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与职业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吴凡

月刊

1006-3617

zazhi2@scdc.sh.cn

021-61957508,512,515,518

200052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

环境与职业医学/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源期刊。《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华东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类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3617,中国标准刊号:CN31-1879/R。《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由13名国际编委与69名中国编委及12名顾问组成。前者主要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德国等国的国际学术专家,后者主要来自中国22所大学、16所预防医学和环境科学类研究院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机构的著名学者。其中院士1名,教授65名;61.2%为博士及硕士导师。15名常务编委担任每期稿件的第五审定稿工作。每期还另设执行编委1-2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浆铀浓度与肝损伤关联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王阳灿唐艳周盛祥邓蜀湘...
    1077-1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铀暴露对人体具有多器官毒性,已有实验研究表明铀对肝脏具有损伤作用,但相关的人群研究未见报道.[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铀内暴露与肝损伤的关联.[方法]选择湖南北部和南部的2个重金属污染代表性区域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设计,根据肝损伤的诊断标准(在此次健康检查中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三个指标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指标出现异常)以及病例和对照可比性的原则,各招募370名参与者.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和患病情况等信息.通过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测定血浆铀浓度及肝功能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浆铀浓度与肝损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血浆铀浓度与肝损伤的剂量-反应关系.根据自然对数(In)转换后的对照组血浆铀浓度的四分位数值,将研究对象分为Q1~Q4四组(以Q1组为参照组),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铀浓度与肝损伤之间的关联.[结果]病例组血浆铀浓度M(P25,P75)为10.89(6.78,18.53)ng·L-1,高于对照组的9.26(5.01,14.38)ng·L-1(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浆铀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s=0.138,rs=0.167;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随着血浆铀浓度的升高,肝损伤的发生风险也逐渐增大(总体效应P<0.00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压和高血脂患病情况等混杂因素后,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铀暴露水平Q2组、Q3组发生肝损伤的风险分别为Q1组的2.043倍(95%CI:1.135~3.680倍)和2.246倍(95%CI:1.238~4.075倍),Q4组发生肝损伤的风险为Q1组的3.536倍(95%CI:1.955~6.397 倍).[结论]血浆铀暴露与肝损伤有关联.该研究率先为铀内暴露和肝损伤可能存在的联系提供了一些人群层面的证据.

    肝损伤重金属病例-对照研究

    孕期运动对新生儿体重和皮下脂肪厚度的影响

    沈梦碧汪子夏郑佳琦张妍...
    1083-1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孕期运动与母婴健康关系密切.国外研究提示孕期运动可能会影响新生儿的体重和皮下脂肪厚度,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结论尚不一致.[目的]探讨孕期运动对新生儿体重和皮下脂肪厚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基于上海优生儿童队列,以孕妇及其子代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959对.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收集孕早期和孕中期每周步行频率和每天步行时长;并采用熵权法计算孕早期和孕中期的累计运动指数.使用校准天平测量新生儿出生体重;用Harpenden皮褶卡钳测量腹部、肩胛、肱三头肌三个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并计算这三个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之和.运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期累计运动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和皮下脂肪厚度的关系,并按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和新生儿性别进行亚组分层分析.[结果]孕妇的平均年龄为(28.5±3.8)岁,孕前BMI为(21.4±3.0)kg·m-2.男婴比女婴略多(54.3%vs45.7%),新生儿的体重为(3374.0±427.5)g.腹部、肩胛、肱三头肌的皮下脂肪厚度分别为(4.4±1.3)、(5.4±1.4)、(6.0±1.5)mm,皮下脂肪厚度之和为(15.8±3.9)mm.在孕早期和孕中期,每周步行4 d及以上的孕妇分别占77.3%和88.7%;平均每天步行时长分别为(36.9±27.2)、(43.3±26.3)min;累计运动指数分别为25.6±17.7和35.9±21.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孕中期,累计运动指数与新生儿腹部(b=-0.006,95%CI:-0.010~-0.003)、肩胛(b=-0.005,95%CI:-0.009~-0.002)、肱三头肌(b=-0.006,95%CI:-0.010~-0.002)和皮下脂肪厚度之和(b=-0.018,95%C/:-0.028~-0.007)均呈负相关(P<0.05);在孕早期和孕中期,累计运动指数与体重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发现,孕中期的累计运动指数与皮下脂肪厚度的负向关联在男婴和母亲孕前BMI正常的新生儿中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孕中期累计运动指数与新生儿皮下脂肪厚度呈负相关,且可能存在新生儿性别和孕妇孕前不同BMI之间的差异.

