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孙迎春采用滞针提拉法结合断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刘明莹孙迎春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孙迎春主任医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独到经验.采取滞针提拉法结合电针断续波的综合治疗,并及时治疗,注重治疗时机.采用此法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周围性面瘫滞针提拉断续波经验介绍

    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钱涵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本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n=54)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27).对照组行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行传统护理+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安全管理中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物质生活(96.36±3.20)、躯体功能(97.51±1.07)、心理功能(95.72±2.88)评分低于对照组(76.34±2.87、78.99±2.03、77.59±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提高预后效果.

    预见性护理血液透析护理安全管理生存质量安全性评价

    生物被膜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倪玲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解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以及抗菌药物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查阅了中国知网、PubMed、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阐述了生物被膜导致感染疾病的特点、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以及抗菌药物的治疗作用.结论 对于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在临床中应用较多,氟喹诺酮类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联用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生物被膜菌感染的方案.

    生物被膜耐药机制抗菌药物

    维生素D对改善儿童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牛晓侠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睡眠障碍儿童应用维生素D治疗,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睡眠障碍儿童,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儿童,口服安慰剂治疗;观察组35例儿童,使用维生素D滴剂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儿各项CSHQ或BIS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睡眠障碍儿童应用维生素D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睡眠障碍症状,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睡眠障碍维生素D睡眠质量

    改良鼻腔探测导管在经鼻气管插管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曾金梁予洁彭俊华段宇非...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改良鼻腔探测导管用于经鼻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以改良具有专利号的鼻腔探测导管用于预估鼻腔通道内径并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进行经鼻气管插管(探测导管专利号:ZL 201620033792.7,以导管内径ID 4.0 mm的普通气管导管作为改良探测导管,导管前端套囊适量充气能通过鼻腔时,导管套囊的直径视为能通过的目标导管的直径)与按照常规以年龄、身高和发育情况选择插入导管内径的经鼻气管插管方法的全麻手术患者共120例,男66人、女54人,年龄22~75岁,ASA I级或II级,BMI 18~30 kg/㎡,随机分为两组,探测导管P组和常规对照C组,每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4个时点(T0、T1、T2、T3)MAP、PR、SpO2的变化;观察两组选择目标导管一次选择的成功率和插管过程中鼻腔粘膜明显损伤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T1时点的PR和MAP之值的组内比较明显高于其它时点(P<0.05).两组同一时点的PR、MAP组间比较以及两组组内、组间的SpO2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组选择目标导管一次选择的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100%V.S 75%,P<0.05).气管插管时P组鼻粘膜损伤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8.3%V.S 35%,P<0.05).结论 以改良探测导管用于探测鼻腔直径选择目标导管用于经鼻气管插管的方法,安全、可靠、鼻粘膜损伤出血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改良探测导管经鼻气管插管鼻粘膜损伤出血并发症防治

    早期行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体会

    张晓红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早期行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行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的7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36例和临床组(临床护理路径)4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疼痛情况、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临床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组其疼痛情况、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行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临床路径干预治疗可改善疼痛情况,有益加快患者恢复.

    PRP关节腔内注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体会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江立英安玉琴马丽娟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某院进行通气治疗的患儿46例,根据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与研究组(23例),对照组予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血气水平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新生儿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相对于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氧疗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结论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能有效改善新生儿血气水平,且呼吸机使用时间与氧疗时间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新生儿机械通气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氧化损伤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张鸽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UM)剔除术对UM患者氧化损伤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17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UM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腹腔镜下UM剔除术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41例),将采用经阴道UM剔除术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39例).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与术前、术后3个月氧化损伤指标.结果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与胃肠恢复蠕动时间均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肌红蛋白(Mb)、丙二醛(MDA)指标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M患者采用腹腔镜下UM剔除术与经阴道UM剔除术治疗均具有显著效果,前者可减轻患者氧化损伤程度,后者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临床治疗时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术式.

    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氧化损伤胃肠功能

    医用智能转运车对急救骨折制动患者的干预疗效评价

    马健刘慧丽杨志明
    1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体骨折后,骨折断端处疼痛感剧烈,尤其是在移动受伤肢体时疼痛值显著提升.长期疼痛容易滋生各种不良的影响,不光引起复杂的生理反应,且极易使得患者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急诊科作为患者院内处理的第一道流程,承担着骨折患者的院内转运、检查以及转运至手术室或者病房的大量任务,而骨折患者检查、住院及手术中传统搬运是无法避免的医疗护理操作,无法从根本上避免搬运导致的疼痛加重,以及给患者造成的心理阴影.急诊科医师并非骨科专科医生,容易出现对早期骨折伤情判断不够精准的情况,因此在搬运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由于患者体位改变而导致二次损伤及疼痛加剧,导致患者及家属情绪波动,增加医患纠纷发生的风险.本次研究将从搬运环节开始,将从根源上缓解转运骨折患者时二次疼痛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使得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相关治疗与检查.我医院引进广州新医健公司智能转运车(电动移位车)经过近半年使用,效果良好.

    骨折疼痛转移受伤智能运转车舒适度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焦鹏富张俊峰苗承澍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入院顺序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低位直肠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用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观察组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保肛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价值高于开腹手术,围手术期指标良好,保肛率高.

    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