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沂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沂大学学报
临沂大学学报

王勇

双月刊

1009-6051

lysyxb@163.com

0539-2060291

276005

山东省临沂市双岭路中段

临沂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nyi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读者对象为大专院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办刊宗旨是:坚持双百方针,立足理论前论,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关注学术热点,突出教育性、师范性、地域性特色,展示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旨在推动学术文化交流,竭诚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哲学逻辑——基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张海防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的原因,在海德格尔看来,具有"大道"和"开辟道路"的意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形式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质料因、中国力量之动力因、人类文明新形态之目的因,而且最终要复归于"四因"之中,建成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之新".在"四因"关系中,目的因是潜在形式的实现,动力因又往往受到目的因的制约,因此"四因"又可简化为质料因和形式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由此可被归结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出发,又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中去,并使之发生质变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亚里士多德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中的印度角色分析

    宋海洋
    1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 2013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被正式提出和推动以来,印度一直保持高度的关注和警惕,其立场也从初始的欢迎到逐渐的冷淡乃至于如今的搁置.印度之所以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持消极立场,是因为印度认为中国倡导的这条经济走廊有地缘政治因素,担心走廊的建设将损害印度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削弱印度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影响.为了阻遏和反制这一走廊,莫迪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举措,提出印度版的互联互通倡议、推行"邻国优先"政策、采取外交上的合纵连横等.印度政策的目标在于维护其战略利益,遏制中国在南亚和东南亚日趋上升的影响力,塑造有利于本国的战略环境.印度的消极立场必然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推进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使得南亚地区形势更加复杂,安全困境加剧,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断.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印度东北邦孟加拉国缅甸

    隐藏的市场壁垒:科技产品市场中的新竞争范式——以阿斯麦光刻机为例的市场壁垒新表现

    张郁
    3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其支撑下的经济社会也会有相应变化.从极紫外光刻机制造商阿斯麦的制造经营模式出发,分析科技产业市场新竞争范式,发现市场上涌现出的技术壁垒、以生产要素为内容的市场壁垒,以及因股权持有、投资等因素联结形成以企业联盟为核心的身份壁垒,共同构筑了光刻机行业市场的高墙壁垒,它们是反垄断法视角中市场的"小院高墙",成为包括我国企业在内的竞争者难以参与竞争的最大制约因素.拓展到科技产品市场,从反垄断法的角度,分析这些壁垒的危害、阿斯麦光刻机的竞争范式和市场格局产生的启示,探讨新质生产力市场法律监管的新动向,并提出相应建议.

    科技产品市场竞争范式技术壁垒市场壁垒阿斯麦光刻机

    齐鲁文化与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融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山东实践

    王坤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鲁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诚立身,以信为重,注重立身行事的基本规范;立德修身,守礼尚德,形成德治教化的化人机制;清廉敬业,依法而治,彰显清风正气的法治纹理;天下大同,大道之行,蕴藏以人为本的善治之钥;举贤尚功,尊才崇智,内嵌爱才惜才的人才观念.山东省坚定践行文化"两创",深入挖掘齐鲁文化蕴藏的治国理政智慧,将其融入基层治理的各环节、各领域,在助力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上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这些探索也存在一些障碍制约,需要从挖掘传承治理要素、扩大治理场景运用、加大资源开发利用、提升治理品牌价值等方面下功夫,努力使齐鲁文化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齐鲁文化基层治理现代化

    新时代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的特征、突出问题与治理路径

    齐鹏
    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是社会救助系统为困难群众提供的保障,能够很好地满足困难群众的需要,并能在心理上为他们带来积极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新时代,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具有鲜明特征:人民性发展理念更加突出、包容性保障服务更加完善、均衡性协调能力更加健全、共富性实践价值更加显著.对标这些特征,我国当前社会救助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社会救助扩围提标动态推进机制、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多样化发展、构建城乡区域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均衡发展机制、打造基层社会救助"双支型"专业化服务队伍、加强社会救助管理整合与服务的多元化协调及提升社会救助制度的法治化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的综合保障能力.

