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与职业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吴凡

月刊

1006-3617

zazhi2@scdc.sh.cn

021-61957508,512,515,518

200052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

环境与职业医学/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源期刊。《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华东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类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3617,中国标准刊号:CN31-1879/R。《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由13名国际编委与69名中国编委及12名顾问组成。前者主要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德国等国的国际学术专家,后者主要来自中国22所大学、16所预防医学和环境科学类研究院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机构的著名学者。其中院士1名,教授65名;61.2%为博士及硕士导师。15名常务编委担任每期稿件的第五审定稿工作。每期还另设执行编委1-2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武汉市昼夜温差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住院量的影响

    吴亚静刘星媛秦孟雪杜雅婷...
    898-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昼夜温差(DTR)与老年人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但是缺少关于DTR与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IHD)的研究.[目的]探究DTR对武汉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IHD每日住院量的影响.[方法]获取 2017年 1月 1日至 2018年 12月 31日期间武汉市全部二级及以上医院IHD老年住院患者信息和同期气象数据及空气污染数据,根据每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计算每日DTR.采用基于类泊松分布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DTR与 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住院的关联.以DTR的第 1百分位数(P1:1.8℃)、第 5百分数(P5:2.9℃)、95百分位数(P95:14.3℃)和第 99百分位数(P99:16.2℃)来评估极端DTR对武汉市 60岁及以上老年人IHD住院的影响.进一步根据性别、年龄(60~74岁和≥75岁)、不同亚型(急性IHD和慢性IHD)进行分层,分别分析DTR对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亚型IHD住院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武汉市2017年至2018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首次IHD住院病例64212例.武汉市DTR与老年居民IHD住院风险累积滞后 7 d的暴露-反应关系呈现"J型"分布,最适DTR为5.0℃,DTR越大,滞后时间越长,老年人因IHD住院风险越高.极高DTR(P99:16.2℃)在暴露当天(lag 0)效应明显,滞后 7 d时的累积效应达到 1.58(95%CI:1.25~1.99).DTR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IHD和不同亚型IHD的总体影响与总人群呈现相似特征.与急性IHD(RR=1.29,95%CI:1.04~1.61)相比,高 DTR对慢性 IHD住院的影响更大(RR=1.46,95%CI:1.20~1.79).在累积滞后 7 d时,60~74岁老年人(RR=1.78,95%CI:1.30~2.42)比≥75岁(RR=1.35,95%CI:1.08~1.70)老年人IHD住院受高DTR的影响更大.[结论]高DTR能显著增加老年人IHD住院风险,慢性IHD患者和 60~74岁的老年人受到高DTR的影响更为明显.

    老年人昼夜温差缺血性心脏病分布滞后非线性住院风险

    2014-2022年南京市生活饮用水中化学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

    郑雨虹张景山陈春静葛明...
    905-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生活饮用水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健康风险.[目的]评估南京市2014-2022年生活饮用水中化学污染物致癌与非致癌健康风险.[方法]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及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南京市 2014-2022年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开展水质常规指标监测.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估饮用水中砷、镉、铬(六价)、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铝、铁、锰、铜、锌共 16种化学物质通过不同途径(饮水摄入、经皮肤接触)在不同人群(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和儿童)中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并对不同地区(城市、农村)、水期类型(枯水期、丰水期)和水样类型(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南京市 2014-2022年共监测生活饮用水水样 4198份,包括出厂水 483份,末梢水3313份,二次供水 402份,所有指标合格率均在 99%以上.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砷和铅的非致癌风险/致癌风险分别从 2015年和 2016年开始上升,连续 3年和 4年维持相对较高水平,于 2018年和 2020年起下降后保持平稳;镉的致癌风险远高于其他化学物,且除了2018、2019年之外风险均大于 1.00×10-4.不同人群(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和儿童)在不同暴露方式(饮水摄入和经皮肤接触)下饮用水非致癌风险均小于 1;但饮水摄入致癌风险值大于1.00×10-4,其中不同人群饮水摄入镉的致癌风险均大于 1.00×10-4.不同人群比较,儿童饮用水致癌/非致癌风险均为最高;不同途径比较,饮水摄入的致癌/非致癌风险均高于经皮肤接触.饮用水致癌/非致癌风险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饮用水中砷、镉的致癌/非致癌风险高于农村(P<0.05);丰水期砷、三氯甲烷的致癌/非致癌风险高于枯水期(P<0.05);镉在不同类型水中的致癌风险无论是否有差异,均>1.00×10-4;而其余化学物质在不同水样类型中的健康风险各有不同,但均在风险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南京市 2014-2022年生活饮用水中化学污染物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总体呈现下降或平稳趋势.16种化学物质中,除镉的致癌风险超过美国环保署推荐的可接受范围,其余化学物的致癌/非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在今后饮用水风险管理中应对镉给予重点关注.

