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界
理论界

高振庆

月刊

1003-6547

lilunjie2004@163.com lilunjie2007@163.com

024-23264273

110006

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45号(辽宁省委院内)

理论界/Journal Theory horizonCSSCICHSSCD
查看更多>>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研究和探讨当前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何谓伦理地思考

    沈宝钢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讨论"何谓伦理地思考"可以从"伦"与"理"的字义考察入手.中国文化之"伦"本质上是沟通人的精神世界与生活世界的伦理实体."理"主要有名词与动词两类含义.前者为物之纹理,引申义为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律;后者为治玉,引申义为依照事物规律的治理."理"的两类含义彼此关联:正因万事万物有其自身规律,故人们才需要按其规律恰当待之.综合"伦"与"理"的字义可得,伦理就是指"伦"之"理",即伦理实体的内在规律,或者说,人之为"人"的人道.综上,"伦理地思考"是指:在居"伦"由"理"、安"伦"尽"分"的伦理意识及伦理情怀的基础上,从实体性的"伦"出发,自觉按照"理"的规律去思维及行动.

    伦理伦理地思考

    马克思晚年在"梅恩笔记"中的民族观探索及其理论意义

    焦秋秋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年的马克思通过对梅恩《古代法制史讲演录》的摘录和评述进行了民族观探索.在这本"梅恩笔记"中,马克思时常将梅恩的观点作为靶子,从反面诠释其民族思想.马克思指出,民族的初始凝聚来自部落首领对成员的"庇护";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是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条件;东方社会有着不同于资本主义欧洲的发展道路.马克思晚年在梅恩笔记中的民族观探索展现了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机制问题的宝贵意见,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其一,证明古代法律的主旨是维护社会和谐;其二,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其三,探索通往人类自由的社会发展道路.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梅恩民族观东方社会

    背离还是重构?——重勘巴克豪斯的价值形式辩证法思想

    钮晓艳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克豪斯认为价值表现为形式的过程就是其辩证运动的过程,但是《资本论》德文第一版和再版中关于"价值形式"的叙述在概念建构和设定上存在一种范畴上的差异,而这一差异削弱了价值形式的辩证叙述,使得拜物教理论更加难以理解.因此,巴克豪斯试图展开以形式辩证法、货币价值论和拜物教理论为导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重建价值形式的辩证叙述.然而,巴克豪斯在强调价值形式优先地位的同时,却偏离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逐步走向了与之相对的形式主义.

    巴克豪斯价值形式辩证法二重化马克思

    米格代尔的国家理论透视及其政治社会学意义

    朱宝清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是政治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对国家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两种视角的检视中,米格代尔提出了"社会中的国家"这一分析路径.对于包括米格代尔在内的政治社会学家以及革命理论家而言,农民政治学可作为研究20世纪世界范围内社会运动的一个恰当的分析起点.米格代尔的"国家—社会"理论无疑丰富了政治社会学的研究议题和视角,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方法论的革新.然而,这种路径似乎在政治社会学的理论建构上收效甚微,至少并未带来库恩意义上的范式转变.

    米格代尔农民政治学社会中的国家有限国家

    《齐物论》与道家本体论的演进

    代云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哲学家的著述,通常是把思考的结果与对结果的论证呈现给读者,但在《齐物论》中,庄子把他思考的过程也展现出来,让我们看到他艰苦的探索之旅和他思想发展的轨迹.本文将《齐物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是庄子借南郭子綦讲地籁与天籁,将道家本体论从他生型本体论推进到自生型本体论.第二部分是庄子思考自己那个时代众声喧哗、是己非人的问题,最后他寻找到解决办法,其哲学依据就是他所悟之道,即自生型本体论.第三部分是对"我"的反思.齐物论,而回到我,说明物论之不齐,根源在我.《齐物论》是在战国诸子争鸣、是己非人的背景下,庄子为找到完满的解决办法而奋发创造的思想结晶,其结果是道家自生型本体论的导出与运用.

    庄子齐物论自生型本体论

    "诗"何以道"真"?——论后期海德格尔对老庄"道·真·言"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岳进周伟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存在、真理、语言、艺术"的关系问题,尤其是"诗"与"真"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探索,是后期海德格尔研究的主要畛域.诚然,海氏思想的发展,就内容而言,受到了很多西方重要哲学家的影响,但就思维和灵感而言,海氏后期也曾受到老庄的"道·真·言"思想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其一,海氏后期的研究动机受到了老庄思想的启发;其二,从消解"道"实体与摆脱"物"之"道"的思维角度而言,从反对"知物符合论"的"真理"观而言,海氏接受并发展了老庄的"道—真"思想;其三,从诗歌揭示"存在"之"真"的方式,以及召唤"此在"进入"诗意地栖居"人生境界层面而言,海氏创新发展了老庄的言说思想.故而,海氏对老庄思想的这一超越民族性和时空性的接受方式,对创新发展当下传统文化具有借鉴价值.

    海德格尔老庄存在真理言说诗歌

    财富与幸福:论亚里士多德的财富观

    赫婧如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里士多德认为,财富是实现个体优良生活和人类幸福的必要条件,被视为达成"外物诸善"的重要因素之一,城邦中的公民只有拥有财富才可享有闲暇参与政治生活.在这个意义上,财富观是蕴含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体系深处的重要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财富观涵盖着财富的获得、使用、分配等各个方面,并一以贯之地顺承着其所倡导的"中道原则".

    亚里士多德财富幸福财富观

    日本学术不端行为规制体系的细化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陈艳华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日本已形成多层级、多方位的学术诚信管理体系.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规制成为管理体系中的重点,具体内容包括在实体上厘清规制对象——完善"科研不端行为"的概念及其判断标准,在程序上明确对科研不端行为的预防、调查和处理流程.日本针对科研不端行为所涉及的一系列场域政策、规范制定,无不体现管理的全面性与细致性.我国可以在参考日本相关制度规范的基础上,优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包括推动治理重点由事后惩治转向事前预防和促进治理的法治化发展两个方面.

    日本学术诚信管理学术不端行为强制性事前预防法治化

    三亚市旅游危机管理对策研究

    陆棉乔淑英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亚市地处海南岛最南端,具有独特的气候、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是国内外游客首选旅游目的地之一.在现代信息产业助推传媒飞速发展的当今,危机管理对旅游目的地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三亚旅游城市危机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状基础上梳理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三亚旅游业危机管理对策

    比较文化视域下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自然观的构建

    杨劼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自然观的构建融入了诸多东方文化要素,尤其是中国早期道家的思想资源.基于西方现代人的神、人、自然三维心理结构,白璧德比较中西方的"自然"文化理论,批判自然主义的自然人性论,汲取中国道家内敛的"集中"思想和"虚己的想象力",同时,会通中国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以及基督教文化,从中提挈了"超理性的更高意志"作为人性根源处力量.在此基础上,白璧德"人文化"了西方自然主义自然观,将之转化为人文主义自然观,把人从自然性中超拔出来,使其成为一个有品格的个人.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自然观的构建是对18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扩张运动的一次反思和反拨,希冀在一定程度上矫正西方扩张的自然主义文明方向.

    欧文·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自然自然主义自然观人文主义自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