更好地改善肌力与肢体运动功能,值得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预见性护理肌力肢体运动功能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

    王庆云杨淑梅李文庆林淑杰...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在在子宫肌瘤护理中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方式为本次患者分组方式,采用该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各42例,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效果、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护理有效率,SF-36各项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护理中,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对帮助患者提升护理质量、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子宫肌瘤护理护理质量各项评分

    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王卓王妍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选取9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术期综合护理.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恢复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关节恢复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治疗时,对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确保其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关节镜手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围手术期护理

    综合康复护理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应用效果

    郑磊郑艳敏
    10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中轻度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62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进行分组,探究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常规组应用普通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接受护理后探究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轻度老年痴呆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认知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老年痴呆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缪丽琼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并研究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方法 本次实验中共有48例患者参与实验,其中所有患者均为我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腹部B超扫描诊断;观察组进行CT扫描诊断.在实验技术术后对两组混着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可得,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83%(23/24);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62.50%(23/24);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腹部创伤患者使用CT扫描进行诊断可以有效的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以有效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腹部创伤CT诊断腹部B超扫描临床意义

    探讨B超检查流程中常见配合问题及护理对策

    张冬梅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B超检查流程中涉及的常见配合问题和护理对策.方法 纳入来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就诊的B超诊断患者5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5例.对参照组行B超检查流程,对实验组行优质护理对策.计算2组患者的候诊时间、就诊时间、满意度等.结果 首先,实验组的候诊时间和就诊时间分别为(53.04±3.75)min和(7.85±1.24)min,参照组则为(83.21±5.52)min和(5.42±0.7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以实验组的满意度较高,即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6.00%(24/25)和64.00%(16/25),组间差异性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指出B超检查流程中存在的常见配合问题,并根据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B超检查流程常见配合问题优质护理对策

    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张蕾
    11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医院50位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于同期选择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两组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估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 观察组中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血管狭窄及闭塞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血管彩超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检出、血管狭窄及闭塞中的评估诊断效果好.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颈部血管彩超不稳定斑块血管狭窄及闭塞诊断价值

    不同免疫检测方式对梅毒螺旋体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对比评价

    李雨艳宋丽影兰丽媛李珊珊...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免疫检测方法 对梅毒螺旋体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对比评价.方法 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机构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血清标检测的180例血清标本为例,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以及CLIA+TPPA联合检测,比较三种检测方式的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结果 实施检测后,CLIA检测方式灵敏度为93.75%,特异性为98.48%,TPPA检测方式灵敏度为91.30%,特异性为97.76%,CLIA+TPPA联合检测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9.25%.结论 CLIA单一检测的灵敏度以及特异性高于TPPA检测,CLIA有望成为一种替代性内梅毒血清诊断试验.同时发现CLIA+TPPA联合检测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均高于CLIA、TPPA单一检测,可降低误诊、漏诊的发生几率,提高梅毒检测的真确性,进一步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梅毒螺旋体感染血清标志物采用化学发光法

    超声在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压力和右心功能评估中的效果

    董乔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患者使用超声诊断对于肺血管压力和有新功能评估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非肺动脉高压患者)与观察组(肺动脉高压患者),各30例,均采用超声诊断,比较两组肺血管压力和右心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肺动脉直径和肺动脉压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RVEF、RVFVC、TAPSE均小于对照组,E/A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压力和右心功能评估中应用超声效果准确,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超声重症监护室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压力右心功能评估

    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赵小瑜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中心脏彩超、心电图两种检查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主,在对患者疾病诊断时,分别采用心电图和心脏彩超两种检查方式,对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与心电图检查方式相比较,采用心脏彩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诊断,在左房增大、左室扩大等病症的检出率较高,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心脏彩超检查应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中,诊断准确率较高,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大,可作为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式.

    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心脏彩超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