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与职业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吴凡

月刊

1006-3617

zazhi2@scdc.sh.cn

021-61957508,512,515,518

200052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

环境与职业医学/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源期刊。《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华东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类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3617,中国标准刊号:CN31-1879/R。《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由13名国际编委与69名中国编委及12名顾问组成。前者主要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德国等国的国际学术专家,后者主要来自中国22所大学、16所预防医学和环境科学类研究院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机构的著名学者。其中院士1名,教授65名;61.2%为博士及硕士导师。15名常务编委担任每期稿件的第五审定稿工作。每期还另设执行编委1-2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臭氧污染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基于上海市闵行区

    刘洁黄俊徐晓文甄玲燕...
    467-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近年来臭氧(O3)污染逐渐成为大气污染的首要问题,通过分析大气O3 浓度变化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系,可以为O3 污染风险评估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资料。[目的]基于上海市闵行区数据,探讨大气O3 污染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 2016年 1月 1日—2021年 12月 31日上海市闵行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大气污染物及气象资料。采用基于半泊松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讨论O3对总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及中风死亡的当日(lag0)、单日滞后(前 3日,lag1~lag3)及累积平均滞后(当日至前 3日,lag01~lag03)效应,并分不同年龄、性别、季节进行亚组分析,同时根据气温的25%分位数(P25)和75%分位数(P75)将气温分层,进行分层分析。以O3 日最大8 h平均(O3-8 h)质量浓度(浓度)每升高 10 μg·m-3 引起每日死亡风险增加的超额危险度(ER)及其95%可信区间(CI)估计O3 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效应。[结果]O3 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联在 lag2、lag3、lag02、lag03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ag03效应值最大。lag03条件下,O3-8 h浓度每升高 10 μg·m-3:心脑血管疾病总人群、男性人群、65岁及以上人群死亡风险分别增加 1。02%(95%CI:0。36%~1。69%)、1。40%(95%CI:0。47%~2。34%)、0。87%(95%CI:0。19%~1。55%);冠心病男性人群和中风总人群死亡风险分别增加 1。96%(95%CI:0。49%~3。44%)和 1。02%(95%CI:0。07%~1。98%);暖季(4月 1日—9月 30日)心脑血管疾病及冠心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 1。18%(95%CI:0。33%~3。33%)、2。69%(95%CI:0。39%~5。03%),冷季(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96%(95%CI:0。11%~1。81%);中、高气温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 1。63%(95%CI:0。32%~2。96%)、1。14%(95%CI:0。17%~2。12%)。引入其他污染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构建双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O3 对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冠心病及中风死亡风险的影响仍然稳健,与单污染物模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大气O3 污染增加上海市闵行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及中风的死亡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

    臭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死亡时间序列研究

    低温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在高速公路收费岗亭的干预效果分析

    刘松荣周世军肖燕萍周鹏...
    474-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高速公路收费站空气污染严重,收费人员存在较高的职业暴露风险,亟须研发适用于高速公路收费岗亭气载颗粒物和微生物病原体的净化方法。[目的]验证低温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对高速公路收费岗亭室内气载颗粒物和微生物的净化效果。[方法]基于对照干预实验设计,选取某高速公路收费站三个收费岗亭作为测点,开展 6 d的现场对照干预实验(无干预期:前3 d未开启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器;干预期:后3 d每天9:00-17:00开启净化器)。实验期间持续监测室内外等效直径小于 2。5 μm(PM2。5)和小于 10 μm(PM10)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每天上午(9:00)、中午(12:00)和下午(17:00),使用浮游微生物采样器采集收费岗亭室内外空气样品,分析气载细菌总数;每天 9:00-17:00采用智能中流量颗粒物采样器持续采集最外侧出站口室内的气载颗粒样品,使用基因测序分析样品内含细菌和真菌种属明细及其相对丰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干预期和无干预期室内气载PM2。5、PM10 和细菌总数的浓度差异;采用α多样性分析、β多样性分析和t检验(两组比较),比较干预期 3 d和无干预期 3 d气载颗粒样品内含细菌和真菌具体种属及样品内含典型致病细菌和真菌病原体种属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差异,以反映低温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对气载PM2。5、PM10 和微生物的净化效果。[结果]干预期室内PM2。5 和PM10 浓度及细菌总数的均值均低于无干预期室内均值(P<0。01或P<0。001);干预期 PM2。5 和 PM10 的室内浓度/室外浓度值(I/O)均低于无干预期(P<0。001);但干预期细菌总数的I/O值与无干预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午 9:00收费岗亭室内PM2。5 的平均浓度为基准,中午 12:00和下午 17:00的室内PM2。5 平均净化率分别为49。0%和 46。1%,PM10 为 49。7%和 45。4%,细菌总数为 50。8%和 49。9%。β多样性分析显示干预期和无干预期细菌种水平,真菌属水平和种水平上的物种组成成分均存在差异。与无干预期相比,干预期颗粒样品内含乳杆菌属等 10种细菌和圆酵母菌属等 7种真菌的相对丰度更低,但干预期枝孢霉科未分类属、多臂菌属和尾孢菌属真菌的丰度更高(均P<0。05)。对于典型致病菌,干预期乳杆菌属细菌和狭窄梭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 73。5%和 86。9%,干预期篮状菌属真菌降低了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对高速公路收费岗亭室内气载PM2。5、PM10 和浮游细菌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但对室内气载颗粒内含部分真菌的净化作用可能有限。

