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周二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Electronic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探讨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

    胡仕菊
    10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从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择取Ⅰ期临床试验体检者889例,400例纳入受试对象,在此过程中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从依从性上来看,400例受试者中,1例因个人或家中急事脱落、1例因3个月内重复试验剔除,99.50%的受试者依从性良好.从给药与样本采集方案符合率来看,口服给药640例次,其中1例次吐药、1例次假服药,符合率为99.69%;注射给药160例次,其中1例次因注射泵异常给药错误,符合率为99.38%;静脉留置针穿刺800例次,其中1例次穿刺失败,符合率99.88%;静脉采血8400例次,无漏采,其中5例次采血时间超窗,3例次受试者迟到、1例次穿刺困难、1例次留置针堵管,符合率99.94%.从不良事件应急处理情况来看,400例受试者中,5例次出现不良事件,从发生不良事件至处理时间为0-15分钟,其中1例次药物性皮疹、1例次室性早搏、1例次药物性肝损伤、1例次上呼吸道感染、1例次低血糖,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在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的效果确切,可以保证受试者依从性,确保给药与样本采集方案符合率,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并及时处理不良事件.

    Ⅰ期临床试验护理管理依从性不良事件

    集束化护理模式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评价

    颜时丽高敏
    11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集束化护理模式对ICU患者肠内营养(EN)相关性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78例行肠内营养的ICU患者,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9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而研究组则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腹泻、误吸、堵管、胃肠功能失调、糖代谢异常等EN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采用调查问卷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的EN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模式对ICU患者EN相关性并发症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还能提升护理满意度.

    集束化护理ICU肠内营养并发症效果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续性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红娟
    112-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延续性护理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锁骨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18年01月--2020年11月,将本院48例锁骨骨折患者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延续性护理),各24例.结果 研究组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疼痛(Visual AnalogueScale Score,VAS)评分、抑郁(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心理评分、焦虑(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心理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患者之后夯实延续性护理措施,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感及焦虑抑郁情绪,确保患者肩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这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引起临床重视并大范围借鉴普及.

    延续性护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锁骨骨折生活质量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及效果评价

    严禹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7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分析良性和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图像特征和血流信号分级情况.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恶性诊断准确率100%;图像特征方面良恶性结节的病灶回声、边界、形态、钙化情况有差异性,P<0.05;良性结节患者0级、1级血流信号70.83%,比恶性结节患者28.00%高,P<0.05.结论 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具备显示良恶性结节不同图像特征的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彩色多普勒超声甲状腺癌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应用价值

    血站ALT初筛方法不同对血液检测合格率的影响分析

    张国一
    11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分析血站ALT初筛方法不同实施后对血液检测合格率的影响评价.方法 本研究对360份(360份血液标本)血液标本予以抽取,均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收录.并严格遵循数字抽取法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180份)和观察组(180份).分别予干式生化法A、速率法进行ALT初筛检测,对不同血站A LT初筛方法实施后,两组血液检测标本合格率以及A LT各项指标结果进行有效对比.结果 统计数据发现,观察组血液标本合格率相较于对照组显然更高(P<0.05);并且观察组血液标本在ALT中血清、ACD抗凝血辫血浆以及EDTA-K2等各项数据所测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 采用速率法进行ALT初筛检测,可促进血液检测的合格率的显著提升,最大程度上减少血液报废的情况发生.

    血站ALT初筛血液检测干式生化法速率法合格率

    血管内皮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李庆科樊平王兴昌王彬...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管内皮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且具备明确病理诊断结果的结直肠癌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分析血管内皮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VEGF阳性染色一般在癌细胞的胞膜以及细胞浆之中.其染色情况具体为:棕黄色以及棕褐色阳性者共计54例,占总数的65.9%.于不同癌瘤规格、不同癌瘤组织学种类以及各个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情况之下,VEGF表达在浸润深度与癌瘤类型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虽说具有差异化的癌瘤规格和不同类别淋巴结转移与VEGF表达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不明显,P>0.05.Dukes分期越高,VEGF阳性表达率越高,并且相较于DukesD期、C期以及B期而言,A期VEGF阳性表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DukesD期、C期以及B期VEGF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结直肠癌肿瘤转移情况和VEGF阳性表达率密切相关.VEGF针对于判定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管内皮因子结直肠癌表达情况临床意义

