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与职业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吴凡

月刊

1006-3617

zazhi2@scdc.sh.cn

021-61957508,512,515,518

200052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

环境与职业医学/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源期刊。《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华东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类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3617,中国标准刊号:CN31-1879/R。《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由13名国际编委与69名中国编委及12名顾问组成。前者主要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德国等国的国际学术专家,后者主要来自中国22所大学、16所预防医学和环境科学类研究院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机构的著名学者。其中院士1名,教授65名;61.2%为博士及硕士导师。15名常务编委担任每期稿件的第五审定稿工作。每期还另设执行编委1-2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活方式与孕期女性焦虑合并抑郁状况的关联

    郑佳琦黄理瑶张妍沈梦碧...
    235-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焦虑和抑郁是孕期女性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两者通常共病发生,并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母婴结局。[目的]评估上海地区女性孕期生活方式与焦虑合并抑郁(CAD)状况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国国家出生队列(CNBC)辅助生殖技术子代胚胎源性疾病子队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流调量表》(CES-D)分别在孕早、中、晚期评估孕妇的CAD患病率。使用自制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食物摄入频率问卷》(FFQ)收集孕妇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各孕期睡眠状况、营养摄入和运动状况等生活方式信息。分别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分析孕早、中、晚期生活方式(睡眠状况、营养摄入、运动状况)与孕妇CAD状况(是/否)的横向和纵向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 2876例孕妇,在孕早、中、晚期的CAD患病率分别为 10。6%(305例)、3。6%(103例)、5。5%(159例)。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睡眠状况良好为参照,孕早、中、晚期睡眠状况不佳均与CAD患病率增加存在统计学关联,OR(95%CI)分别为 2。817(1。845~4。301)、2。840(1。855~4。347)、9。316(5。835~14。876)。以摄入频率=7次·周-1 为参照,孕早期蛋类摄入频率≤3次·周-1(OR=2。025,95%CI:1。197~3。425)及孕晚期摄入频率 4~6次·周-1(OR= 1。896,95%CI:1。117~3。216)、≤3次·周-1(OR=1。906,95%CI:1。082~3。357)均会增加CAD的患病风险(P<0。05);以运动频率>3次·周-1 为参照,孕中期从不或几乎不运动(OR=2。218,95%CI:1。220~4。035)均会增加CAD的患病风险(P<0。05)。GLMM分析结果显示,睡眠状况不佳及较低的运动频率和蔬菜、蛋类、奶类摄入频率均与CAD患病率风险增加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上海地区女性孕早、中、晚期CAD患病率呈U形分布,孕早期最高,孕中期最低。孕期较差的睡眠状况,蔬菜、蛋类、奶类摄入频率和运动频率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均可能增加CAD的患病风险。及时对孕期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和调整,将有助于降低孕期女性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进一步提升母婴健康水平。

    焦虑合并抑郁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孕妇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

    征稿启事

    242,275,封4页

    上海2~6岁肥胖/超重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物种组成的病例-对照研究

    廖萍严沁张奕何欣...
    243-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多项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上的变化与肥胖关系密切,但儿童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受到种族、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目的]在上海市 2~6岁儿童人群中进行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分析,观察肥胖/超重与正常体重儿童之间肠道微生物菌群分布特点及物种差异,探讨肥胖/超重与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关联。[方法]采集上海市 74例 2~6岁儿童粪便样本,其中肥胖/超重 18人,男性 6人,女性 12人(男女比例为 1∶2);正常体重 56人,男性 18人,女性 38人(男女比例约为 1∶2)。提取粪便样品中细菌的 16S rDNA,进行PCR扩增、文库构建和高通量测序。采用Naive Bayes算法对扩增子序列变异(ASV)的代表序列及丰度信息进行物种分类学分析(门、纲、目、科、属、种)、群落多样性(Sobs指数、Shannon指数、Shannoneven指数、Coverage指数、PD指数、主坐标分析)分析等。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P值多重检验校正、相似性分析检验等对两组进行差异分析,获得儿童肠道菌群组成分布特点及物种差异信息。[结果]共计完成74个粪便样本的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质控和过滤,获得优化序列4905306条,得到 1860个ASVs。对ASVs进行多样性数据分析,得到 8个分类学水平的物种注释结果889个。α多样性分析表明肥胖/超重儿童群落丰富度(Sobs指数)、多样性(Shannon指数)、均匀度(Shannoneven指数)、谱系多样性(PD指数)均比正常体重儿童有所上升,但是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微生物物种组成组间差异不大,未见明显聚类。从门、目、科、属四种分类学水平上对 74例样本进行物种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肠道菌群都存在一致的核心菌群结构,但是菌群组成有差异。两组间菌群组成差异表现在目、科、属这三个分类学水平上,其中厚壁菌门下的丹毒丝菌目丹毒荚膜菌科的丹毒丝菌属UCG003、链型杆菌属在OB_OW组中显著富集,且对肥胖/超重这一表型差异贡献较大[线性判别分析值(LDA)=3。72,P<0。01;LDA=3。29,P<0。05]。变形菌门下的肠杆菌目肠杆菌科未分类肠杆菌属在体重正常组中显著富集,且对体重正常这一表型差异贡献较大(LDA=3。93,P<0。05)。[结论]上海 2~6岁肥胖/超重儿童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增高,但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无差异。肥胖/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存在肠道菌群组成差异。