    孕期运动皮下脂肪厚度体重新生儿累计运动指数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探索FABP5在矽肺纤维化中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特异性表达

    杨少奇史晓妮成于思巢杰...
    1089-1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游离的二氧化硅(SiO2)颗粒所致,探讨其机制可以为矽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目的]本研究着重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在SiO2诱导的矽肺模型中的表达及发挥的作用.[方法]结合前期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对小鼠肺泡上皮细胞进行分群并探索FABP5的表达模式;采用空间转录组学技术探索fabp5的分布模式.小鼠气管滴注SiO2建立矽肺纤维化模型,设置4个组别: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7 d组、NS 56 d组、SiO2 7 d组、SiO2 56 d组.SiO2处理小鼠肺上皮细胞系(MLE-12)建立矽肺体外模型.在动物整体水平,利用组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上皮细胞的标志物(E-Cad)和FABP5的蛋白水平;在体外水平,利用MLE-12验证细胞模型中fabp5 mRNA表达变化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及空间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在小鼠矽肺病灶区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中fabp5 mRNA表达上调,伴随着组织免疫荧光蛋白水平升高,且与E-Cad存在共定位现象.同时SiO2刺激诱导MLE-12细胞中fabp5 mRNA表达升高至1.58倍和蛋白水平上升至2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纤维化模型的肺泡上皮细胞中,FABP5的蛋白水平上升,提示FABP5可能参与上皮细胞在肺纤维化病理进程.

    脂肪酸结合蛋白5矽肺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空间转录组测序

    GSK-3β调控 DRP1在铝致原代海马神神经元突起生长抑制中的作用

    李萌卢丽媛贺小玉向长鑫...
    1095-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铝(Al)可对神经元以及突触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调控动力相关蛋白1(DRP1)使线粒体损伤,致神经元突起生长抑制有关.[目的]探讨GSK-3β 调控DRP1在Al致原代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抑制中的作用.[方法]取出生24 h以内的乳鼠海马提取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至第6天,采用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元纯度;培养至第10天,选择生长状态良好的神经元进行Al染毒以及GSK-3β抑制剂SB216763(SB)干预,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Al组(20μmol·L-1)、SB组(1 μmol·L-1)、SB(1 μmol·L-1)+Al(20 μmol·L-1)组.在干预原代海马神经元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神经元细胞活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原代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形态,激光共聚焦成像对原代海马神经元进行扫描并分析其突起总长度,Sholl分析其复杂程度.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原代海马神经元磷酸化GSK-3β、GSK-3β、DR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原代神经元的纯度大于90%.经Al染毒及SB干预48 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MSO组和SB组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Al组明显降低(P=0.006);SB+Al组细胞存活率与Al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MSO组和SB组神经元平均突起总长无明显差异(P>0.05),Al组明显减少(P<0.001);SB+Al组神经元平均突起总长度明显高于Al组(P=0.001).在距胞体130 μm以内,各组神经元的交叉点个数均随突起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在距胞体130 μm以上,各组神经元的交叉点个数均随突起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距胞体130、310 μm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MSO组与SB组神经元交叉点个数无明显差异(P>0.05),Al组明显减少(P<0.05);SB+Al组神经元交叉点个数与Al组无明显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线粒体结构完整,嵴清晰可见;DMSO组与SB组线粒体结构未见明显变化;Al组线粒体有明显破裂甚至成空泡化,嵴结构消失;SB+Al组与Al组相比嵴结构更清晰.各组间GSK-3β磷酸化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841,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MSO组GSK-3β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SB组明显增加(P=0.022),Al组明显减少(P<0.001);SB+Al组GSK-3β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Al组(P<0.001).各组间DRP1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89,P=0.00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MSO组和SB组DRP1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Al组升高(P=0.001);SB+Al组DRP1蛋白水平明显低于Al组(P=0.029).[结论]Al可能通过激活GSK-3β,增加DRP1蛋白水平,致神经元线粒体损伤,进而抑制神经元突起生长.