    超声对慢性肾衰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像分析

    严岳燕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将超声检查应用于慢性肾衰患者诊断中,对其心脏结构及心脏功能受损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01-2020.10来院就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一般资料等,并与同期来院就医的60例慢性肾病(肾功能正常)患者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检查指标.结果 实验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分别为(2.40±0.06)cm、(3.62±0.14)cm、(1.08±0.10)cm、(1.07±0.12)cm、(96.2±3.5)mL、(4.01±1.95)mL,显著高于常规组(3.38±0.13)cm、(4.47±0.75)cm、(1.40±0.15)cm、(1.30±0.21)cm、(112.3±15.6)mL、(50.4±9.5)mL,但实验组射血分数(56.9±7.0)%显著低于常规组(62.2±3.5)%,T=11.0920、8.6297、13.7494、7.3658、7.8003、37.0522、5.2456(P<0.05).结论 在慢性肾衰患者中,心脏均存在程度不同受损情况,以超声检查可对心脏功能与心脏功能异常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具备较高特异性与敏感性.

    慢性肾功能衰竭超声检查心脏结构心脏功能

    煤工尘肺血清细胞因子、氧化损伤水平的检验分析

    张宗军黄永顺赵娜黄昆洁...
    12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血清细胞因子、氧化损伤水平用于煤工尘肺患者检查中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煤工尘肺并患者15例,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健康者15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氧化损伤水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观察比较.结果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指标观察,观察组FGF、GF-β1水平相比对照组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损伤水平观察比较,观察组MDA、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OD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化损伤水平、血清细胞因子等指标变化,能够反映出煤工尘肺病患者病情,一旦这些指标异常,需及时就诊检查治疗.

    煤工尘肺氧化损伤水平血清细胞因子检验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刘丽芬苏洁慧张海林
    12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检验科收治的120例体检健康者的血样进行研究,通过乏血小板血浆和生理盐水调整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的数量,调整稀释倍数为1倍、2倍、4倍,以终浓度10μmol/L二磷酸腺苷、1 mmol/L花生四烯酸、1.5 mg/mL瑞斯托霉素为诱导剂,对调整前后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进行测定,分析其中存在的差异.使用富血小板血浆离心制备乏血小板血浆(通过离心富血小板血浆获取),同传统离心全血再获取乏血小板血浆进行对比,分析对瑞斯托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 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生理盐水各调整倍数的富血小板血浆,其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值相较于原富血小板血浆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值(P>0.05);乏血小板血浆各调整倍数的富血小板血浆,其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值均低于原富血小板血浆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值(P<0.05).瑞斯托霉素为诱导剂时,生理盐水和乏血小板血浆各调整倍数的富血小板血浆与原富血小板血浆相比,其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00×g,5 min条件下离心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制备的乏血小板血浆,各调整倍数下的富血小板血浆与原富血小板血浆(100±15)%相比,其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等为激活剂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时,推荐使用生理盐水.以瑞斯托霉素为激活剂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推荐使用乏血小板血浆调整血小板数量.

    血小板数量调整血小板聚集富血小板血浆乏血小板血浆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连小霞孙甜
    12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末梢血和静脉血进行检测的结果.方法 在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为实验时间,纳入200例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人员,根据采血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各100例.甲组100例患者采取末梢血进行检测,乙组100例患者采取静脉血进行检测.检验2种采血方法对应的血液标本指标水平以及不同时段检测静脉血标本中中间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指标等.结果 将甲组患者的各指标作为参考,乙组患者的PLT(血小板)、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HCT(红细胞压积)、HGB(血红蛋白)、RBC(红细胞)均较高,WBC(白细胞)、MCV(红细胞体积)均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与即刻检测相比较,采样后3小时检测静脉血标本中中间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指标等无明显差异(P>0.05),采样后6小时检测静脉血标本中中间细胞和血小板有差异性(P<0.05),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不同的采血方法进行采集血液标本,其静脉采血方法采集的血液标本更加可靠,进而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数据,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血常规检验末梢血静脉血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