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脓毒症患者全因死亡与外周血PD-1、PD-L1的Spreaman相关性研究

    李小悦尹靖怡张玉奇陈建平...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脓毒症患者全因死亡与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以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1 Ligand,PD-L1)的Spreaman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28 d是否全因死亡分为存活组60例以及死亡组20例,对两组治疗前、治疗28 d或死亡时外周血PD-1、PD-L1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利用Spreaman相关性分析法对脓毒症患者全因死亡与外周血PD-1、PD-L1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 两组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外周血PD-1、PD-L1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d或死亡时与各组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外周血PD-1、PD-L1与死亡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rea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脓毒症患者全因死亡与外周血PD-1、PD-L1呈正相关性(r=0.88、0.85,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全因死亡与外周血PD-1、PD-L1呈正相关性,对以上指标进行测定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脓毒症全因死亡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相关性

    经皮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金绍禄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行经皮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优良率,术后1周、4周、8周患者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周VAS评分相近(P>0.05),术后4周、8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用时更短,术后引流量更少,有效提升手术治疗优良率,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经皮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肱骨近端骨折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救治措施

    尚琦松郑俊儒王兴吴兵...
    6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救治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均是于2018年4月—2020年1月在我院中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临床救治的为研究组,未接受临床救治的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负面情绪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同时对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有25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对应的感染率为12.50%.统计分析发现,患者伴有肿瘤、糖尿病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时,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5.00%、27.50%、25.00%,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年龄、性别、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异体输血、抗菌药物应用、术后引流、术前备皮展开分析,除了性别之外,其余均属于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疗效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两组负面情绪评分有显著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负面情绪评分无明显不同(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负面情绪评分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落实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救治措施,能够切实改善患者预后,提升临床疗效.

    髋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预防对策

    氩离子凝固术在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樊新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氩离子凝固术在消化内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8.01—2019.03期间收治的100名消化内镜手术患者,其中50名有采用氩离子凝固术,为研究组.剩余的患者则采用电凝切除法,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采用氩离子凝固术的消化内镜手术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结论 在消化科患者的消化内镜手术治疗工作之中,采用氩离子凝固术能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氩离子凝固术消化内镜临床应用

    刺络拔罐联合针刺治疗疼痛期肩周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王文胜张云飞王振亚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刺络拔罐联合针刺治疗疼痛期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肩周炎患者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的是针刺方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刺络拔罐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Melle评分和肩部疼痛变化,同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治疗前后的Melle的评分可知,治疗前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1个月(6.23±0.11分)、3个月(5.97±0.76分)和6个月后(6.93±0.96分)对照组Melle评分高于治疗组(3.58±0.17分、4.12±0.67分、5.02±1.12分),各项数据分析可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3.75%和78.1%,各项数据资料分析得知,治疗组的整体效果明显.治疗1个月(3.93±1.03分)、3个月(4.11±0.68分)和6个月后(4.38±0.89分)对照组VAS评分高于治疗组(2.03±0.68分、2.56±0.74分2.96±0.82分),各项数据分析可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疼痛期肩周炎的案例实施刺络拔罐联合针刺治疗,优势明显,能缓解存在的疼痛现象,改善关节的功能,提升临床疗效,得实施和借鉴.

    刺络拔罐肩周炎效果分析针刺治疗疼痛期肩周炎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的作用分析

    张云飞王文胜王振亚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我院接受的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是36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治疗之后总结具体的效果,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对比Vs和Vm等指标,治疗组治疗后Vs(49.36±4.25)cm/s和Vm(28.25±0.23)cm/s等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2.56±5.26 cm/s、22.36±0.14 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F-36量表各指标和总评分(181.26±12.0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0.23±11.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结果优于对照组,分别是94.4%和77.8%,数据资料对比得知,治疗组的效果明显(P<0.05).结论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明显,能确保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恢复正常.

    椎动脉型颈椎病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椎基底动脉血流速

    急诊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分析

    苏帅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急诊手术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我院实施急诊手术治疗的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41例(50足)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并对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合分析.结果 入选患者的随访时间平均为(22.38±2.19)个月.其中45足切口一期愈合,5足出现皮缘部分坏死症状.全部患者的关节骨折解剖均复位良好,且未出现皮瓣坏死、钢板外露、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 急诊手术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理想,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长,加快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进程,同时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系数较高.

    急诊手术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临床疗效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张英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产后出血中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于2005年1月—2019年1月,选取产后出血患者60例,均予以随机分组研究,分2组各30例.采用常规止血方法治疗控制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试验组.比较两个组别治疗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 两个组别总出血量、完全止血时间、子宫切除率对比发现试验组均明显优于控制组(P<0.05),有统计学价值.两个组别总有效率对比发现试验组均明显优于控制组(P<0.05),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在产后出血中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即可快速、有效止血,且可降低子宫切除率和出血量,值得推广研究.

    产后出血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切除应用效果

    推拿联合超声波导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有效性研究

    王祯宇李峰杨孟孟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推拿联合超声波导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8年9月接受的7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对象,分组后分别采取的是推拿和推拿联合超声波导入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 研究组疗程结束后和治疗后3个月关节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资料分析研究组的效果明显.治疗前后患侧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对比:研究组治疗后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评分和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是94.4%,对照组是77.8%.结论 针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案例推拿联合超声波导入治疗有突出的作用,可有效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并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疗效可靠,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和实施.

    推拿超声波导入膝骨性关节炎效果分析

    玻璃体切割手术应用于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的临床价值探究

    敖铜山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并判断其是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方法 回顾于我院眼科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的39位患者(41眼)的手术过程及临床效果,术后随访内容为手术疗效、并发症发作与疾病复发状况,并分析总结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结果 患眼经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的视功能出现明显增强.手术显效情况,39位患者(41眼)中有患眼39只视网膜在术后实现准确复位,另2只患眼的治疗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治疗显效率达95.1%;术后并发症中有1眼出现视网膜出血,2眼为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为7.3%.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用于黄斑裂孔及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的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眼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玻璃体切割术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黄斑裂孔继发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