    低温等离子体收费岗亭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基因测序净化效果

    上海市浦东地区PM2.5中二噁英类化合物时空分布特征与人群健康评估

    毛婉莲贾丽娟沈晓瑜陈晓倩...
    482-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发现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显著的危害。目前对PM2。5 中具有高毒性效应的二噁英类化合物(PCDD/Fs)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研究上海浦东地区PM2。5 中PCDD/Fs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以评估人群健康风险。[方法]本研究在浦东地区设置 28个采样点,于 2022年冬季(2月)和夏季(7月)各点位各采集1个PM2。5 样品,采样时长为 24 h。通过滤膜法测定PM2。5 质量浓度(后称浓度),以同位素稀释法确定样品中 17种 2,3,7,8-氯取代的PCDD/Fs含量。比较冬季和夏季PM2。5 及PCDD/Fs的浓度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对PCDD/Fs的污染源进行溯源,并通过VLIER-HUMAAN模型评估经呼吸暴露PCDD/Fs致人群健康的风险。[结果]浦东地区 28个PM2。5 样品中,PM2。5 的浓度范围为 10~126 μg·m-3;PM2。5 中PCDD/Fs的浓度范围为58~2625 fg·m-3。冬季PM2。5 浓度(11~126 μg·m-3)高于夏季PM2。5 浓度(10~60 μg·m-3)。冬季PM2。5 中PCDD/Fs浓度范围为 58~2625 fg·m-3,选择世界卫生组织毒性当量因子,对应的毒性当量(WHO-TEQ)浓度范围为2。99~40。97 fg·m-3;夏季PCDD/Fs浓度范围为72~446 fg·m-3,对应的WHO-TEQ浓度范围为 2。66~16。61 fg·m-3,夏季PM2。5 中PCDD/Fs明显低于冬季。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冬季浦东地区PM2。5 中PCDD/Fs主要受到垃圾焚烧源的影响,而夏季的污染来源主要是交通源。对居民的呼吸暴露量评估发现,冬夏季儿童暴露量明显高于成人,表明儿童更易受空气污染物的影响。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R)都小于 1,而致癌风险指数(CR)在 8。41×10-8~2。35×10-6 之间。在冬季,4个点位的CR略高于 1×10-6,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结论]浦东地区PM2。5 中PCDD/Fs的污染水平整体较低,但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垃圾焚烧和交通源为浦东地区PM2。5 中PCDD/Fs主要污染源。虽然PM2。5 中PCDD/Fs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较低,但冬季某些点位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进一步监测和控制。

