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行鼻胆管引流和胆管内塑料支架引流的对比研究

    谭铭辉陈启生梁雄黄潇潇...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鼻胆管引流和胆管内塑料支架引流在ERCP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科室2019年8月—2020年8月科室收治的75例行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A组(n=40)和B组(n=35);A组术后行鼻胆管引流(ENBD),B组行胆管内塑料支架引流(ERBD),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是当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式,ENBD和ERBD各具优势但均能有效控制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胆总管结石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鼻胆管引流胆管内塑料支架引流并发症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尿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韦艳梅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尿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0例尿结石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期间收入,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分别有45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实施输尿管镜下取石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比对照组的80.00%高(P<0.05).结论 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尿结石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尿结石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输尿管镜下取石术临床疗效

    孕激素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术后复发分析

    林清华姜桂芳谢坤勇
    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孕激素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s)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8月—2019年10月50例EPs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5),给予孕激素联合宫腔镜下EPs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n=25),给予宫腔镜下EPs切除术治疗.结果 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和经期天数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月经改善率比对照组高,息肉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和单独行宫腔镜手术治疗EPs相比,联合孕激素疗法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其疗效更好,值得推广使用.

    孕激素宫腔镜EPs临床效果术后复发

    VSD联合PRP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效果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黎日伦刘小莲江浩梁嘉...
    4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效果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为单位,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选取98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患者,按照投掷硬币法分组(各49例),其中49例采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VSD联合PRP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氧化应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相关治疗时间与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联合PRP治疗有助于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改善机体应激情况,临床可行性较高.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富血小板血浆氧化应激指标住院时间

    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疾病临床观察

    明安世钟正明
    5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联合射频消融术在腰椎椎间隙感染疾病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本院从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的收治的其中90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腰椎椎间隙感染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各4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采用VAS疼痛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对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指数没有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明显,其中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为97.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经皮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的基础上加用射频消融术对腰椎椎间隙感染疾病进行治疗,在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在临床中具有显著推广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腰椎椎间隙感染椎间孔镜射频消融术ODI功能障碍指数

    成人患者修复牙列间隙前的正畸治疗价值分析

    王秉乐张茹徐茂堂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患者修复牙列间隙前的正畸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牙列间隙患者56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n=28)和研究组(n=28).参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研究组正畸后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成人患者修复牙列间隙前正畸治疗价值高,可以提高患者的修复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成人牙列间隙正畸治疗修复治疗满意度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性切除术中团队配合体会

    王俊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手术术中的团队配合.方法 对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2月28例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中情况、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28例病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全胃切除术10例,远端胃切除术18例,术后肛门通气时间(48±8.5)h、术后住院时间(11±3)d.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相关并发症率3.5%(1/28).术后边化疗边随访3~24个月,复发转移4例.结论 手术团队术中的密切配合是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取得良好效果的必备条件,在手术进行过程中,术者及助手、扶镜手相对固定和密切的配合,对胃恶性肿瘤的根治程度、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图像引导放疗中不同配准方式对摆位误差的影响

    黄健
    5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图像引导放疗中不同配准方式对摆位误差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1月—12月,所接收的100位进行图像引导放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00例患者采用机载锥形光束CT进行治疗前、调整后、治疗结束后三种情形进行扫描.然后,对100例患者分别应用骨性配准模式、灰度配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的X、Y、Z轴水平方向的误差及GX、GY、GZ的旋转方向误差,并对两种配准方式之间的误差进行对比.结果 对应的扫描结果与系统中与患者体位分析的X轴、Y轴、Z轴数据进行配准,灰度配准方式的误差明显低于骨性配准方式.结论 对患者进行头颈部图像引导放疗时,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症进行深刻分析,选择合适的配准方式,必要情况下可以对患者使用不同的配准方式进行组合使用.

    图像引导放疗配准方式摆位误差

    两种辅助技术下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在锁骨手术的应用

    熊秋平孙莉君
    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辅助技术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锁骨手术病例75例,分为A、B两组,A组43例;B组32例.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下臂丛(肌间沟入路)神经阻滞,定位准确后,一次性给予0.375%罗哌卡因30 ml.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肌间沟入路)神经阻滞,穿刺针到位后,在下、中、上三点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各10 ml.观察记录两组麻醉效果、麻醉并发症.结果  B组麻醉优良率更高,效果更完善,麻醉并发症无明显差别.结论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更好更安全地应用于锁骨手术患者,患者总体舒适度及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神经刺激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入路

    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观察

    刘明刚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在翼状胬肉患者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9月—2018年8月时段内翼状胬肉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性分组,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20例(归入A组),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羊膜移植术20例(归入B组),经术后随访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术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对比差异不大(P>0.05),术后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提高,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经术后随访,A组复发率较B组更低(P<0.05).结论 针对翼状胬肉患者采取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羊膜移植术均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其中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后期疾病复发风险更低.

    翼状胬肉切除术羊膜移植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