    新时代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综合治理

    农业社会化服务如何影响小规模家庭农业——以农机服务业为例

    刘旭阳
    6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农机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者通过取代家庭劳动力投入,在农业总收入中占有一定份额,实现了对小农户农业收益的部分占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本质是农业生产资料的日益商品化,工业资本通过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步实现了对农业生产过程及不同环节的渗透和控制,进而获取农业剩余,实现积累,但这却使小农户在农业收入分配中日益被边缘化,越来越无法依靠土地维生,不得不在非农领域出卖劳动力过活,其表面上是"自由地"选择了收益更高的务工活动,实质上是逐渐从农业中被排挤出去.因此,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存在挤压小农生计的情况.鉴于此,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的同时,应采取措施遏制资本对农业剩余的过度切割,保护好小农户的利益.

    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机服务业占取主义小农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指向与实践路径

    张翠芹赵长芬
    8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它以特有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头活水"、价值引领、道德滋养、精神动力多维度的价值指向.传统文化中的"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的治理原则、"厚德载物"的修身之道及"天人合一"的共同体理念,与当前乡村振兴的主体性理论、乡村善治、乡村新风尚和乡村新和谐高度契合.这种契合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能.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通过创新驱动、"三治融合"、和谐共生、广聚英才、多措并举等实践路径,构建"物心俱丰"的现代化乡村空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发展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这既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价值指向实践路径

    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者能力提升项目的实施研究

    高鉴国王凤华邵金华
    9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循证干预中保障实施质量有利于提高项目成效的可靠性.通过报告一项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者能力提升项目(ACE-LYNX)的实施过程与结果,以呈现实施研究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应用RE-AIM框架的实施维度(保真、调适、采用),通过对四种工具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混合方法研究,以评估项目发送、接收和执行的过程和结果.研究发现ACE-LYNX项目实现较高质量的实施,但干预模型不同过程的发送以及不同团队的实施和受训者反馈存在差异,其中项目预先制定的保真策略和情境化调适促进了实施和干预成效.整合性循证干预项目需做出更细致、更具针对性的实施管理策略,并重视不同模块之间、不同实施站点之间的平衡.这为跨专业和跨文化的干预项目提供了多方面的知识转移经验.

    高校心理健康干预实施研究保真与调适项目评估

    "生态位"视角下短视频平台内容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吴布林孔晓璇王秋梅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管理机制既是适应数智时代内容传播的应然之举,也是推动网络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在运用生态位理论分析生态位理论与短视频平台内容管理机制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发现短视频内容管理中存在突出问题,即内容生产机制失衡,原创活力受挫;内容分发机制异化,算法推荐失衡;平台激励机制失调,内容质量难保障;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内容生态难持续等.对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重塑内容生产机制,回归创作初心;升级内容分发机制,扭转算法异化;优化平台激励机制,厚植精品内容沃土;强化社会责任担当,优化平台治理,在最大程度上优化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管理机制,不断夯实数字时代的内容安全基础.

    短视频平台内容管理生态位理论算法推荐

    史学视域下文学经典的历史书写及影响

    李鹏杜文君
    11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经典的生成与史家对文学作品的书写密切相关.历代正史中的"文学"叙述,不仅反映了文学观念的递变,亦是"文学史"与文学经典构建的互洽互补.从史家"引诗"到"诗文入传"再到对文学的评述,鲜明地体现了对文学经典的逻辑建构.文学经典以史书为媒介传播,既要符合时代之人文精神和主流价值观,又要契合精英群体对文学创作的话语期待,这在确立文学经典权威性的同时亦表现出一种固化的书写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与文学自身的发展、纯艺术的文学鉴赏等方面的冲突,进而产生消解文学经典的负面影响.

    文学史学文学经典历史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