    浦东二噁英类化合物暴露风险健康风险细颗粒物来源分析

    职业倦怠在职业紧张和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以上海闵行研发型企业员工为例

    孙艺璇尉敏琦赵秋雯杨金凤...
    48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企业职工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情况日益严重,其对职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值得关注。[目的]厘清研发型企业职工主观幸福感、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的现状、分布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期帮助职工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上海市闵行区选取 7家含有研发部门的企业的 3366名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WHO-5)调查研究对象的幸福感水平,得分范围为 0~25分,总分越高反映幸福感水平越高;以简明职业紧张问卷(JDC)中文版、职业倦怠通用版量表(MBI-GS)中文版调查研究对象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水平;并以幸福感、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得分作为数值变量纳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研发型企业职工主观幸福感得分为 13。30±6。09。职业紧张得分为 1。12±0。45,存在职业紧张的职工占比为 44。4%。职业倦怠得分 2。18±1。12,存在职业倦怠的职工占比 70。9%,存在重度职业倦怠的职工占比 11。7%。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籍、工龄、工作性质的研发型企业职工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龄、工作性质的研发型企业职工职业紧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籍、工龄、工作性质的研发型企业职工职业倦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发型企业职工主观幸福感与职业紧张得分呈负相关(r=-0。1747,P<0。01),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得分呈负相关(r=-0。2987,P<0。01),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得分呈正相关(r=0。3342,P<0。01)。研发型企业职工职业倦怠在职业紧张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成立,且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2。5%。[结论]研发型企业职工职业倦怠在职业紧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部分中介作用,降低职业倦怠水平将有助于缓解职工职业紧张,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中介效应研发型企业

    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植物性食物摄入与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联

    徐铭婧应涛朱洋何更生...
    497-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现阶段,生活方式干预或饮食调整目前仍然是2型糖尿病(T2D)一级预防和管理的基石。[目的]探究植物性食物摄入与T2D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系基于上海社区自然人群队列(SSACB)松江区居民开展的前瞻队列研究。基线调查时用经验证的食物频率问卷评估不同类型食物摄入状况并计算植物性膳食指数(PDI)、健康植物性膳食指数(hPDI)和不健康植物性膳食指数(uPDI),借由绑定了居民医疗保险卡的电子信息系统获取队列建立后经医生诊断[空腹血糖≥7。0 mmol·L-1 或 2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1。1 mmol·L-1 或糖化血红蛋白≥6。5%或具备典型的高血糖(危象)症状及随机血糖≥11。1 mmol·L-1]的或存在用药记录的新发糖尿病病例。采用多因素校正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膳食摄入与T2D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队列中共有 29016名松江区居民被纳入分析[基线年龄的x¯±s为(55。3±11。6)岁],截至2022年 9月 21日,中位随访时间 5。688年。结果显示,当地居民植物性食物(未加工)摄入与新发T2D呈负相关[HR(95%CI):0。983(0。969~0。998)];其中,植物性食物每日摄入量最低四分位数组(<500。9 g)的 T2D发生风险高于每日摄入量最高四分位数组(≥859。3 g)[HR(95%CI):1。250(1。012~1。544)];未发现动物性食物[HR(95%CI):1。006(0。987~1。026)]和加工食品[HR(95%CI):0。978(0。944~1。014)]摄入与T2D发生风险相关。用等量(50 g)的植物性食物替代动物性食物[HR(95%CI):0。982(0。968~0。996)]或加工食品[HR(95%CI):0。983(0。969~0。998)],T2D的发生风险下降。此外,居民PDI(P非线性=0。023)、hPDI(P非线性=0。016)与新发T2D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结论]植物性食物,特别是健康植物性食物摄入与新发T2D风险降低相关。

    植物性食物植物性膳食指数2型糖尿病队列研究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在华外籍人员健康相关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

    赖嘉怡武会栓金克峙
    505-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一带一路倡议促进跨国流动人口增长,我国尚缺乏在华外籍人员健康相关预防行为的研究,而公共卫生事件凸显相关影响因素。[目的]初步分析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影响在华外籍人员预防行为的因素,并探讨积极性和自我效能在卫生服务满意度与预防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为该方向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于 2023年 7月通过滚雪球抽样法对华东某市外籍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基于保护动机理论,采用自我效能量表、积极性量表、预防行为量表和卫生服务满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估量表信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效度检验和路径分析,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同时采用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共回收问卷 187份,有效问卷 180份。自我效能量表、积极性量表和预防行为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 0。904、0。784、0。821。外籍人员自我效能、积极性、预防行为、卫生服务满意度得分的M(P25,P75)分别为 32(27,35)、29(25,30)、17(14,20)、4(3,5)。不同宗教信仰、地理位置和经济体来源的外籍人员预防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分析显示,卫生服务满意度、积极性和自我效能对预防行为有正向直接影响(P<0。05),且积极性和自我效能在卫生服务满意度与预防行为间存在多重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积极性和自我效能介导的 3条路径中介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总间接效应为 0。316(95%CI:0。180~0。466),中介效应占比为 61。2%。其中,卫生服务满意度→积极性→预防行为路径的中介效应最大,效应值为0。167(95%CI:0。046~0。335),占总效应值的32。4%。[结论]今后在华外籍群体预防行为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应关注原籍国地理位置、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社会人口学因素的影响,同时,综合环境因素、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来研究预防行为的路径关系。