    生活饮用水化学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

    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对糖尿病小鼠糖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和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

    隋春红何岩涛徐亚维纪朋艳...
    911-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CIHH)能有效改善 2型糖尿病(T2DM).其过程是否与糖代谢关键酶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这一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有关尚待明确.[目的]研究CIHH对T2DM小鼠糖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和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探讨CIHH调节糖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常压常氧对照(NN/CON)组、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干预对照(CIHH/CON)组、常压常氧糖尿病模型(NN/DM)组、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干预糖尿病模型(CIHH/DM)组.高脂高糖饲料喂养NN/DM组和CIHH/DM组小鼠 7周后,连续 5 d按每天40 mg·kg-1(以体重计)剂量腹腔注射50 mmol·L-1 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2DM小鼠模型.CIHH/DM组和CIHH/CON组小鼠每天按模拟 5000 m海拔低压低氧干预 6 h,NN/DM组和NN/CON组小鼠一直处于常压常氧环境中,连续 4周,期间检测血糖变化.CIHH干预实验后评估小鼠葡萄糖耐受性和胰岛素敏感性,测定小鼠肝中糖酵解关键酶葡萄糖激酶(GK)、丙酮酸激酶(PK)和糖异生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的酶活力、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水平.[结果]与NN/DM组相比,CIHH/DM组小鼠在CIHH干预第 25天后血糖降低(P<0.05).NN/DM组和CIHH/DM组小鼠均呈现糖尿病性耐量曲线,但CIHH/DM组曲线下面积(AUC)低于NN/DM组(P<0.05).与NN/DM组相比,CIHH/DM组小鼠血清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降低(P<0.05),肝 GK和 PK酶活力升高且基因 mRNA表达上调(P<0.05),PEPCK和G6P酶活力下降且基因mRNA表达下调(P<0.05).各组小鼠肝GK、PK、PEPCK和G6P基因启动子区域DNA平均甲基化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与mRNA表达的关联性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IHH干预可降低T2DM小鼠血糖,改善葡萄糖耐受性和缓解胰岛素抵抗,协调调控糖代谢关键酶活力及其基因mRNA表达,但上述现象与这些糖代谢关键酶基因的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水平无关.

    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干预糖尿病葡萄糖代谢关键酶DNA甲基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人体尿液中12种农药代谢物

    陈玉婕邓淑铃周永林张昊...
    919-92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等农药应用广泛,环境介质和食品摄入等多途径暴露所导致的人体健康危害不容忽视,有必要基于农药暴露生物标记进行人体内暴露研究,以客观评估人体农药暴露情况.[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测定尿液中 12种农药代谢物(5种有机磷农药代谢物、4种拟除虫菊酯农药代谢物、2种苯氧乙酸除草剂和1种杀虫剂)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方法.[方法]将尿液样品酶解过夜后,经Oasis HLB 96孔固相萃取提取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 143份普通人群的尿液样品,考察方法的适用性和了解农药的暴露情况.[结果]12种目标物均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 0.999;方法 检出限为0.02~0.19 μg·L-1,方法定量限为0.06~0.27 μg·L-1.在低、中、高3个浓度加标水平下,方法的回收率在84%~112%之间,日内精密度为0.43%~9.6%,日间精密度为1.6%~9.7%.基于本方法,测定了143份江苏地区的尿液样品,除N,N-二乙基甲苯胺(DEET)外的其他11种农药均有检出.[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具有检出限低、重复性好、通量高的特点,适用于大批量人体尿液样品中 12种农药暴露的定量检测,可为农药的内暴露监测和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农药代谢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尿液人体生物监测内暴露

    高温和干旱事件对传染病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迪迟晓妮黄子珊姚怡禛...
    925-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随之增加,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状况.本综述系统收集 2000年至 2023年国内外相关研究 87篇,以传播途径分类,分别就高温、干旱以及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对介水和食物传播性、虫媒传播性、空气传播性和接触性传染病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高温能使介水和食物传播性传染病中的感染性腹泻病(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传染性胃肠炎,虫媒传播性传染病中的登革热、寨卡病毒(ZIKV)病、基孔肯雅热、疟疾、西尼罗河热和裂谷热,空气传播性疾病中的流感样疾病、甲型流感、麻疹和腮腺炎,和接触性疾病中的艾滋病、血吸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风险升高;干旱致使介水和食物传播性传染病中的霍乱、大肠杆菌感染、轮状病毒感染和戊型肝炎,虫媒传播性传染病中的恙虫病、血吸虫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和西尼罗河热,空气传播性传染病中的流行性脑膜炎、百日咳、麻疹、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接触性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的感染风险升高;随着全球变暖高温干旱复合事件发生频率将大幅增加,其对人类健康造成损害往往超过了单独高温或干旱事件的影响,但鲜有研究量化其对传染病的影响.上述关联可能通过气温和降雨对传染病病原体、传播媒介、人群易感性、公共卫生服务、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介导.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干旱复合事件频发,其健康效应值得关注,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提高气候变化对传染病影响的认识,提高应对气候变化下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能力.