    肠道微生物菌群儿童超重肥胖16SrDNA测序

    电焊工金属混合暴露与肺功能关联:基于多污染物统计模型

    李悦王焕强张美辨倪春辉...
    25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电焊工接触含多种金属的电焊烟尘引起肺功能下降,既往研究多集中于单一金属与肺功能间的关联,较少关注到金属混合暴露的肺功能健康损害。[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电焊工尿液和血液中多种金属浓度与肺功能指标间的关联,探讨影响肺功能的关键金属成分,为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某造船厂电焊工和对照组工人进行问卷调查、肺功能检测,并收集尿液和血液样本。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尿液和血液中钒、铬、锰等 12种金属浓度。Spearman相关用于分析血液、尿液中金属间的关联性。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加权分位数之和回归(WQS)和贝叶斯核机器回归(BKMR)剖析金属混合暴露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一秒率(FEV1/FVC)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 445名工人,焊工组 322人(72。36%),对照组 123人(27。64%),总人群平均年龄为(37。64±8。80)岁,87。19%为男性。电焊工尿镉(0。88 vs 0。58 μg·L-1)以及血铬(5。86 vs 5。06 μg·L-1)、锰(24。24 vs 21。38 μg·L-1)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结果显示尿液和血液中金属元素间相关系数范围为-0。46~0。68。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提示电焊工尿钼与FVC、FEV1 间呈负相关;血钼与FVC、FVC%、FEV1、FEV1%以及血铜与FEV1/FVC间呈负相关。WQS结果表明电焊工血液、尿液金属混合浓度每增加 1个四分位数水平,FEV1、FVC分别平均下降 0。112 L、0。353 L,铜、锌、钒、锑等金属贡献较大。BKMR显示电焊工血液、尿液中金属浓度与FVC、FVC%、FEV1、FEV1%间呈下降趋势,单变量暴露反应-关系中血液、尿液钼浓度与FVC、FVC%、FEV1、FEV1 大致呈线性下降趋势;电焊工尿液中不同金属作用于FEV1%时,镉与锰、镍、钒间,钒与铁、钼、锌、铜间可能具有交互作用。[结论]多金属混合暴露引起电焊工肺功能下降,贡献较大的金属有钼、锑、铜和锌等。

