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前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前沿
理论前沿

白占群

半月刊

1007-1962

lilunqianyan@126.com

010-62805185

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

理论前沿/Journal Theory Front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共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半月刊。1996年4月创刊,胡锦涛同志为本刊撰写发刊词。本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突出理论,反映前沿”为主题,报道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新观点,新成果,特别是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最新定位

    石仲泉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七大报告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指导思想的关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和党在现阶段基本路线的关系.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以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大基本要求的作用,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最新定位.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都有重大发展.

    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最新定位

    积极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

    徐茂魁尹利永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从企业融资及控制、资源配置、动员分流储蓄和规避风险角度阐释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其次,在结合金融市场基础理论的前提下,以资本市场的演进为主线回顾了近五年来我国金融制度的发展进程.最后,从定价机制、投资行为、融资工具、法律制度和债券市场五个方面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合理展望.

    金融资本市场融资法律制度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许耀桐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运用于新的实践,把改革开放作为新的革命推向深入,深刻把握和解决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

    社会主义道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

    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陆志远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对发展主题的认识,创新和发展了我们党指导发展的理论.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认识深化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语境与理论诉求

    赵继伦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世界及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发展观的演进及历史局限性的分析,得出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是当前中国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的结论,进一步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视野及价值指向.

    科学发展观传统发展观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公平分配与中国税制改革

    邵学峰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社会利益矛盾日益突出,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下,税收政策作为政府实现再分配的有效途径,要在税收效率和税收公平二者之问实现均衡,不断凸显税收公平,以公平促进效率,担负着促进社会分配合理化、缓解社会利益冲突、提高社会福利的责任.

    利益关系收入分配税收理念税制改革

    论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蔡亚志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探索出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是他的迂回过渡理论的核心和精髓.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资本主义的实践,是对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证明和运用.

    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当代价值

    悖反抑或整合:程序法上的无罪推定与实事求是

    陈思竹王文波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事求是是一种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哲学原则,但程序法意义上的实事求是,是以追求法律事实而非客观事实为其价值目标的.实事求是追求的是最终结果上的法律真实,而无罪推定则是基于程序公正和保护被控诉者合法权益角度提出的,它是实事求是原则的必然要求和保障.

    无罪推定实事求是法律真实客观事实

    低供大于高求:现阶段市场经济主要矛盾试析

    管益忻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其经济表现形式上出现了新的变化,表现为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同日益发展提升着的消费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经济表现形式低供高求

    完善我国政府问责制的对策思考

    孟卫东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问责制是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的关键.政府责任缺乏明确界定、政府权力缺乏刚性约束、对政府官员失责违规行为缺乏有效追惩以及异体问责功能虚置等,这是目前我国政府问责制建设面临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政府责任立法,明确政府责任;强化制度建设,给政府权力以刚性约束;充分发挥人大、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与问责功能,实现异体问责为主和问责主体的多元化,增强政府对社会的回应度.

    政府问责制政府责任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