    外籍人员预防行为卫生服务满意度积极性自我效能预调查

    列车乘务员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应对策略的中介作用和内在投入的调节作用

    李虹静申希平薛颖
    512-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职业紧张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列车乘务员作为职业紧张的高危群体,其睡眠质量对于道路交通安全意义重大。[目的]探讨职业紧张影响列车乘务员睡眠质量的方向和程度,分析应对策略和内在投入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方法]2022年7月1日—7月31日,整群抽取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3个机务段的6219名列车乘务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个体应对能力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其职业紧张、内在投入、应对策略、睡眠质量进行线上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Process V3。3宏程序插件构建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模型,使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共发放问卷 6219份,回收有效问卷 5738份,有效回收率为 92。27%。列车乘务员职业紧张评分为(1。22±0。29)分,内在投入评分为(16。38±3。55)分,应对策略评分为(50。00±10。00)分,睡眠质量评分为(11。51±3。95)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紧张与内在投入和睡眠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0。435、0。321,P<0。01),与应对策略得分呈负相关(r=-0。286,P<0。01);内在投入与睡眠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0。367,P<0。01),与应对策略得分呈负相关(r=-0。210,P<0。01);应对策略与睡眠质量得分呈负相关(r=-0。244,P<0。01)。职业紧张可以正向预测列车乘务员的睡眠质量(b=3。658,t=21。177,P<0。001);应对策略在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量为 0。581,占总效应的 15。88%;内在投入在"职业紧张-应对策略-睡眠质量"这一中介过程中的前半部分调节作用显著(P<0。001)。[结论]职业紧张通过应对策略的中介效应对列车乘务员的睡眠质量产生影响,且该中介路径的前半部分受内在投入的调节。

    职业紧张睡眠质量应对策略内在投入列车乘务员

    《环境与职业医学》创刊40周年之"卓越贡献编委""杰出审稿人"获奖名单

    《环境与职业医学》编辑部
    518页

    接噪工人自感噪声强度与睡眠质量的关系——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

    王莉黄磊马景璇曾钶惟...
    519-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环境噪声暴露与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研究早有相关报道,自感噪声强度不仅与环境噪声暴露有关,还能体现个体对噪声的易感性,但目前关于自感噪声强度与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研究少有报道,负性情绪是否在自感噪声强度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尚不清楚。[目的]分析接噪工人负性情绪(焦虑、抑郁和紧张)在自感噪声强度和睡眠质量间的中介作用,为改善由噪声暴露导致的心理问题及睡眠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于 2023年 5-6月选取成都某大型装备制造厂的接噪工人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自我报告的噪声强度作为自感噪声强度数据;睡眠质量由夜晚睡眠时长、自觉睡眠质量和睡眠相关症状 3个指标进行综合反映;使用焦虑-抑郁-紧张量表(DASS-21量表)调查该接噪工人的焦虑、抑郁和紧张情况。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负性情绪(焦虑、抑郁和紧张)在自感噪声强度和睡眠质量间的路径关系。[结果]649名接噪工人的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3。1%(215/649),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6。0%(169/649),紧张症状检出率为 14。0%(91/649)。接噪工人自感噪声强度与睡眠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0。218,P<0。001),自感噪声强度与负性情绪(焦虑、抑郁和紧张)呈正相关(r=0。167、0。145、0。167,P<0。001);睡眠质量得分与负性情绪(焦虑、抑郁和紧张)呈正相关(r=0。512、0。447、0。513,P<0。001)。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该接噪工人以焦虑、抑郁和紧张为特征的负性情绪在自感噪声强度和睡眠质量之间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β=0。123,P<0。001),接噪工人的自感噪声强度与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存在自感噪声强度→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的作用路径(P<0。001),中介效应占比为42。71%。[结论]该制造业接噪工人的焦虑、抑郁及紧张的检出率较高,以焦虑、抑郁和紧张为特征的负性情绪在自感噪声强度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噪声自感噪声强度负性情绪睡眠质量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

    《环境与职业医学》创刊40周年之"高质量论文"获奖名单

    《环境与职业医学》编辑部
    5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