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与职业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吴凡

月刊

1006-3617

zazhi2@scdc.sh.cn

021-61957508,512,515,518

200052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

环境与职业医学/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源期刊。《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华东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类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3617,中国标准刊号:CN31-1879/R。《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由13名国际编委与69名中国编委及12名顾问组成。前者主要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德国等国的国际学术专家,后者主要来自中国22所大学、16所预防医学和环境科学类研究院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机构的著名学者。其中院士1名,教授65名;61.2%为博士及硕士导师。15名常务编委担任每期稿件的第五审定稿工作。每期还另设执行编委1-2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森林疗养与人群健康

    邓芙蓉李晨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随着国土绿化事业的发展,我国森林资源大大增加,利用森林资源发展和完善森林康养(疗养)事业,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森林疗养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产业,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跨学科科学与民众关注的焦点.本文回顾了森林疗养在世界部分国家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森林疗养对人体心血管、呼吸、免疫以及心理等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森林疗养与人群健康研究工作中的局限性,并对我国未来森林疗养与人群健康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森林环境森林疗养健康环境人群健康

    短期森林疗养活动对年轻健康个体部分身心健康指标的影响

    李晨刘珊楚梦天张文楼...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森林疗养的健康效应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既往研究多采用森林中行走的单一活动方式,缺乏对不同类型森林疗养活动疗愈效果的研究.[目的]探讨短期森林疗养对人群心肺健康、心理情绪和睡眠质量指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疗养活动的健康效应,以期为森林疗养的深入开展提供人群实证研究数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设计,于2018年8—9月间,以北京市郊区某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地点,以31名健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森林中停留3天2夜前后研究对象身心健康变化情况.研究期间每位研究对象均先后体验漫步疗法、静坐疗法配合五感体验(简称静坐疗法)以及作业疗法3种森林疗养活动,每种活动均持续约2 h.测量研究对象进入森林前后的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分别采用简明心境状态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研究对象的心理情绪和睡眠质量指标变化进行评估,并分析不同类型森林疗养活动对研究对象上述心肺健康和心理情绪指标的影响.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短期森林疗养及不同类型森林疗养活动前后研究对象健康指标的改变.[结果]本次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4.5±2.6)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0.7±1.7)kg·m–2.短期森林疗养后,研究对象心肺健康、心理情绪和睡眠质量均有所改善.研究对象的脉压差(PP)和FeNO分别下降3.02 mmHg和1.10 ppb,SpO2和呼气流量峰值(PEF)分别提高0.65%和0.50 L·s–1,负向情绪得分和睡眠质量量表总得分均呈明显的积极改变(均P<0.05).不同疗养方式对不同健康指标的影响有所不同.漫步疗法对SpO2、肺功能和慌乱(CON)情绪指标呈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SpO2提高0.48%,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上升0.14 L,用力肺活量(FVC)上升0.12 L,CON指标降低0.97分(均P<0.05).静坐疗法可以降低研究对象血压和紧张(TEN)情绪得分,其中收缩压(SBP)下降4.45 mmHg,PP下降4.19 mmHg,TEN指标下降0.84分(均P<0.05).作业疗法后舒张压(DBP)小幅度上升(ΔDBP=2.44 mmHg,P=0.016),其他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森林疗养可有效改善年轻健康个体的心肺健康,舒缓心理情绪并提升睡眠质量,不同类型森林疗养活动具有不同的健康改善效果.