    电焊工肺功能金属混合物多重线性回归加权分位数之和贝叶斯核机器回归

    大气PM2.5长期暴露对人群糖尿病影响及饮食因素调节作用的研究

    王金霞石运昊王栋帅董学昊...
    259-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大气细颗粒物(PM2。5)长期暴露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健康的饮食可以有效地控制空腹血糖值,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饮食因素对大气PM2。5 暴露相关的糖尿病风险是否具有调节作用。[目的]探讨大气PM2。5 长期暴露与宁夏农村地区人群糖尿病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以及大气PM2。5 长期暴露和饮食情况对糖尿病影响的交互作用。[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宁夏队列的基线调查资料,排除缺失协变量信息者,共纳入研究对象 13917人。本研究以 2014-2018年大气PM2。5 年均浓度作为长期暴露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大气PM2。5 长期暴露与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值之间的关联;按照研究对象的食用蔬菜频率、食用水果频率和咸口味进行分层,分析其对大气PM2。5 暴露相关的糖尿病风险的调节作用。[结果]13917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6。8±10。0)岁,糖尿病患病率为 9。8%。2014-2018年大气PM2。5 年均浓度为(38。10±4。67)μg·m-3。大气PM2。5 浓度每升高 1 μg·m-3,糖尿病患病风险的OR为 1。018(95%CI:1。005~1。032),空腹血糖值升高 0。011(95%CI:0。004~0。017)mmol·L-1。与食用蔬菜频率<1 次·周-3 相比,食用蔬菜 1~3 次·周-1 和≥4 次·周-1 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降低 27。1%(OR=0。729,95%CI:0。594~0。893)和 16。8%(OR=0。832,95%CI:0。715~0。971);与食用水果频率<1 次·周-1 相比,食用水果频率 1~3 次·周-1 和≥4 次·周-1 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降低16。4%(OR=0。836,95%CI:0。702~0。998)和 18。2%(OR=0。818,95%CI:0。700~0。959)食用蔬菜频率 1~3次·周-1 的人群空腹血糖值降低 0。202(95%CI:-0。304~-0。101)mmol·L-1;尚未发现咸口味对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值的影响。饮食因素及PM2。5 浓度的分层分析显示,与PM2。5 低浓度-高蔬菜摄入频率组相比,PM2。5 低浓度-低蔬菜摄入频率、PM2。5 高浓度-低蔬菜摄入频率组的糖尿病患病风险升高,OR值分别为 3。987(95%CI:2。943~5。371)和 1。433(95%CI:1。143~1。796)。与PM2。5 低浓度-高水果摄入频率人群相比,PM2。5 高浓度-低水果摄入频率人群的糖尿病患病风险升高 50。1%(OR=1。501,95%CI:1。171~1。926)。尚未发现咸口味与PM2。5对糖尿病影响的交互作用。[结论]大气PM2。5 长期暴露与宁夏农村地区人群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和空腹血糖值升高有关;增加每周食用蔬菜、水果的频率对糖尿病患病风险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对大气PM2。5 长期暴露相关的糖尿病患病风险和空腹血糖值具有调节作用。

    大气细颗粒物糖尿病空腹血糖饮食因素调节作用

    《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持续入选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266页

    氯菊酯对人小胶质细胞HMC3的毒性效应及潜在机制

    张婉莉单文琪陈超董昊炜...
    26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氯菊酯是一种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研究发现其具有潜在神经系统毒性。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天然免疫细胞,参与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目的]本研究观察氯菊酯在体外对人小胶质细胞HMC3的毒性效应,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使用 0、10、25、55 μmol·L-1 的氯菊酯染毒HMC372 h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1基因(CDK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 1A基因(CDKN1A)、细胞周期蛋白B2基因(CCNB2)、肿瘤蛋白p53基因(p53)、凋亡相关因子基因(FAS)、胱天蛋白酶 3基因(CASP3)和H2A变体组蛋白基因(H2AX)的表达。转录组测序(RNA-seq)检测 0、25 μmol·L-1 氯菊酯染毒后HMC3的差异基因和富集通路。再次使用 0、10、25、55 μmol·L-1 的氯菊酯染毒HMC372 h后,使用格里斯试剂法检测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6的分泌水平,qPCR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包括MAPK1、MAPK8、MAPK14)、IL-1β、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包括MMP1、MMP2、MMP3和MMP9)的mRNA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38(p-p38)、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IL-1β、IL-6和MM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0、10、25、55 μmol·L-1 氯菊酯染毒细胞后,HMC3在G2/M期阻滞,其中 55 μmol·L-1 氯菊酯染毒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PCR结果显示CDKN1A mRNA表达较对照组上调(P<0。05)。各组细胞凋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A-seq结果提示差异基因富集于MAPK通路。qPCR结果提示 55 μmol·L-1 染毒组MAPK1、MAPK8和MAPK14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上调(P<0。05)。Western blot发现,与对照组相比,10 μmol·L-1 氯菊酯染毒组的p-p38和p-ERK水平均升高(P<0。05),25 μmol·L-1 氯菊酯染毒组的p-ERK水平升高(P<0。05),55 μmol·L-1 氯菊酯染毒组的p-p38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染毒后的HMC3上清液中NO分泌量增加(P<0。05),IL-6的mRNA、蛋白表达和分泌量呈上升趋势,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25、55 μmol·L-1 组M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氯菊酯在体外抑制HMC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可激活MAPK通路,促进炎症因子IL-1β以及MMP1表达,可能是氯菊酯致人神经毒性的机制之一。

    氯菊酯小胶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基质金属蛋白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炎症反应

