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种不同的尿液沉渣检测方法在肾脏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

    李文芳李春娜林文珍李克学...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染色流式细胞法和数字显微镜成像法在检测肾脏疾病患者尿液中有形成分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染色流式细胞法和数字显微镜成像法检测53例肾脏疾病患者的尿液,比较两种方法在尿液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与管型的检测差异,同时以显微镜镜检为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白细胞、红细胞和管型的阳性率差异.结果 在针对肾脏疾病患者的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染色流式细胞法在红细胞计数和管型要高于数字显微镜成像法,在白细胞计数上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与镜检结果相比,染色流式细胞法的阳性符合率略高于和数字显微镜成像法.结论 无论是哪种方法均不能替代人工镜检,在肾脏疾病患者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建议联合仪器法和手工法从而减少红细胞检测的漏诊率和提高尿液检查的准确性.

    尿液检测仪器分析法人工镜检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化钼靶X影像在乳腺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

    李娟毛慧高晓丽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化钼靶X影像在乳腺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例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乳腺原位癌患者参与研究,分别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化钼靶X影像检查方法,比较结果差异.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在分级符合度、确诊率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水平,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并结合数字化影响技术,能够提高原位癌诊断有效性,对患者疾病确诊与积极治疗均有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化钼靶X影像乳腺原位癌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价值

    汪娅玲汪维维
    13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8例在术后石蜡病理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后石蜡病理和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将术中的诊断价值和冰冻病理确诊的准确率进行探究.结果 经过在临床中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的探究发现,在术中冰冻病理确诊率为88.23%(60),导管内乳头状癌确诊准确率为26.47%(18),在导管内乳头状瘤确诊率为73.5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中,有2例患者确诊病理等级提升,有1例患者确诊病理等级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来说,在术中冰冻病理的结果对于患者而言非常重要.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复发率较高的,患者的年龄、临床特征及是否产生乳头溢液可能是导致患者产生恶性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临床检查中应结合检查方法,来提高临床诊断的有效率.而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方法,有准确性高和画面清晰等优点,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冰冻病理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乳腺诊断价值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分型联合外周血细胞形态中异淋比值对传单的诊疗价值

    胡成侠苏静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分型联合外周血细胞形态中异淋比值对传单的诊疗价值.方法 选择已确诊传单的患儿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分型,共3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比入院时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外周血细胞形态中异淋百分比与细胞亚群免疫分型对传单的诊断价值分析;EBV抗体检测及嗜异性抗体检测对传单患儿的诊断分析.结果 传单组CD4/CD8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确诊的32例传单患儿,均进行血常规、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分型、EBV抗体检测及嗜异性抗体检测.结论 32例患者嗜异性抗体检测IGM均为阳性,EBV病毒核酸定量阳性率只有6.3%,并没有教科书中高阳性率的表达;传单组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中异淋>6%以上(因细胞形态主观因素强),淋巴细胞亚群分型中CD4/CD8水平传单患儿较健康人群显著降低,,随着病情进展,免疫功能进一步恶化,说明细胞亚群对传单诊断有着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联合外周血形态分析,可以快速、早期有效的帮助临床诊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与应用.

    淋巴细胞免疫分型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准确性分析

    朱飞飞张宝顺何庆荣李兆一...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诊断作用以及诊断准确性.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8月至12月因患冠心病心肌缺血而入院治疗的患者,患者总数90例.根据摸球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运用DCG方法对SMI进行诊断,对照组使用DCG方法对冠心病有症状心肌缺血进行诊断,将二者诊断结果进行细致对比,分析DCG对SMI临床诊断的价值及准确度.结果 运用DCG的手段检测SMI检出率明显高于DCG检测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且DCG检测SMI准确度也更高,二者结果数据差距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DCG判断SMI检出率以及准确率都较高,DCG已然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检测方式,为判断SMI提供了扎实的现实依据,此种方法应当在临床诊断中得到愈发广泛的应用,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应当大力进行推广,帮助医生更好的判断患者是否患有SMI,减少误判、错判的几率,使患者得到更加及时的救治,避免由于诊断错误延误最佳的救治时间,造成患者财产的大量损失,同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价值准确性

