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学刊
理论学刊

孙占元

月刊

1002-3909

zhanyuan@sddx.gov.cn

0531-87088383

250103

山东省济南市旅游路3888号

理论学刊/Journal Theory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经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倡导严谨,扎实、求实、求真、创新的学风,以促进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己任,积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读者对象:广大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和党政干部,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校、大专院校、广大理论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契合、结合与适应: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重要论断探析

    孟宪平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就成了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必须认真对待和努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习近平从契合、结合与适应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刻阐发,形成了契合论、结合论和适应论."契合"是"结合"的起点和依据,"结合"是"契合"的实现和表现,"适应"又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重要保障,其基本目标是互相成就,效果是筑牢道路根基和打开创新空间.

    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契合结合适应

    习近平美好生活观的三维透视

    高奇邹晓宇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美好生活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出场以马克思的美好生活观为基础和源泉、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好生活思想、承继中国共产党的美好生活观,具有清晰的逻辑发展脉络;而其演进大致经历了萌芽酝酿期、正式确立期和发展成熟期三个阶段.习近平美好生活观由以高质量物质生活为基础的美好生活发展观、多样化精神生活为支撑的美好生活富有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条件的美好生活生态观、人民至上为内核的美好生活价值观、劳动创造为路径的美好生活实现观、党的建设为引领的美好生活保障观构成.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要以习近平美好生活观为指导,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美好生活观出场语境时间进路内容理路

    习近平关于统一战线工作重要论述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

    李安增战斌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和怎样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理路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阐释,形成了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定位、审视、谋划、推动、提升以及开展统战工作,增强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原则性、系统性和创造性,为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新时代统一战线

    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内在逻辑、历史任务与实践要求

    樊祥成许英梅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延续和创新,是"三农"政策的优化与调整.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同步推进、同步实现.在实践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存在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的困扰,还面临要素供给瓶颈、农村现代化建设滞后等堵点和难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持续完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创新推进机制,把握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努力走出一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式现代化工农城乡关系

    从"两个结合"维度理解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鞠忠美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推进并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在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实现了科学理论与具体实际的结合,在坚持贯通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共同价值观念中实现了科学理论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新时代,要在"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党史观的原创性贡献

    傅伟男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党史本体论、党史功能论、党史主旨论和党史方法论等维度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党史观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原创性地科学回答了"党史是什么"的历史之问,原创性地深刻回答了"党史有何意义"的时代之问,原创性地精准回答了"党史核心内容是什么"的人民之问,原创性地通彻回答了"怎样学习与研究党史"的实践之问.习近平党史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党史观、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党史观,为马克思主义党史观理论体系构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以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党史观理论体系原创性贡献

    沂蒙根据地党群关系建设及其基本经验研究

    陈三营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沂蒙根据地在建设和发展中建立了密切的党群关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在民族危机中孕育了共同的目标追求,在革命斗争中淬炼了深厚的革命情感,在无私奉献中达到了彼此的相互成全,在风雨同舟中铸就了休戚与共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离不开党在推动党群关系发展中取民之所信、达民之所愿、解民之所忧、启民之所惑的生动实践.新时代,要从沂蒙根据地建设中借鉴经验,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理念指向,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这一重要保障,抓好党的组织能力这一关键环节,把握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度这一重要抓手,构建起更加和谐的党群关系.

    沂蒙根据地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

    政党适应与精英培养:海外学界中共党校研究的省思与去蔽

    叶子鹏焦龙
    6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海外学界的中国问题研究中,基于西方主流政党理论的预设曾一度影响制约着海外学者对于中国政党研究的认知.而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成功实践日益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同,海外中国问题研究界也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对以往研究定式的反思,更加客观、理性地考察评价作为中国政治社会结构核心要素的中国共产党,相应的,作为西方话语体系里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党适应与精英培养的中共党校系统开始进入学界视野.海外学者们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校系统的梳理考察,基于历史、结构与效能三重视野对该研究主体进行了解剖,提出了颇有见解的深刻分析,而借助这些分析以及对于这些分析中所存在的局限性的思考,反过来也将推动中国学界更加自觉地在开放和自信的心态下坚持用中国立场、中国视野、中国思维来诠释与解决中国本土问题.

    中共党校系统政党适应精英培养海外中共研究

    党领导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理论和实践

    冯华李沫阳
    7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保障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共生共赢的和谐关系,能够有效激发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优势.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形成了既重视绩效改进又重视能力建设的效能理论体系,二十大报告关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大部署,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将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与效能理论相结合的伟大理论创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十几年来,已成长为建国以来少数走在全球前列的优势领域,是党的领导下国家创新整体效能提升的典型案例,形成了 一系列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但在产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党的领导作用实现的途径与理论预期尚存在一定差距,为更好坚持党的领导、持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亟待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之间积极推动"有为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

    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党的领导新能源汽车

    "商量政府":中国式现代政府理论初探

    汪仕凯
    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中国政府是由中国共产党和行政机关共同组成的,特殊的构成使中国共产党将其革命时期创造的成果即协商,作为一种基本要素带入到当代中国政府中来.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治国理政的经验来看,协商贯穿于当代中国政府的结构、体制、机制以及过程中,从而使当代中国政府呈现出不同于一般现代政府的特性.并且,当代中国政府所具有的协商特性事实上构成了其优势,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证明当代中国政府能够将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根据当代中国政府的特性和优势,"商量政府"是对当代中国政府进行的理论化表达,代表着一种对中国式现代政府理论的探索.

    商量政府中国共产党政府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