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老年衰弱患者综合护理疗效分析与评价

    吴小梅王璐璐庄业
    13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和分析多学科协作模式对于老年衰弱患者的综合护理疗效,指导临床诊疗.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衰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的综合护理,通过埃德蒙顿衰弱量表评分及营养指标、基础握力、下肢力量、4.57米步行速度等客观指标对比两组老年衰弱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周期为10周,在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家访、复诊等方式继续接受为期8周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结果 实验组埃德蒙顿衰弱量表评分提示其好转的趋势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老年衰弱患者的营养指标、基础握力、下肢力量、4.57米步行速度等客观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实验组老年衰弱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老年衰弱患者.结论 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老年衰弱患者的综合护理相比常规护理有一定的优越性,提高老年衰弱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临床上应予以普遍推行.

    多学科协作模式老年衰弱综合护理疗效分析和评价

    观察康复护理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效果

    黄伟玉龙义娣
    13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康复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所选5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基于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255例)和观察组(康复护理,255例),对2组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动脉血气指标、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在FEV1、FVC、FEV1/FVC和PEF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是92.94%,观察组是97.25%,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方案,除改善肺功能外,有助于护理满意度提高,值得采纳与推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肺功能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满意度的影响评价

    谈曹芬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造成的影响,统计分析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中西医护理方案,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和82.50%;护理后,两组内就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对比得到改善,同时护理后两组间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所有数据对比均有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效果显著,明显有利于血糖控制,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便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同时患者更易接受,可明显提高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应用价值高.

    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护理血糖控制满意度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产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徐玲茜朱晓菊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产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针对我院近年来(2019.6~2020.4)收集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展开研究.一组为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40例,实施产前护理干预.比较2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糖化血红蛋白[(6.30±0.80)%]、餐后2h血糖[(8.15±1.22)mmol/L]、空腹血糖[(5.56±0.89)mmol/L]均低于对照组[(7.50±0.92)%]、[(10.33±1.94)mmol/L]、[(7.45±1.43)mmol/L],t1=6.225,t2=6.016,t3=7.09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50.00%),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 产前护理干预可以合理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母婴安全.

    产前护理糖尿病妊娠期

    支原体肺炎患儿与正常儿童的血常规检验对比分析

    王静
    13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能否通过血常规检验诊断是否感染支原体肺炎,以更好支持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收治的4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纳入实验组,选取同期来院检查的48例正常儿童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血常规各项指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统计数据来看,在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血小板等指标上,实验组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同时经金标检测法检测,实验组患儿MP-lgM均呈阳性,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可将血常规检验数值作为重要依据,且诊断方法便捷,可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泛应用.

    支原体肺炎血常规检验对比

    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价值和意义研究

    钟树怀杨眉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到我院做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孕妇3778例,分析筛查结果.结果 3778例孕妇做筛查,结果显示336例呈阳性,阳性率8.9%(336/3778).其中,52例抗D,135例抗E,18例抗C,62例抗M,46例抗Lea,6例抗Jka,2例抗P1,15例非特异性抗体.结论 孕产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降低或者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保障输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筛查临床价值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王海英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我院进行本次研究的时候一共选择了60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并且基于两种不同的疾病诊断方式,其中观察组通过心脏超声诊断,对照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左房内径异常、左室舒末径均异常、左房主动脉内径均异常、右室流出道异常等方面的诊断准确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显著.

    心脏超声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百日咳杆菌DNA和抗体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对百日咳的诊断价值

    史海燕
    14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百日咳杆菌DNA和抗体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对百日咳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2018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百日咳疑似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实行百日咳杆菌核酸(BP-DNA)和百日咳抗体IgM和IgG检测,比较DNA检测的阳性率、年龄和性别分布以及IgG和IgM抗体检测的阳性率.结果 100例检测标本中,DNA检测阳性标本为17份,核酸阳性率为17%,男性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x2=8.58,P=0.0145);将患者按照年龄不同分为小于1岁,1岁至3岁和大于3岁,其中阳性患者大部分为小于1岁的婴幼儿,年龄组不同阳性检出率也不同(x2=12.58,P=0.011),IgG和IgM两种不同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12%和7%,IgG抗体检测的阳性率高于IgM抗体,(x2=4.58,P=0.031).结论 联合检测百日咳杆菌DNA和抗体有助于对百日咳早期进行诊断,从而早期进行隔离和治疗,切断传播途径.

    百日咳核酸抗体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对无偿献血者的应用价值

    张伟芳陈永超吴蓉
    142,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共计63479例无偿献血者.对他们的无偿献血标本采用乙型肝炎病毒酶免两种试剂检测及核酸检测方法进行筛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V酶免结果不合格人数691例,阳性率1.09%.其中有548份标本通过A试剂和B试剂,均为酶免阳性.酶免单试剂阳性标本数为153例.通过对62722例酶免结果阴性的标本进行核酸试剂检测和分析,HBV-DNA不合格人数28人,阳性率0.45‰,其余62594份检测标本的结果为阴性.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酶免检测,并不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漏检的问题,而通过联合核酸检测,则能够有效的缩短乙型肝炎病毒的窗口期,从而可以很好的避免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漏检问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酶免检测应用价值

    相差显微镜下尿红细胞形态变化对于临床鉴别肾性及非肾性血尿的应用价值分析

    肖志娇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相差显微镜下尿红细胞形态变化对于临床鉴别肾性及非肾性血尿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19.01~12月期间,选择我院接收的94例血尿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肾性组和非肾性组,利用相差显微镜进行患者尿液标本中红细胞形态变化的观察.结果 在相差显微镜下,63例血尿患者中,肾性血尿患者中的均一型红细胞1例(1.58%),非均一型红细胞57例(90.47%),混合型为5例(7.93%);31例非肾性组中的均一型为29例(93.54%),非均一型和混合型均为1例(3.22%),两组尿液中红细胞在形态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相差显微镜,对于尿红细胞形态变化鉴别肾性及非肾性血尿,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确保对红细胞形态的辨认更加准确和可靠性,值得推广.

    相差显微镜红细胞形态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鉴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