    神经元突起线粒体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动力相关蛋白1

    上海市典型小区生活垃圾的微生物特征解析

    唐汶璇袁昕儿陈株凯潘滨...
    1102-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生活垃圾分类是我国的重大民生工程,2019年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出台,上海引领的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国范围内陆续铺展.然而,垃圾分类过程中的风险特别是微生物风险尚不清楚.[目的]初步解析上海市典型小区生活垃圾中的微生物特征,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过程的健康防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2019-2020年期间采集上海市某典型小区夏、冬季的干、湿垃圾,利用菌落计数评估其中的微生物含量,初步解析不同种类生活垃圾中的微生物生长规律特征.利用Illumina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开展16S rRNA检测,使用基于bray-curtis算法的层次聚类分析阐明不同种类生活垃圾中微生物组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α多样性分析探究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基于unweighted UniFrac的主坐标分析揭示菌群的β多样性,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EfSe)筛选组间差异菌群.[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该典型小区干湿垃圾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差较大,且干垃圾表面微生物数量小于湿垃圾渗滤液.此外,不同季节干湿垃圾中的微生物生长曲线特征明显不同,其中夏季和冬季干垃圾表面的菌落峰值分别达200、10 CFU·cm-2,夏季和冬季湿垃圾渗滤液中的菌落峰值分别达6×105、2×106 CFU·mL-1o 16 S rRNA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生活垃圾中微生物的α和β多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干、湿生活垃圾之间差异较不同季节同种垃圾间差异大.各种生活垃圾中的微生物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其次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或拟杆菌门(Bacteroidot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干垃圾的微生物组成与冬季干垃圾较接近,其余组间差异较大.在属水平下筛查不同种类生活垃圾中的特征菌,共发现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泛菌属(Pantoea)等48种具有一定潜在致病性的差异微生物.[结论]不同季节的干、湿生活垃圾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结构特征,存在不同的潜在致病微生物,结合相关研究,提示针对不同季节的干、湿生活垃圾需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以防控垃圾分类造成的健康危害.

    生活垃圾分类微生物高通量测序菌落计数致病菌群

    职业紧张对煤矿工人职业倦怠的影响: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作用

    易孝婷李雪雍娴婷刘继文...
    1110-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煤矿工人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的发生现况较为严峻,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目的]调查煤矿工人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水平,并分析工作家庭冲突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于2019年2-10月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法纳入1500名煤矿工人,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ERI)、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和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对研究对象的职业紧张、工作家庭冲突及职业倦怠水平进行评价.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煤矿工人职业紧张、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评分.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运用SPSS AOMS 26.0软件对新疆煤矿工人职业紧张-工作家庭冲突-职业倦怠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研究最终调查了 1247名男性煤矿工人,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3.13%.职业倦怠得分的M(P25,P75)为55.00(47.00,62.00)分;除了性别和月收入之外,煤矿工人职业倦怠得分情况在其他人口学特征不同组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煤矿工人ERI值、工作家庭冲突得分的M(P25,P75)分别为1.01(0.85,1.21)分、51.00(44.00,57.00)分;煤矿工人ERI值与职业倦怠(rs=0.212)、情感耗竭(rs=0.188)、人格解体(rs=0.244)的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rs=0.382)、情感耗竭(rs=0.360)、人格解体(rs=0.370)、成就感降低(rs=0.105)的得分也均呈正相关(均P<0.01).回归结果显示职业紧张对职业倦怠和工作家庭冲突有正向作用(b=7.117,b=8.347,P<0.001),工作家庭冲突在职业紧张对职业倦怠作用中存在中介效应,其效应的作用值为0.249(占总效应0.489的50.92%,P=0.002).[结论]工作家庭冲突在煤矿工人发生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之间充当中介角色,会间接影响倦怠的发生.

