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励耘语言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励耘语言学刊
励耘语言学刊

半年刊

励耘语言学刊/Journal Academic Journal of LIYUN(Language Volume)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刘博平家世生平考辨

    卢烈红邓盼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就关于刘赜(博平)家世生平的一些说法进行考辨,匡谬补阙.刘博平的出生时间是1891年农历五月八日、公历6月14日,不是6月1日;他原名文汉,后来才改名赜;他的祖父刘燡是在1891年农历四月十三日病逝于常德知府官署,不是1891年农历五月初八日逝世于洞庭湖牛鼻滩舟中;刘燡是光绪十年《黄州府志》编纂工作的实际主持人之一,应享有该书主要编纂者署名权;叶圣陶从武汉大学辞职与"恒言"风波、与刘博平并没有直接关系;刘博平被增补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是在1956年,不是1957年,他只当选过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没有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刘赜刘博平家世生平匡谬补阙

    章太炎《春秋左传读》引钟鼎文字考论

    苏天运
    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般认为,章太炎先生对出土文字材料持较为保守的态度.但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受时代氛围、学术师承的影响,太炎先生在早期的学术实践中对钟鼎文字进行了一定的引证和运用.我们即以章太炎的《春秋左传读》为研究对象,详尽考察其中钟鼎文字的材料来源及所发挥作用,并尝试对其运用得失进行评价.此外,我们通过太炎先生其他学术著作中的相关材料、论述,还能够看到其前后部分材料观点上的延续性,以及推测他对钟鼎文字等出土材料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

    章太炎《春秋左传读》钟鼎文字

    老官山医简《六十病方》字义拾渖

    孟蓬生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拟对老官山医简《六十病方》中三个字的意义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如下:1."漒取其汁"的"漒"即《说文解字》的"滰"字,其义为"过滤",与见于汉代药学著作的"齐(济)"、"溍"、"浚"、"浞"、"灑"等字同义.2."三(奶)煮之"之"(奶)"即《说文解字》的"洏",其义为"温暖",与"三温煮之"之"温"同义.3."赤沦"之"沦"即"淋(痳)"之借字,训"小便难".

    老官山医简六十病方文字考释

    冯桂芬《段注考正》"不知段氏何据"试析

    鲁一帆
    2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清代订补《段注》的著述中,冯桂芬《段注考正》是一部力作,其主要内容在于考订《段注》引书的篇目、字句等的漏略与讹误之处.冯书影响较大,颇受学者好评.由于段氏引书时常常改易原文而不注明出处缘由,冯氏《段注考正》中未能探其所本而以"不知段氏何据""段所据不知何本"等表述者共八十余条.本文择其可考者三十七条略作考证,以补冯书之憾.

    段注考正引书不知何据考证

    战国秦楚用字义符的区系差异与形成过程

    何余华
    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楚两系文字初则同源,继则异流,战国时期两系或同系文字的字词对应关系错综复杂,普遍存在同词异字、异字同词现象.通过广泛构形系联,深入比较战国时期秦楚两系文字的用字差异,发现秦楚文字在义符选用上存在区系差异,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字使用习惯和社会文化理念.秦楚用字义符的区系差异经历了逐渐发展的过程,楚系用字的义符实现了表义功能的扩展、泛化和强化,也是特定地域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字词关系义符表义功能用字

    古文字借义分化淘汰表意初文的现象

    陈青
    5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字从假借泛滥的阶段到确立形声系统,主要是通过"分化"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借义分化"往往淘汰原有的表意初文,其中包括单纯的表意初文,也包括"声化"了的表意初文.这种现象贯穿了汉字构造的表意、假借和形声"三书",集中反映了三者的嬗递关系.它推动汉字的形声化向高级形式发展,保持并发展了汉字的表意性,增强了汉字的系统性,具有特殊的汉字史意义.

    汉字分化借义分化表意初文通假

    汉字演变中的扩散现象——以"木""(—)"为例

    常广宇
    6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字形体的演变有时是不同步的,这种不同步在同源性演变和隶合中均有表现.本文借鉴历史语言学中的词汇扩散理论,以秦汉出土文字中的"木"和"(—)"为例做了探讨;分析了"木"在历时演变中不同分布条件下的不同表现,从扩散的角度描写了"木"的隶变过程;考察了"(—)"笔形的演变,从扩散的角度分析了隶合现象.最后,对汉字演变扩散的原因做了简要概括.

    汉字隶变扩散隶合

    《重编广韵》支齐灰韵"重编"探赜

    李子君申倩
    7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洪武正韵》两经纂修,亦多未善,支、齐、灰三韵配伍尤甚.《重编广韵》用传统字母及等第标注小韵,使七十六韵本《洪武正韵》焕然有序.兹以《重编广韵》支、灰、齐三韵为例,探赜重编《洪武正韵》《广韵》的语音对应规律,剖判支、灰、齐三韵重编之得失,藉以彰显《重编广韵》之学术价值.

    《重编广韵》《洪武正韵》《广韵》支齐灰韵重编

    词汇扩散与文白层次:潮汕闽语中的浊去归上现象

    黄瑞玲
    9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潮汕闽语中古去声字进行了穷尽性调查,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已有研究成果剖析浊去字中的语音层次.结合19世纪潮汕闽语文献(Fielde 1883;William 1883;Lim 1886)中的去声字读音来看,潮汕闽语浊去归上现象既与词汇扩散有关,也是文白层次对立的结果.词汇扩散仅在浊去字的文读层中有所体现且至迟于十九世纪发生了中断,目前浊去字中的阳去阳上两读现象,主要揭示的是文白层次之间的对立关系.

    潮汕闽语浊去归上词汇扩散文白层次

    东皋心越琴谱日汉对音的语音特点与音系性质

    姜复宁
    11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江户时代禅僧东皋心越向日本学者传授琴曲时留下的琴谱使用 日语片假名为中文曲词标注了汉语"唐音",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明清南方官话语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归纳出此书的声母、韵母特点,并对其中部分受到 日语、汉语音系差异而导致的不能反映汉语实际的特殊语音现象进行讨论、离析,进而分析其与杭州音、南京音的关系.认为此书是以当时的杭州语音为基础、又出于扩充受众群体目的而加入通语成分,最终形成的特殊复合音系.

    东皋心越琴谱日本唐音杭州音南京音音系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