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魏文昊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选出符合条件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50例作为对照组,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50例作为观察组.分析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尿酸(UA)、肌酐(Cr)以及尿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病程、SBP、HbA1c和UA均为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早期筛查相关指标进行早期干预可能会延缓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疾病危险因素

    宫腔灌注hCG治疗不同年龄阶段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研究

    黄惠英彭宇洪
    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宫腔灌注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生殖医学科行ART治疗反复移植失败(RIF)的准备再次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72例,移植前的一个月经周期,监测排卵后连续3天行宫腔灌注.随访妊娠结局,进行年龄分组比较分析,不孕原因分组比较分析.结果 RIF患者经过3次宫腔灌注后行FET妊娠率达到58.33%,其中临床妊娠率为47.22%,生化妊娠率为11.11%.宫腔灌注hCG在≤35岁RIF患者及>35岁RIF患者的妊娠结局是有统计学差异(P=0.00),随着年龄的增大妊娠率越低.宫腔灌注hCG在不同原因不孕的RIF患者的妊娠结局是无统计学差异(P=0.396).结论 宫腔灌注hCG能有效提高RIF患者的妊娠率.于≤35岁RIF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宫腔灌注以提高妊娠率.对于>35岁患者如何提高妊娠率需进一步探讨.

    反复种植失败hCG宫腔灌注不同年龄段不同原因不孕

    协同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临床效果观察

    凌蜜时云文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协同护理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分为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n=48).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存在(P<0.05).随访18个月,试验组6个月内复发率、12个月内复发率、18个月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协同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协同护理模式精神分裂症护理效果

    我院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

    陈杰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及临床应用.方法 研究观察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80例患者,患者来自于我院的不同科室,包括ICU、呼吸内科、血液内科、普外科以及急诊科,同时选取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比不同群体的检测结果,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ICU、普外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和急诊科血浆D-二聚体数据均高于健康志愿者,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t=36.3374/13.5521/8.5565/17.4852/12.4098;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6.25%(13例),患者分布在各个科室.结论 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增高可预示血液的高凝状态,用于评估患者血栓类疾病的发生风险,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指导医生及时的采取抗凝措施,减少各类血栓类疾病的发生率.

    血浆D-二聚体临床应用血液高凝静脉血栓

    SBAR沟通模式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床边交接班的应用

    赵璇王瑶吴惠娟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SBAR沟通模式对床边交接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2),对照组接受常规交接班,而研究组对象接受SBAR沟通交接班,对两组患者交接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交接班的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颅脑损伤患者的床边交接班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可行性较高.

    颅脑损伤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问题护理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疗效比较

    黄冠罗霄霄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03月-2020年03月收治的82例乙肝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41例.参照组行拉米夫定治疗,研究组行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凝血酶原活动度指标、白蛋白指标和总胆红素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与参照组的HBV DNA转阴率和治疗有效率相比,研究组均明显偏高(P<0.05).结论 给予乙肝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恩替卡韦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相关指标,能够显著提升患者近期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拉米夫定恩替卡韦乙肝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疗效

    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探讨

    陈艳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糖尿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 在2019年1月~2019年7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筛选出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以及50例不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NDPN).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完善25(OH)维生素D[25(OH)D]及相关生化学指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检查.分析25(OH)D以及其他指标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结果 DPN组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NPDN组(P<0.05);DPN组的25(OH)D水平明显低于NDPN组(P<0.05);且25(OH)D与DPN的发生相关.结论 维生素D的缺乏与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

    维生素D缺乏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小针刀结合骶管冲击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王绍东宋鑫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小针刀结合骶管冲击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择我院2019.2~2019.10内的46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以对照组为基准,联合开展小针刀结合骶管冲击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数据存有意义(P<0.05).结论 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借助小针刀联合骶管冲击治疗具备一定的推荐价值.

    小针刀骶管冲击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OSCE模式在儿科护理实习生培训与出科考核中的应用

    刘钊梁悦宜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OSCE模式在儿科护理实习生培训与出科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9年10~12月在儿科实习的20名护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模式常规授课示范后考核培训,实验组采用OSCE模式培训与考核,对比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儿科培训和出科考核中应用OSCE模式能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OSCE儿科护理

    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效果观察

    刘汝胜孙永明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95例小儿过敏性哮喘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8),两组患儿在哮喘急性发病期均接受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总治疗周期3年,比较两组的哮喘症状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昼夜症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93.25%,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74.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舌下免疫治疗应用于尘螨过敏性哮喘儿童治疗,能有效改善哮喘症状直到患儿状态平稳趋于正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小儿过敏性哮喘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哮喘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