    煤矿工人职业紧张工作家庭冲突职业倦怠中介效应

    ABCA1、AGT基因和职业紧张交互作用与高血压的关系

    付爱玲李欣泽刘昕刘继文...
    1115-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高血压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目前关于职业紧张、ATP结合盒转运体A1基因(ABCA1)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多态性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多为关注单基因或单环境影响.[目的]探讨ABCA1和AGT基因位点多态性和职业紧张交互作用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课题组在克拉玛依油田工人中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的1200入中的19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病例,按照性别、年龄(±3岁)和民族1:1匹配的原则选择相应的对照组,剔除血样、问卷或DNA纯(浓)度不达标者,最终确定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为153人.运用调查问卷收集油田工人的一般信息,并通过修订版的职业紧张量表(OSI-R)进行职业紧张程度的评价.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ABCA1 V825I、R219K位点和AGTM235T、T174M位点的基因型.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ABCA1和AGT的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以及基因-职业紧张的交互作用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职业紧张程度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的高度职业紧张检出率(65.4%)高于对照组(47.7%).病例组和对照组的ABCA1 V825I位点、R219K位点,AGTM235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ABCA1 V825I位点Ⅵ、Ⅱ基因型(ORⅥ=1.682,95%CI:1.099~2.573;ORⅡ=1.708,95%CI:1.045~2.790)、AGTM235T位点 TT 基因型(OR=1.645,95%CI:1.022~2.647)、高度职业紧张(OR=2.642,95%C/:1.228~5.686)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更高(P<0.05);而ABCA1 R219K位点和AGT T174M位点多态性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A2 V825I、R219K位点与AGTM235T位点之间的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高血压患病有关(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精确度分别为0.68和0.63,交叉验证一致性系数为10/10,P<0.05),且ABCA1 V825I与AGTM235T位点呈正交互作用;ABCA1 V825I、R219K位点、AGTM235T位点与职业紧张间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高血压患病有关(训练集和测试集精确度为0.74和0.63,交叉验证一致性系数为10/10,P<0.05),且AGT M235T位点与职业紧张呈负交互作用.[结论]ABCA1 V825I位点Ⅵ、//基因型、AGTM235T位点TT基因型和高度职业紧张可能是克拉玛依油田工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且ABCA1、AGT基因多态性和职业紧张三者之间的基因-基因、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与高血压患病有关.

    职业紧张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高血压

    2014-2019年湖州市昼夜温差与儿童支气管肺炎入院人次的时间序列研究

    洪为胜沈志昊陈静娴章兰英...
    112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象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的]了解湖州市儿童支气管肺炎的分布情况,探索昼夜温差(DTR)对儿童支气管肺炎入院人次的影响,为发现易感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保护措施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探究湖州市2014-2019年DTR对儿童支气管肺炎入院人次的非线性滞后效应,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并按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分层计算暴露于DTR的入院风险.[结果]研究共纳入17658例儿童支气管肺炎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当DTR超过7.5.C时,其相对危险度骤然上升,当DTR达到17 aC时,全人群儿童支气管肺炎的入院风险最大.在单日滞后效应中,DTR对儿童支气管肺炎的入院风险开始于当天,并一直持续到滞后第2天,其效应最大值出现在当天,RR为1.353(95%C/:1.220~1.502).累积滞后效应出现在lag0到lag0-6 间,且在lag0-3时RR值最大,为1.938(95%CI:1.483~2.533).分层分析发现,男、女童分别在lag0-3和lago-2时出现最大效应值,RR及其95%CI值分别为2.301(1.671~3.169)和1.566(1.152~2.129),且DTR对男童的效应值和持续时间均高于女童;不同年龄段的结果中,0~3岁和4~14岁儿童均在lag0-3出现最大效应值,RR及其95%CI值分别为1.734(1.454~2.572)和1.998(1.226~2.254),且DTR对4~14岁儿童的效应值和持续时间均高于0~3岁儿童;不同季节的结果中,夏秋季累积效应的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冬春季在lag0-10时出现最大效应值,RR 及其 95%CI 值为 4.164(1.191~14.561).[结论]DTR对儿童支气管肺炎的影响为急性效应,男童和4~14岁儿童对DTR变化更加敏感,因此应该警惕剧烈的DTR变化,提前做好保护措施.

