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乌司他丁联合甲泼尼龙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延旭刘贺董丽强刘俊彤...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乌司他丁联合甲泼尼龙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8例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乌司他丁联合甲泼尼龙组、单一乌司他丁组和单一甲泼尼龙组,每组16例.然后对三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的氧合指数、TNF-α、IL-8、IL-10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对比发现,乌司他丁联合甲泼尼龙组患者在治疗后单肺通气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联合甲泼尼龙组患者的TNF-α、IL-8和IL-10低于其他两组,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对患者使用单一乌司他丁和单一甲泼尼龙进行治疗,虽对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患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保护作用不够显著.而对患者使用乌司他丁联合甲泼尼龙进行治疗,能显著加强对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患者的保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肺损伤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乌司他丁甲泼尼龙

    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和胃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王进周茂松潘生华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方式,分析全胃切除术和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80例胃癌病例样本,按照手术先后进行交叉分组,设置对比组、研究组,前者40例行全胃切除术,后者40例行胃部分切除术,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经统计,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术后排气、下床活动、首次进食、以及住院等时间)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经计算,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比组4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胃癌患者,采用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较好,所需时间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整体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全胃切除术.

    胃癌全胃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临床疗效

    HIV感染/AIDS妇女宫颈HPV感染与免疫力状态的研究

    蔺志强帕丽旦木·阿布力克木吴爱萍刘方...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HIV/AIDS妇女宫颈HPV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并为患者的治疗干预以及评估预后提供临床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9例我院于2017年9月~2018年12月确诊的AIDS妇女宫颈HPV感染患者,并且对患者癌前病变诊断分期与不同T淋巴细胞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HPV感染基因型检测,高危基因型感染患者人数为85例;入院时所有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04.28±239.10)•uL-1,<500•uL-1的患者有154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妇女宫颈HPV感染均具有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的情况,宫颈癌病变程度与CD4+T淋巴细胞数呈负相关,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发生均有着密切联系.

    免疫状态宫颈HPV感染AIDS

    理气活血化痰法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军丁婷
    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理气活血化痰法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且中医证型为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01月~2020年03月本院收治12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且中医证型为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63)与中医组(n=63).常规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中医组结合使用理气活血化痰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中医组患者治疗7 d后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常规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均为0%,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无统计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且中医证型为痰瘀互结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理气活血化痰法治疗的效果明确,该疗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理气活血化痰法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痰瘀互结证治疗效果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及对处方合格率影响分析

    李虹叶吉珍
    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对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处方点评对处方合格率影响分析.方法 从2019年1月开始进行研究对象收集,一直到2020年4月结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患者15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编号,然后对编号进行随机抽取,分为2组.研究组75例用处方点评,对照组76例用常规处方,评价两组处方合格率.结果 研究组用药剂量合理、用药合理频次、书写正确、对症用药的处方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处方点评,可以显著提高处方合格率,提高药品合理使用率,提高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性.

    抗菌药物基层医院处方点评处方合格率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的有效性

    赵江勇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42例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将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将采取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以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在临床的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的PCT为(0.12±0.01)ng/mL,CRP为(4.34±2.07)μg/mL,P物质为(35.26±2.23);实验组患者的PCT为(0.45±0.12)ng/mL,CRP为(26.98±5.17)μg/mL,P物质为(75.11±3.93),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16),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2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并肺不张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加以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辅助治疗,对患者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且用药安全,使患者满意度提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支原体肺炎肺不张

    分析人工泪液对眼科白内障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

    周建飞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人工泪液对眼科白内障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眼科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70例;均分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人工泪液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疗效、预后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干眼症评分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10 d、15 d,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使用了人工泪液改善了临床症状,增加治愈率,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人工泪液眼科白内障临床疗效预后效果

    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促进西药临床合理用药效果观察

    吴美花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促进西药临床合理用药效果.方法 取2016年10月~2019年07月124张西药处方展开研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发生原因.结果 分析不良反应,恶心反应发生率(31.45%)最多,失眠发生率(3.23%)最少.分析西药合用产生不良反应原因,在124张处方中,产生原因主中,重复给药处方张数为36(29.03%)、剂量不当张数为24(19.35%)、不良配伍张数为23(18.55%)以及剂量不当张数为41(33.06%).结论 在临床中,大量使用西药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引导了较多不良反应,需实施合理的用药方法,并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从而减少好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西药合用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临床效果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

    靳丽王有木向东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对高血压眩晕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眩晕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行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和行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的观察组,各48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眩晕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

    高血压眩晕天麻钩藤饮加减临床疗效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李秀华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外周动脉采血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接诊的80例新生儿参与护理研究.均分2组,传统组采取股静脉穿刺采血,创新组采取外周动脉采血,然后统计两组的采血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创新组新生儿的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外周动脉采血,有助于提升采血效果,减少采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在护理工作中积极推广.

    外周动脉采血新生儿护理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