    森林疗养心肺健康心理情绪睡眠质量

    春、夏、秋三季不同森林环境的复愈性评估

    陈诺龚梦柯吴建平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很多研究证实森林环境有良好的复愈性,也有研究者试图找到影响复愈性的自然因素,但目前研究尚未关注到森林的季节性差异对其复愈性的影响.[目的]评估两类森林环境在不同季节的复愈性变化.[方法]实验时间为2017年4月(春)、6月(夏)、10月(秋).三季分别招募40、18、20人.春季采用被试间设计,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北京某城郊开发区域森林公园和某半原始区域森林公园进行体验,每名被试只体验一种森林环境.夏、秋两季采用被试内设计,每名被试对两种森林环境都进行体验,第一天在城郊开发区域森林公园,第二天在半原始区域森林公园.森林体验前完成简明心境量表(BPOMS)问卷,监测心率10 min;进行30min的静坐实验,监测心率10 min,完成BPOMS问卷,并完成中文版复愈性环境量表.在进行森林体验时同步监测客观物理环境指标,分析不同季节森林体验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在客观物理环境指标中,半原始区域森林公园在春、夏、秋三季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都高于城郊开发区域森林公园;秋季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远高于其他两季.在复愈性环境量表评价中,半原始区域森林公园复愈性得分呈现高于城郊开发区域森林公园的趋势,但只在春、夏两季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春季P < 0.001,夏季P=0.022,秋季P=0.083).在生理指标中,森林体验后平均心率在三季都显示出降低的趋势,瞬时R-R间期标准差(SD1)、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呈现增高趋势,调节效果在森林类型上存在差异.在心理指标中,森林环境带来总体情绪紊乱值下降,春季城郊开发区域森林公园对总情绪紊乱调节效果呈现优于半原始区域森林公园的趋势(P=0.07);夏、秋两季半原始区域森林公园对总情绪紊乱调节效果显示出优于城郊开发区域森林公园的趋势(夏季P=0.062,秋季P=0.001).[结论]三种季节下,森林对人体心理指标和生理指标整体上都有改善作用,改善的程度有森林类型和季节差异.半原始区域森林的复愈性效果优于城郊开发区域森林.

    森林类型复愈性环境季节心率变异性心境

    应用街景数据评估绿地空间暴露与儿童青少年过敏性鼻炎患病率的关联

    黄伟乐王若宇刘方婕黄文忠...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绿地空间暴露与儿童青少年过敏性鼻炎(AR)的关联性研究多在发达国家开展,并且结论并不一致.[目的]应用街景数据探讨绿地空间暴露与我国儿童青少年AR患病的关联.[方法]2012—2013年,在我国东北地区3个城市40868名2~17岁儿童青少年中开展了1项横断面研究,其中男孩20886人(51.1%)、女孩19982人(48.9%),通过问卷调查获得AR患病的相关信息.应用人工智能方法提取2012—2013年腾讯街景图像中的绿地信息(包括树木和草地等),计算研究对象所在学校附近(800 m和1000 m缓冲区)的绿景指数(GVI),并将其作为绿地空间暴露的评价指标.应用混合效应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GVI每增加1个四分位间距(IQR),AR患病的比值比(OR).此外,根据PM2.5暴露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PM2.5低暴露组(≤56.23μg·m–3)和高暴露组(>56.23μg·m–3),并探讨PM2.5是否在GVI与AR的关联中发挥效应修正作用.[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为(10.40±3.68)岁,其中3963(9.7%)人曾经被医生诊断为AR.调整协变量后,在800 m缓冲区,树木和总绿地的GVI每增加1个IQR(树木:0.031;总绿地:0.029),AR的OR及95%CI值分别降低15%(10%~19%)和14%(10%~19%).PM2.5与GVI的交互作用存在统计学意义(P<0.1),在PM2.5低暴露组中树木和总绿地的GVI与AR患病率降低相关,而在PM2.5高暴露组则无关联.应用1000 m缓冲区GVI进行敏感性分析,其所得结果与800 m缓冲区基本一致.[结论]绿地特别是树木的覆盖率增加与儿童青少年AR患病风险降低相关,并且这种相关关系可能在低浓度PM2.5的地区更为明显.

    街景绿地全卷积绿景指数过敏性鼻炎

    家庭或学校植被水平与儿童青少年肥胖水平间的关联

    黄文忠许姝丽方秋玲董光辉...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植被暴露水平与儿童青少年肥胖水平的关联性研究证据尚不一致,且多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的研究证据相对较少.[目的]评估基于卫星遥感数据估计的植被覆盖水平与儿童青少年肥胖水平的关联.[方法]2016—2018年,在中国珠三角地区3个城市52316名5~18岁儿童青少年中开展了一项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肥胖水平.应用陆地遥感卫星(Landsat)数据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评估研究对象所在学校和家庭周围的植被水平,计算家庭或学校所在500 m和1000 m缓冲区半径内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覆盖率(VCF)、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应用二水平广义线性模型评估不同植被暴露水平下的儿童青少年相对于最低植被暴露水平下的体重指数z分值(zBMI)变化和相对超重风险,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评估暴露-反应关系.采用反事实框架模型评估PM2.5和NO2,以及体育锻炼水平在其关联上的中介作用.[结果]研究最终纳入的52316名儿童中,8406人(16.1%)为超重.植被水平与儿童青少年的zBMI呈现出非线性的暴露-反应关联,当植被达到一定水平时,儿童青少年zBMI降低.按照植被水平四分位数分组,调整协变量后,与处于NDVI500 m和VCF500 m最低四分位组的儿童青少年相比,处于最高四分位组的儿童青少年zBMI和超重风险更低:家庭处于NDVI500 m第四四分位组的儿童青少年zBMI值相对于第一四分位组的变化量()为–0.07(95%CI:–0.10~–0.04),超重OR为0.92(95%CI:0.85~0.99).当使用1000 m缓冲半径和SAVI、EVI时,观察到了与500 m缓冲半径植被暴露对儿童肥胖水平类似的负相关关联.中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协变量后,最高NDVI500 m四分位组中,家庭和学校周围空气污染分别介导了NDVI500 m与儿童青少年zBMI负向关联的50%(95%CI:20%~80%)、90%(95%CI:50%~160%),未观察到体育锻炼水平的中介效应.[结论]家庭或学校周围更高的植被水平可能与儿童青少年较低的zBMI、超重风险相关,并且这种关联可能部分是通过降低空气污染物浓度实现的.