    昼夜温差支气管肺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时间序列滞后效应

    上海市初中生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孙力菁周月芳张喆齐文娟...
    1128-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成年人群中抑郁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已很明确,但在青少年人群中缺少证据.[目的]研究上海市初中生睡眠质量情况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以及两者的相关性,为学生心理健康和睡眠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2020年9-11月间抽取上海市16个区、32所初中,共计7796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2020年度上海市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的初中部分问卷调查学生的人口学信息、吸烟史、饮酒史和慢性疾病史,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调查,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症状调查.运用x2检验进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海市初中生睡眠时间质量和抑郁症状的相关性.[结果]剔除作答不完整的问卷后,最终获得的有效样本量为7160份.上海地区初中生的睡眠时间为(7.54±1.15)h.其中84.8%的学生睡眠时间<9 h,仅有15.2%的学生睡眠时间≥9 h.9.2%的学生睡眠质量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8分).城区学生睡眠质量较郊区更差,女生的睡眠质量差于男生,初三年级比初一、初二年级学生睡眠质量差,有吸烟史、饮酒史、慢性疾病史的学生睡眠质量较无以上情况的学生更差(P<0.05).上海市初中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2.2%,其中有7.0%的学生可能有抑郁症状,有15.2%的学生肯定有抑郁症状.女生(26.1%)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男生(18.5%);从各年级来看,初三年级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最高为24.1%;有吸烟史、饮酒史和慢性疾病史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更高;睡眠质量差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差的学生的抑郁症状发生风险是睡眠质量好的学生的17.064(14.024~20.764)倍.[结论]上海地区初中生睡眠质量差和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和睡眠质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睡眠管理工作,应在关注学生睡眠的量的同时,也加大对睡眠的质的关注.

    初中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抑郁症状

    氧化应激、PSMB5、TFEB和溶酶体在亚砷酸钠致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

    汪红铃时明阳毕顶念支海燕...
    1134-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地方性砷中毒肝损伤较为严重.研究表明,氧化应激、蛋白酶体β5亚基(PSMB5)、调节转录因子EB(TFEB)和溶酶体与肝损伤有关,但它们与砷中毒肝损伤的具体联系尚不清楚.[目的]利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亚砷酸钠(NaAsO2)致大鼠肝损伤模型,检测肝组织中PSMB5、TFEB和溶酶体关联膜蛋白1(LAMP1)的表达.[方法]24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中、高浓度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染毒浓度分别为0、25、50、100 mg·L-1 NaAsO2水溶液,染毒24周.染毒结束后,麻醉大鼠取肝脏.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肝组织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4-羟基壬烯醛(4-HNE)、LAMP1、组织蛋白酶D(CTSD)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PSMB5、TFEB转录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PSMB5、TFEB、磷酸化TFEB(p-TFE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化学比色法和ELISA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染砷组大鼠肝匀浆ALP、TBA、LAMP1,中、高浓度组ALT、LPO,高浓度组4-HNE、CTSD水平均升高,而各染砷组CAT活性均降低(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各染砷组肝组织PSMB5、TFEB转录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下降(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染砷组肝组织PSMB5,中、高浓度组TFEB蛋白表达均下降,而各染砷组p-TFEB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随染砷浓度增加,TFEB蛋白表达在胞核逐渐减弱,p-TFEB蛋白表达在细胞质中逐渐增强,p-TFEB在胞核未见表达.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组织PSMB5与CAT呈正相关(r=0.818,P<0.05),与 4-HNE、p-TFEB 呈负相关(r=-0.582,r=-0.899;P<0.05);TFEB 与 CTSD、LAMP1 均呈负相关(r=-0.457,r=-0.564;P<0.05);CTSD 与 ALT、ALP 均呈正相关(r=0.529、r=0.485;P<0.05).[结论]NaAsO2长期暴露可诱导氧化应激发生,抑制PSMB5和TFEB表达,促使细胞质中p-TFEB累积增多,活性TFEB入核减少,溶酶体受损,引起肝脏损伤.

    氧化应激肝损伤溶酶体蛋白酶体B5亚基转录因子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