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阶段性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欧小波
    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阶段性康复训练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疾病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自我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阶段性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的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阶段性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具有显著性改善效果,有助于病情恢复.

    康复训练高血压偏瘫运动障碍脑出血

    神经内科对于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

    钱丽鲜庞元理李婷婷曹丽萍...
    6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 选择48例本院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为本次研究所指的对象,通过分析这些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归纳,然后进行全面的分析临床治疗的实际效果,并作出综合性的评价.结果 在本次研究当中,共计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特发性患者18名,中耳乳突根治疗3名,腮腺肿瘤手术5名,神经肿瘤切除2名,Hunt综合征6名,外伤面瘫8名,肿瘤致面瘫3名,炎症感染致面瘫3名.而在临床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不同,那么最终所反映出来的治疗方案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对照组当中,外伤面瘫患者有8例,肿瘤面瘫3名,中耳炎致面瘫2名,依据患者的病情不同,选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在经过手术和药物的结合治疗之后,患者其面部神经会逐渐的得到恢复,在干预组是其余的患者,对干预组患者应当采用抗炎、抗感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消肿各种药物来辅助治疗,通过一系列的治疗之后,患者的面瘫症状都是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 在实际情况当中,导致周围性面瘫症状出现的原因是非常复杂多样的,并且通过统计发现特发性面瘫其发病率是这几种面瘫当中发病率最高的,所以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当中,首先需要对于面瘫的发病原因进行了解,然后再依据导致发病的原因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如此才能更加高效的治疗面瘫,避免出现后遗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内科面瘫治疗治疗方案

    长期全胃肠外营养并发Wernicke脑病的临床分析

    邵晓
    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长期全胃肠外营养并发Wernicke脑病的临床原因以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这两年时间里收治的三十名长期全胃肠外营养后并发Wernicke脑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究,分析病人的患病原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根据病例回顾性分析可以发现,Wernicke脑病多发生在患者进行全胃肠外营养之后的第二周到第三周之间,其中27名患者经过及时诊断并补充维生素B1之后症状基本消失,有三例患者由于误诊和漏诊导致死亡.结论 针对长期全胃肠外营养并发Wernicke脑病的患者及时补充维生素B1是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Wernicke脑病全胃肠外营养临床分析

    体重大于2000g新生儿眼底筛查的结果分析

    王旸李富馨国威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体重大于2000 g新生儿眼底疾病情况,探讨开展新生儿眼底筛查重要性.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235例体重大于2000g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胎龄情况分为早产组(胎龄<37周)和足月小样组(胎龄>37周),对以上新生儿进行双目间接眼底镜和(或)RetCamⅢ检查,分析眼底疾病情况.结果 235例新生儿中,24例检查出异常,早产儿的视网膜出血以及ROP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小样儿(P<0.05);阴道分娩视网膜出血的发生率显著性高于剖宫产(P<0.05).结论 体重大于2000 g新生儿常见的眼底疾病为视网膜出血,且顺产的发生率较高,对于该类型新生儿需要加强筛查,尽早做出对应治疗.

    早产儿足月小样儿眼底疾病

    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价值分析

    徐达飞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临床当中使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34例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而此次的研究是由患者本人自愿参加的.因此将选取的34名患者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A组和研究组M组,参照A组以传统的保杠手术,研究组M组则运用的是现代新型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杠的医学手术,然后将两组的最终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M组中,总体的诊疗效果相对于A组更好,结论通过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的医学手术(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在临床手术中更显著,对患者术后恢复期的效果更良好,适合现阶段医学人士运用于直肠癌的手术中.

    直肠癌保肛手术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心梗后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的临床分析

    杨平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心梗后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有效性.方法 挑选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心梗后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患者,依据临床治疗方式的具体情况对患者平均分组,记作西药治疗的西药组(n=100)与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加减组(n=100),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经过治疗,加减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B型钠尿肽显著低于西药组,射血分数大于西药组,表明加减组的治疗方式对心梗后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患者心功能调节更好,P<0.05;治疗之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之后加减组患者证候积分较西医组患者数值小,P<0.05;加减组显著、改善与无效治疗分别是40、56、4,总治疗效率是96.0%;较西药组总治疗效率88.0%大(显著、改善与无效治疗分别是38、50、12),P<0.05.结论 心梗后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引进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更好的调整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心梗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临床效果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分析

    祝红丽
    6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70例患者,均是于2019年8月~2020年5月在我院中接受麻醉的患者,随意分两组,其中包含新兴组与传统组,前者有患者35例,应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后者有患者35例,应用常规性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平均镇痛时间、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从表1信息可知,新兴组与传统组患者比较平均镇痛时间有显著不同,新兴组平均镇痛时间为3.74±0.69小时,传统组平均镇痛时间为4.86±0.45小时,前者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2信息可知,新兴组与传统组患者比较镇痛效果有显著不同,新兴组疼痛评分为1.12±0.06分,传统组疼痛评分为4.21±0.13分,前者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3信息可知,新兴组与传统组患者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不同,新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好,相比于应用传统常规性周围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患者,接受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平均镇痛时间更短,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为高效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

    盘内泵注胶原酶与臭氧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吴林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盘内泵注胶原酶与臭氧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4例2015年3月~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CT引导下注射胶原酶治疗,给观察组患者盘内泵注胶原酶与臭氧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d、7d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治疗效果(98.24%)高于对照组(8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采用盘内泵注胶原酶与臭氧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治疗效果明显,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盘内泵注胶原酶臭氧腰椎间盘突出症VAS评分治疗效果

    早期经口进食对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汪永钦
    70-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经口进食对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癌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按常规禁食,给与观察组早期经口进食,对比两组患者的第7天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IgM)、免疫球蛋白G(IgG));两组患者术后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炎性肠梗阻、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炎性肠梗阻)总发生率分别为3.03%、6.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经口进食对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患者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早期经口进食腹腔镜肝切除术肝癌效果安全性

    腰部浮络放血结合电针治疗慢性瘀血型腰痛临床观察

    徐杨阳王东亮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腰部浮络放血结合电针在治疗慢性瘀血型腰痛的疗效优势,方法 将60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电针(每次30min,每天1次)TDP治疗(每次30min,每天1次),同时在腰骶部浮络显现的部位,刺破浮络,在出血点出拔罐,(每次5min,每两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电针(每次30min,每天1次)TDP治疗(每次30 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有效率分析;腰痛评价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腰部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间比较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治疗瘀血型腰痛辅助腰骶部局部浮络拔罐放血优于单纯电针,起效快,能够明显缓解腰痛.

    浮络放血瘀血腰痛电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