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视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视野
理论视野

周炳成

月刊

1008-1747

010-62805418 62805483

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中央党校主楼4层

理论视野/Journal Theoretical Horiz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理论性、学术性、现实性、创造性、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民主思想的二维向度及实践体现

    刘林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的民主思想包含了对民主的实质性和真实性的双重内涵。在实质性维度上,马克思强调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和基本制度,植根于社会经济结构,以人民为本体,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本真;在真实性维度上,马克思围绕如何实现民主的实质性展开,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伪性,总结了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关于未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这两维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如榫卯般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民主思想的立体框架。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马克思民主思想实质性与真实性的有机统一,它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明特色,也积极回应了现代社会对民主的全方位期待。

    马克思民主思想实质性真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郝启晨张福军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再探析,可知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内含的三重规定性,得到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的基本判据,揭示劳动时间转换的内在规律及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现实表现。建议加强我国生产性数字劳动的基础地位,引导劳动时间转换的正确方向,动态优化劳动时间的合理配置。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三重规定性劳动时间转换规律数字劳动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方法论特点

    左靓李玉珂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方法论特点体现在:强调政治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统揽全面深化改革;指明方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锚定全面深化改革;突出战略性:坚持以系统观念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着眼现实性:坚持以问题导向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凸显规范性:坚持在法治引领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科学认识这五个特征,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特征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聂智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进行深入阐述,提出意识形态工作定位论、形势论、任务论、主体论及立场论,强调制度守正、理论开新、舆论强基、网络固本、育新培元,实现意识形态领域的正本清源、革故鼎新和凝心聚力,既有系统完备的理论形态,也有不断创新的实践样态,是推动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意识形态认识方法实践

    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论析

    尚俊颖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呈现出"问题域、民族观、方法论、政策集、优越性"的内在逻辑。"问题域"来自在各民族共同命运视域下对民族工作形势挑战的研判,对国民族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反思。"民族观"的创新集中体现为新的中华民族观和民族交融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方法论"是民族观的逻辑延伸,以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总原则,包含一系列"共同理念"。"政策集"是在民族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民族共同性的要素结构和生成机制构建起来的一整套内容全面又重点突出的民族政策。上述内容指引了"共同性导向"的民族共同体建设路径,彰显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

    民族工作共同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交融

    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的根本原因与实践导向

    曾峻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从"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强制度建设、激发社会活力,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主线、动力来源。"六个坚持""三个更加注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原因实践导向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李鹏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论新时代我国市场经济立法的原则遵循

    朱岱临姜孟亚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我国制定的有关调整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则。主要有遵循优化营商环境原则、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原则、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原则、推进公平分配原则。总结这些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探索形成的、贯穿于市场经济制度中的新的法律法规原则,有助于全面地理解新时代中国市场经济立法的特点。

    市场经济法律原则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信用体系现代化的问题与对策

    李诚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历经单领域点状突破、条线型治理、跨部门协同、全方位系统性建设等不同演进时期,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及司法公信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社会诚信意识与信用水平偏低、市场化信用服务生态亟待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尚未充分释放、应对数字化变革的顶层设计不足、区域信用体系建设不均衡现象突出等问题。应对这些问题,需要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引导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扩大信用数据服务实体经济的应用场景、推进数字经济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双向嵌套、深化区域信用合作的规则与制度统一等举措。

    社会信用体系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

    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谢志岿倪晓锋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在基层治理中的具体实践,二十大报告首次在党的全会报告中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行了深入阐述。从学理上分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具有政治保障、组织动员、社会资本、社会价值和社区治理等方面的价值与功能,有利于将基层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各自规律。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构建现代化的基层治理体系,既需要遵循各自的规律,又需要发挥好二者相互增强的关系。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区治理基层治理体系基层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