    植被水平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覆盖率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z分值超重

    绿地暴露与中国人群健康关联的研究进展

    杨博逸张一丹黄文忠董光辉...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地暴露可给人类健康带来益处,该方面研究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开展较多,并已有综述.我国近年来亦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尚未见相关综述对此证据进行总结和梳理.本文对中国人群绿地健康效应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提供该方面较为全面的证据.综述结果显示:我国在绿地对健康的影响方面已开展了一定数量的研究.研究证据总体支持绿地暴露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精神心理疾病和不良出生结局的患病风险以及降低死亡率.但是,目前的研究以横断面研究和研究短期效应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为主,前瞻性队列研究较少.此外,在绿地暴露评估方面,绝大多数研究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进行评估,难以辨别不同绿地的种类和结构,且不能实现绿地暴露的动态评估.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能够精准评估绿地暴露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对已有证据进行验证和拓展.

    绿地中国人群健康效应

    高风险作业人员身体勇敢量表的修订

    王佳王慧中蒋娟赖薇...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0》的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有113293人因公受伤,25092因工死亡.提升高风险作业人员的勇敢素质,对个人健康维护和组织工作效能强健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在中国人群中修订高风险作业人员身体勇敢量表(PCWS).[方法]对1280名高风险作业人员进行施测,采用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量表的建构效度进行分析,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验证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采用Cronbach'sα系数验证量表的信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做PCWS与军人心理素质量表勇敢分量表(MQQA)、Norton勇敢量表(CM)的相关性来验证量表的聚合效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做PCWS各因子的相关性来验证量表的区分度.[结果]项目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题项与总分相关系数均大于0.4;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作业人员身体勇敢量表修订版在中国人群中包括:直接危险、供养家庭、应对他人攻击、报告违纪、帮助社会5个维度;共解释方差总变异的72.7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高风险作业人员身体勇敢量表修订版五因子修正模型拟合良好[卡方自由度比(CMIN/DF)=4.60,规准适配指数(NFI)=0.93,比较适配指数(CFI)=0.95,增值适配指数(IFI)=0.95,标准化残差均方和平方根(SRMR)=0.05,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0.07].信度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在调查人群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效度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与MQQA、CM的相关系数在0.11~0.28间(P<0.01),区分度结果表明该量表各因子间相关系数在0.35~0.72间(P<0.01).[结论]高风险作业人员身体勇敢量表修订版在中国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高风险作业人员身体勇敢量表信度效度员工