    探讨尿沉渣检验与尿液干化学法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慧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尿沉渣检验与尿液干化学法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课题小组获得100例入组对象均筛选自本院尿检患者,研究时间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常规组(50例)应用干化学检验,实验组(50例)联合应用尿沉渣检验方法,将两组患者的尿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组中白细胞和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实验组,组间对比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沉渣联合干化学检验能提升尿液检查的准确度,提高检出率,应该引起重视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尿沉渣检验干化学检验应用效果

    肾细胞癌的64排螺旋CT影像学分析

    张静
    138-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肾细胞癌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的价值,分析影像学.方法 选取于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肾细胞癌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 40例患者均为单发,以肾上极、下极多见,且病灶多呈现分叶状,囊实性的瘤体较多,肿瘤密度影混杂不均匀,可出现坏死、囊变、钙化、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经CT血管造影检查的10例患者可显示肾血管变异分支,5例患者血管变异.结论 64排螺旋CT在肾细胞癌诊断中可起到辅助性作用,能够为临床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

    肾细胞癌64排螺旋CT影像学

    分析在医院感染中运用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的临床价值

    朱秀华龚羲龚芬吴晓燕...
    140-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医院感染中运用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选择在我院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8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感染部位,采集血液、尿液或咽拭子作为检验标本,对检验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菌株进行鉴定,再采用常用抗菌药物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几种常见病原菌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结果 80例医院感染患者中,经病原菌培养共分离出85株病原菌菌株,包括革兰阴性菌59株、革兰阳性菌20株、真菌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真菌有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妥布霉素的耐药性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妥布霉素的耐药性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的敏感性高,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妥布霉素的耐药性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高,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高.结论 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常见,常见菌株类型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形势不容乐观,临床上对医院感染患者实施抗菌药物治疗前,需对患者实施临床微生物检验和耐药性监测,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监测结果选择药物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临床微生物检验耐药性监测药敏试验抗菌药物病原学

    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互动式沟通对标本质量的影响

    魏毅
    14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互动式沟通的建立对标本质量的提高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 将门诊抽血室内患者所反馈的内容进行整理,与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对科室中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具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不断规范血标本的采集和检验工作流程,减少工作上的失误,提高标本质量检验合格率.结果 从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互动式沟通模式应用前后溶血、血量不足、凝血等标本质量不合格情况发生率的比较上来看,沟通后所对应的概率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动式沟通关系的建立,拉近了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之间的联系,标本采集、处理等工作内容更加明确,实现了标本检验质量上的有效控制.

    门诊抽血室检验科互动式沟通

    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磨玻璃结节的CT鉴别诊断

    吕淑华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CT鉴别诊断结果进行探究.方法 以我院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75例经诊断确认患有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方法展开分析.本院彼时采用选用BrightSpeed Elite第二代心脏全功能16层螺旋CT机,针对浸润前病变、微浸润性腺癌病变、浸润性腺癌病变三组患者的肺部病灶进行CT诊断鉴别,以平均病灶大小、二维比率、三维比率、实性成分情况作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全面对比.结果 浸润前病变、微浸润性腺癌病变、浸润性腺癌病变三组患者的平均肺部病灶大小分别为(8.56±4.68)mm、(12.36±5.49)mm、(19.21±5.01)mm,P<0.05;平均实性成分情况分别为(0.01±0.01)mm、(0.02±3.05)mm、(6.05±5.89)mm,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病灶边缘区域的毛刺、内部空泡、分叶、胸膜凹陷征比率逐渐增大,表明肺部磨玻璃结节出现病变的几率逐渐提升.结论 通过CT医学扫描检查技术对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病灶进行辅助检查,能够清晰呈现出病灶区的实际情况,有助于主治医师综合判断患者病情,为治疗方案的确认提供有力支撑.

    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磨玻璃结节CT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