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变化

    王春波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变化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疗中心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正常体检人员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TCD检查,检查颅内主要大动脉血管,包括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探测各大血管血流速及搏动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两组人员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峰值(Vs)比较,观察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2)两组人员颅内大动脉搏动指数(PI)比较,观察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搏动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TCD检测有助于腔隙性脑梗死血流学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动态参考依据.

    腔隙性脑梗塞TCD经颅多普勒超声

    411例活产早产儿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朱丽虹谢露李国兴孙静...
    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早产儿临床高危因素的回顾性分析,为预防早产的发生提供干预依据.方法 选择411例活产早产儿,按照出生孕周及体重,分AGA、SGA、LGA三组,按临床诊断高危因素采用百分位比列出顺位,比较SGA组、AGA组高危因素.结果 AGA组高危因素前三位是胎膜早破、胎盘因素、疤痕子宫.SGA组高危因素前三位是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疤痕子宫.LGA组高危因素前三位是胎膜早破、妊娠糖尿病、疤痕子宫.SGA与AGA组受单一因素影响比例基本相同,SGA组受2个或2个以上因素影响的比例明显高于AGA组.结论 胎膜早破、胎盘因素、疤痕子宫为常见高危因素.SGA组妊娠高血压占比高于其他两组.LGA组妊娠糖尿病占比高于其他两组.

    早产儿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探讨支气管镜灌洗术在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曹慧敏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支气管镜灌洗术在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评估.方法 选择120例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的患者,分为两组,使用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的湿罗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疗效果,CRP,WBC,PaO2,PaCO2相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 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使用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指标,缩短湿罗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支气管镜灌洗术老年重症肺部感染应用价值

    外伤精细缝合后抗生素的应用研究

    秦轩武雪崖骞杨韩芳...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急诊外伤精细缝合后,应用抗生素[1,2]和不用抗生素对患者伤口结局转归有无显著影响.方法 将2018-07-01~2020-07-01就诊于运城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头面部外伤的540例患者,行清创精细缝合后,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组: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天;B组:术后不服用任何药物.观察对比两组结局转归情况.结果 A组300例,伤口甲级愈合283例,伤口感染6例,B组240例,伤口甲级愈合226例,伤口感染5例.A组与B组各结局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x2检验,P>0.05).结论 急诊外伤在清创精细缝合术后,应用抗生素与不用抗生素结局转归没有显著差异.

    急诊外伤精细缝合抗生素心理干预

    输血患者输血前4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的应用研究

    朱林冬张丽芹顾玉琦彭大伟...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输血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的情况,并对4项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进而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20年10月就诊的输血患者15例作为实验组,将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15例设定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两组受检者的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梅毒螺旋血清标志物(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清标志物(抗-HIV)等4项常见传染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4项传染指标呈现出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输血患者实行传染指标检测,能有效防止医院感染出现,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证,故而输血前,实行传染病指标检测,具备推广和使用价值.

    输血患者输血前4项传染指标检测价值

    小儿特发性矮小症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分析

    曾秀珍李秋婵温国辉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特发性矮小症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本次选取的6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特发性矮小症小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仅采用营养支持的患儿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在营养支持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生长指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半年后,观察组患儿生长速率和身高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两组骨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发生率为10.00%,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有特发性矮小症的小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有助于促进小儿骨骼生长,保障小儿生长发育正常,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小儿特发性矮小症重组人生长激素不良反应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陈东梅
    4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6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给予实验组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不会对治疗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新生儿黄疸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

    维格列汀对糖尿病合并冠脉病变者免疫因子影响

    王巧铃黄超陈小红范春炜...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使用维格列汀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脉病变者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单支冠脉病变者,共9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共48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共47例,比较两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RP、IL-1、TNF-α.结果 治疗16周治疗后,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CRP、IL-1、TNF-α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糖尿病冠脉病变维格列汀免疫因子

    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

    李元林庞敏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接诊12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对照组给予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相比,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病症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应将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术推广至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术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胸痛患者的讨论

    曾贤才袁洋青李春霞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对胸痛病人在救治时间上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部分胸痛患者60例列入研究对象,将胸痛患者按具体疾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为非一体化普通救治模式患者,实验组则为接受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从发病到有效救治时间.结果 观察组院前确诊时间、院内确诊时间及发病至PCI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应用于急诊科中,能提前分诊出患者不同性质的胸痛所属科室,提前邀约对应科室会诊,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避免院内医师二次重复询问患者病史,进而提高患者预后效果,降低死亡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急救院前院内急救胸痛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