    尘肺胸片人工智能读片三种模型效能比较研究

    汪伟李宝平沈福海孙治平...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尘肺病的人工诊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考虑能否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对尘肺病影像的读片.[目的]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构建三种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尘肺病有无的诊断.评价三种模型诊断效能并进行对比,挑选出最优的模型.[方法]收集7家医院在2017年6月—2020年12月拍摄的数字X线摄影(DR)胸片并对胸片进行质量控制.收集的DR胸片中尘肺诊断阳性为阳性组,无尘肺胸片为阴性组.由通过阅片考核的专家对收集胸片进行标注,标注过程中不断进行基于最大期望算法的一致性考核.标注后的数据经数据清洗、数据归档、预处理后纳入训练集和验证集.构建TMNet、ResNet-50和ResNeXt-50三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最优的模型.收集未纳入训练集和验证集的500例DR胸片,经由5位资深专家共同鉴定作为金标准成为测试集.通过测试,得到三种模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评价三种模型性能并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共收集训练集与验证集DR胸片24867张,其中阳性组6978例,阴性组17889例.收集胸片中肺部异常情况如气胸、肺结核等共有312例.共有9名专家对胸片进行了标注,尘肺异常(不分期)的标注一致性率均在88%以上,尘肺分期的标注一致性率从84.68%到93.66%不等.TMNet的诊断准确率为95.20%,灵敏度达到99.66%,特异度为88.61%,AUC值为0.987.ResNeXt的诊断准确率为87.00%,灵敏度达到89.93%,特异度为82.67%,AUC值为0.911.ResNet的诊断准确率为84.00%,灵敏度达到85.91%,特异度为81.19%,AUC值为0.912.TMNet模型的上述指标均高于ResNeXt-50和ResNet-50模型.TMNet与另外两个模型AUC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三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均可有效诊断尘肺病的有无,其中TMNet的效能最好.

    尘肺病卷积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上海市闵行区公务员吸烟行为调查分析

    郭炜晴丁克颖王健陈慧...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烟草流行作为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控制烟草流行迫在眉睫.公务员作为社会的表率,其行为对社会其他人群有很大的影响,做好公务员戒烟工作对控烟工作的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部分公务员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情况,对烟草危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控烟政策的态度.分析控烟相关策略和措施的成效,为干预措施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或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闵行区所有新创无烟机关涉及莘庄镇、吴泾镇、马桥镇、七宝镇、梅陇镇、虹桥镇、颛桥镇、江川街道、古美街道、新虹街道共10个街道镇的20家机关为研究场所,场所内的所有公务员(n=801)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控烟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情况、烟草危害知识以及对控烟政策的态度.[结果]共794名公务员参与调查,吸烟率为8.44%,吸烟组对于烟草危害相关知识知晓率均低于不吸烟组(P<0.05).男性(17.08%)、年龄≥51岁(25.61%)、离婚或丧偶(12.50%)、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22.81%)、10年以上工作年限(11.57%)、对于室内吸烟的态度为劝阻(24.54%)、对违反单位禁烟规定的行为无惩罚或警告措施(18.37%)、家里任何地方都可以吸烟(15.38%)的公务员吸烟率相对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1~40岁(OR=3.446,95%CI:1.236~9.609)、对于室内吸烟的态度为躲避(OR=3.686,95%CI:1.041~13.049)是公务员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31~40岁且对室内有人吸烟采取有意离开或者隐藏行为的公务员为上海市闵行区控烟重点干预人群.

    公务员吸烟行为影响因素

    重庆市公共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

    罗蓝何中臣王富媛唐贵忠...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目前对公共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评价,多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忽略了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未考虑各指标间信息重叠的问题,也忽略了单项指标不合格与多项指标不合格的游泳场所间的差别.[目的]客观、直观、综合地评价重庆市公共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方法]2020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重庆市主城中心区、主城新区、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中18个区县的112家公共游泳场所的7项水质卫生指标进行调查,分别是游离性余氯、浑浊度、pH、浸脚池游离性余氯、尿素、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主成分特征值及综合评价值,对游泳场所水质卫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游离性余氯、浑浊度、pH、浸脚池游离性余氯、尿素、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91.30%、89.40%、91.30%、91.30%、99.00%、95.20%、86.50%,各指标的P50值分别为0.455 mg·L−1、0.59 NTU、7.352、6.63 mg·L–1、0.78 mg·L–1、8 CFU·mL–1、0 CFU·100 mL–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KMO=0.573,P<0.001;共提取出4个主成分,各主成分特征值分别为2.990、1.624、0.854、0.617,其累计贡献率达86.928%.巴南区、北碚区、璧山区、丰都县、奉节县、江北区、南岸区、南川区、彭水县、黔江区、荣昌区、石柱县、潼南区、万州区、永川区、渝中区、长寿区、忠县的综合评价值依次为–0.139、0.228、0.587、0.042、–3.365、0.587、0.597、0.587、0.189、–1.127、–0.201、–0.181、0.587、0.416、0.587、0.587、–0.098、0.043.主城中心区、主城新区、渝东南片区、渝东北片区综合评价值的P50分别为0.587、0.587、–0.181、0.043.[结论]重庆市公共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但渝东南地区、奉节县在浑浊度和细菌污染方面仍存在卫生问题.

    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