    气候变化高温干旱复合事件传染病

    脂质代谢和脂类营养干预在儿童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沈嫣然毕心语龚阳奕宋恩名...
    934-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癌症是儿童时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患儿往往面临巨大的疾病负担.脂质代谢重编程是肿瘤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其在理解肿瘤发生机制、寻找治疗手段、改善预后等方面都具有研究意义.然而,与成人癌症相比,儿童癌症相关的脂质代谢和脂类营养干预研究十分有限.本文着重介绍了当前儿童癌症中脂肪酸、胆固醇以及磷脂的代谢特性,并讨论了主要脂类饮食模式(如高脂、生酮、地中海饮食等)与儿童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本文同时指出了在脂质代谢的机制以及主要脂类饮食模式的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包括研究深度、实验设计、样本量等方面有待完善.因此,我们期望未来能在儿童癌症领域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基础科学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脂类营养在预防和治疗儿童癌症中的重要作用.

    脂质代谢儿童癌症营养干预

    产前双酚S暴露对子代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毛鸿羽张超郝加虎
    941-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酚类物质广泛应用于聚碳酸酯和塑料的制造.随着双酚类物质的典型代表——双酚A(BPA)的限用、禁用,双酚S(BPS)作为BPA的主要替代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聚合物的制造.人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暴露于BPS,在食品、环境和人类血液及排泄物中均可检测到BPS.对BPS安全性的关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对孕妇与胎儿而言.多项研究结果支持产前接触BPS会对子代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尤其是产前BPS暴露可能会影响母体及子代的代谢平衡,增加子代脂质代谢异常的风险.本文总结了有关BPS暴露与脂质代谢异常的研究结果.此外,本文还探讨了BPS作用的潜在机制,包括其可能通过对激素受体的干扰、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PPARγ)、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及表观遗传效应等方面来影响脂质代谢.这些发现强调了对BPS及其潜在影响进行更深入研究的重要性,以更好地了解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提供依据,减少BPS暴露的风险.

    双酚S双酚替代物孕期暴露脂质代谢公共卫生措施

    纳米氧化铈对雄性生殖系统毒性的研究进展

    宇文斌贾泽涵张芸怡郑雯雯...
    947-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氧化铈(CeO2 NPs)作为稀土中丰度最高元素的氧化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工业生产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我国是稀土资源与生产大国,CeO2 NPs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被愈加关注.针对CeO2 NPs可能的健康风险,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其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特别是对生殖系统的影响.雄性生殖系统不仅负责生产精子,调节睾丸激素的分泌,还对维持男性性征和性功能有着关键作用,受到任何不良影响都可能导致生殖能力下降和生殖功能障碍.一些研究已经表明,长期暴露于CeO2 NPs环境中可能会导致雄性动物性腺损伤、性激素紊乱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CeO2 NPs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潜在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从生精细胞、精子结构、血睾屏障、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附睾的功能变化等方面综述了CeO2 NPs的雄性生殖毒性,并分析了CeO2 NPs的理化参数,包括粒径大小、物理形状对雄性生殖系统毒性的影响作用,为CeO2 NPs的安全生产和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纳米氧化铈生殖毒性理化参数睾丸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微波辐射致免疫系统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

    岳三亚王蓉王宇桦李静...
    95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波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在带给人类便利的同时也对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免疫系统作为机体的重要保护屏障,也是微波辐射的敏感靶标之一.人群调查和实验研究发现微波辐射通过影响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对免疫功能产生负面效应,然而其损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基于微波辐射和免疫系统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微波辐射对先天性免疫的损伤效应,其可通过损伤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造成机体先天性免疫功能的异常;叙述了微波辐射对适应性免疫的损伤,其可通过影响T细胞增殖、成熟活化、以及T细胞亚群分布而损伤细胞免疫应答,也可通过影响B淋巴细胞蛋白质表达、发育期B细胞的成熟以及B细胞的数量进而导致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损伤.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与免疫相关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认为微波的免疫毒性与防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今后的实验研究应采用更贴近人类生活工作实际的实验参数,重视多种频率微波复合暴露损伤免疫系统的效应规律,采用规范统一的实验方法和更先进的实验技术进一步明确微波辐射对免疫系统影响的效应趋势及确切机制,为微波辐射免疫损伤效应的有效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微波辐射免疫系统先天性免疫适应性免疫损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