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创内固定系统对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功能的影响研究

    张文波李亚锋王文娟付玉敬...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微创内固定系统应用于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采取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膝功能.结果 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膝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活力评分、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治疗中效果好,可以改善患者的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微创内固定系统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膝功能

    穴位敷贴联合小剂量短疗程甲强龙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及对外周血IL-12、IL-13水平的影响

    赵朋飞马明德余素芳卢军芳...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联合小剂量短疗程甲强龙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及对外周血IL-12、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79例,应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雾化吸入,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穴位敷贴联合小剂量甲强龙.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IL-12水平、IL-1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IL-12两组升高、IL-13水平降低,组间比较研究组IL-12高于对照组,IL-13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敷贴联合小剂量短疗程甲强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穴位敷贴小剂量短疗程甲强龙毛细支气管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2例

    向春江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自2016年3月—2019年8月接受治疗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模式,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促进临床症状缓解,减轻患者不适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镜检临床症状积分

    临床对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

    徐清东荣梅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对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80例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患者,按照治疗环节所选路径方法不同,随机纳入对照组及治疗组两列,分别施以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和中西医联合治疗临床观察和统计两组总改善率和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总成效上数值对比为100%(40/40)和75.00%(30/40),有统计学意义(x2=24.659,P=0.000,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粘连性僵硬改善指数、肢体功能改善指数、骨折愈合指数上数值对比分别为(9.11±0.2)和(8.37±0.1)、(9.68±0.3)和(7.86±0.1)、(9.15±0.2)和(6.54±0.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总成效,并显著改善了患者粘连性僵硬改善指数、肢体功能改善指数、骨折愈合指数,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中西医结合治疗

    过敏性休克10例救治体会

    曾令锋陈森荣孙燕贾义和...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门诊过程中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部队门诊部不同时期,不同药物致过敏性休克10例,病情急,发展快,医护人员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争分夺秒.结果 10例全部转危为安,半年随访无后遗症状.结论 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结合自觉症状,抢救及时,合理用药,并要求护理操作熟练,准确,处惊不变,最终患者化险为夷.

    过敏性休克救治

    研究不同人群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

    董明娜
    5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人群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抽取在2019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无乙肝疫苗接种史及非感染乙型肝炎的人员12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是否接种乙肝疫苗分为两组,命名为观察组(未接种900例)及对照组(接种300例),对不同人群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HBsAg阳性率相比对照组发现,观察组指标数据优势更加显著(P<0.05),对照组5岁以下人员乙型肝炎感染率与其他年龄段相比,感染率较低(P<0.05).结论 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能够有效减少HBsAg阳性率,年纪越小的人群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越好.

    不同人群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

    急性椎管狭窄并脑脊液异常原因和预后分析

    阮希圣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综合探究急性椎管狭窄并脑脊液异常原因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椎管狭窄并脑脊液异常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综合分析80例急性椎管狭窄并脑脊液异常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阶段及病程分布等一般资料,结合患者的部分临床表现分析其致病原因及预后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25例患者在二次手术后,其伤口、引流口等均呈现甲级愈合状态,且手术切口无积血、积液及感染等不良事件.25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其中18例患者的平均拔管时间为(5.12±2.03)d;7例患者的手术切口处出现少许渗液,且渗透敷料,诊断结果仍显示患者存在脑脊液异常,随后我院给予局部理疗灯炙烤,1次/d,30 min/次,连续治疗7 d后剩余7例患者均呈现甲级愈合状态.结论 研究表明,当前国内医学临床术后出现脑脊液渗漏的异常原因存在不同观点,由于部分患者的硬脊膜本身存在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出现黏连、质脆等情况,若术中出现脑脊液异常,说明少许脑脊液渗出,可以考虑采用棘上韧带深度缝合.

    急性椎管狭窄脑脊液异常致病原因预后因素

    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时机的选择

    周作香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选择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最佳时机,减少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57位老年性白内障病人,用同样的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观察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的程度和恢复的快慢,来求证手术最佳时期.我们县级医院因设备条件有限,不能做角膜内皮计数,只能观察,角膜内皮水肿的程度.结果 视力较差的,晶体核较硬的手术超乳时间明显较长,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角膜内皮水肿严重,术后视力恢复慢.视力较好的,术中超乳时间短,术中并发症少,术后角膜内皮水肿轻微,术后主动恢复快.结论 白内障超专用乳化手术时机选择的一般原则是病人感到白内障对日常生活有影响,视物行走不便,视力在0.4以下,矫正视力不提高时,就可手术,这样既可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又大大减少了白内障的手术风险.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角膜水肿程度视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隐性乙肝病毒感染疗效评价

    张媛媛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隐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2017年6月—2019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隐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作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例)与参照组(n=40例).予以参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参照组的75.00%,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隐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隐性乙肝病毒感染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PD-L1蛋白表达、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二者相关性研究

    马利红赵弘卿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PD-L1蛋白表达、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二者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及突变扩增系统法对其PD-L1蛋白表达、EGFR基因突变状态进行检测,对比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TNM分期患者的PD-L1蛋白表达、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二者相关性.结果 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患者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分期Ⅱ、Ⅲ期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Ⅰ期(P<0.05);不同年龄、临床分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肿瘤大小≤3 cm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及肿瘤大小>3cm者(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D-L1蛋白表达、EGFR基因突变状态两者无相关性.结论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D-L1蛋白表达、EGFR基因突变状态,可为其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非小细胞肺癌PD-L1蛋白EGFR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