    乌鲁木齐市呼吸系统疾病空气质量健康指数的构建

    时雨武迪依里帕·依力哈木郑彦玲...
    276-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是根据空气污染和发病率/死亡率时间序列分析暴露-反应系数得出的,有助于了解空气污染对健康的整体短期影响。[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乌鲁木齐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AQHI。[方法]收集整理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7年 1月 1日—2021年12月 31日呼吸系统逐日门诊量数据、同期气象资料(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及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原始监测数据。采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构建以准泊松分布为基础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以空气污染物零浓度为基准,使用暴露-反应系数(β值)来量化不同空气污染物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就医风险的影响,建立AQHI。比较AQHI、空气质量指数(AQI)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关联性,评估AQHI预测效果。[结果]PM10、SO2、NO2、O3 浓度每增加 10 μg·m-3 在累积滞后 3d(Lag03)和累积滞后2d(Lag02)时超额就诊风险值最大,发病风险分别增加 0。687%(95%CI:0。101%~1。276%)、17。609%(95%CI:3。253%~33。961%)、13。344%(95%CI:8。619%~18。275%)、4。921%(95%CI:1。401%~8。502%),PM2。5、CO滞后效应无统计学意义。依据结果选取PM10、SO2、NO2、O3 构建AQHI。结果显示,AQHI每升高一个四分位数间距全人群、不同性别人群、不同年龄人群、不同季节就诊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风险的超额风险均高于AQI的相应指标值。[结论]乌鲁木齐市PM10、SO2、NO2、O3 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人次有影响,构建的乌鲁木齐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AQHI与AQI相比预测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更强。

    空气污染呼吸系统疾病空气质量健康指数空气质量指数日门诊人次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认知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杨晨昕王志钢吴辉
    282-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健康生活方式是影响个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促进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已成为全社会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然而,目前尚缺乏"碳达峰、碳中和"(后简称"双碳")目标背景下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认知指标体系。[目的]构建"双碳"目标背景下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认知指标体系,以期为该目标下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本研究基于健康信念模型,采用文献研究法,并结合相关政策文件,初步构建"双碳"目标背景下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认知指标体系。通过三轮德尔菲法进行指标重要性评判和筛选,最终构建该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值。此外,研究以构建的指标体系为依据,编制自评问卷,采用该问卷于 2021年 11-12月在辽宁省沈阳市通过方便抽样方式抽取200名居民开展调查,以检验该指标体系的信效度。[结果]三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 100%,专家权威系数为 0。84,Kendall's W协调系数检验提示专家意见一致(P<0。001)。最终构建的"双碳"目标背景下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认知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 4个、二级指标 8个、三级指标 35个。其中,一级指标权重从大到小分别为践行认知(0。4541)、益处与障碍认知(0。2248)、行动线索认知(0。1626)、风险认知(0。1585)。各指标评分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 0。586~0。977(P<0。01)。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 0。95,表明信度较高。专家一致认为指标条目测量内容的代表性高,可认为所构建指标体系内容效度较好。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结构效度较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双碳"目标背景下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认知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可作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认知情况有效的测评工具,为促进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与践行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碳达峰、碳中和健康生活方式德尔菲法指标体系健康信念模型信度效度

    石家庄市大气NO2短期暴露对儿童神经系统门诊量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

    梁子越陈凤格张莹康慧...
    288-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作为交通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空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氮(NO2)对神经系统具有毒性效应,但关于NO2 暴露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相关研究有限。[目的]探讨石家庄市大气中NO2 短期暴露对儿童神经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方法]收集 2013-2021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空气污染物数据、气象数据以及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系统疾病门诊量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NO2、一氧化碳(CO)的日均质量浓度以及O3 的日最大 8 h平均浓度;气象数据包括每日平均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以及日照时间。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建立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O2 和儿童神经系统疾病门诊就诊之间的关联性,并根据性别(男、女)以及年龄(0~6岁、7~14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有效儿童神经系统疾病门诊数据 154348人次,NO2 的日均浓度为49。3 μg·m-3。单污染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O2 会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门诊就诊风险,NO2 与儿童门诊就诊的关联在lag0时最高:大气NO2 暴露浓度每增加 10 μg·m-3,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就诊量增加 1。40%(95%CI:1。05%~1。74%)。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大气NO2 暴露增加了女童的神经系统疾病门诊就诊风险(ER=1。54,95%CI:1。01~2。08)以及 7~14岁年龄组儿童的神经系统疾病门诊就诊风险(ER=2。35,95%CI:1。68~3。02)。在纳入PM2。5(ER=1。96,95%CI:1。49~2。43)、SO2(ER=2。09,95%CI:1。62~2。55)、O3(ER=1。40,95%CI:1。06~1。74)后,NO2 暴露对儿童神经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全污染物模型分析结果仍具有统计学意义(ER=2。53,95%CI:1。97~3。08)。[结论]石家庄市大气NO2 短期暴露对儿童神经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为急性效应,并且具有独立健康效应,其中7~14岁儿童是NO2 暴露危害的敏感人群。

    二氧化氮儿童神经系统疾病门诊量病例交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