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学刊
理论学刊

孙占元

月刊

1002-3909

zhanyuan@sddx.gov.cn

0531-87088383

250103

山东省济南市旅游路3888号

理论学刊/Journal Theory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经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倡导严谨,扎实、求实、求真、创新的学风,以促进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己任,积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读者对象:广大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和党政干部,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校、大专院校、广大理论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两个结合"引领文化"两创"开辟新境界

    金刚张昕如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更加直观更加深刻地彰显了"两个结合"与文化"两创"的密切联系,为在新的起点上以"两个结合"引领文化"两创"开辟新境界提供了根本遵循.文化"两创"开辟新境界,关键在于把"两创"与"两个结合"这一"最大法宝"紧密结合.新时代,推进"两个结合"必然能够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和"强化文化赋能",充分发挥"文化在激活发展动能"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引领文化"两创"提质增效,进入新境界.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契合融通理念进行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的挖掘阐扬;二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重特质进行更客观更理性更科学的宣传彰显;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兼通人才进行更有力更高效更广泛的教育培养;四是对"两个结合"自身的内在统一性和相互包容性特点进行更及时更通俗更贴切的剖析论证.

    "两个结合"文化"两创"新境界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历史生成、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

    董鹏林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精神层面上的根本要求.古代中国长期作为世界的文明中心,其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具有天然性.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的文明危机日渐加深,精神上的独立自主问题凸显.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的精神不断从被动转为主动,从不自信转为自信,进而在更加主动更加自信的基础上全面走向独立自主.新时代新征程,面对诸多风险挑战,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文化的领导权,不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增强文明交流互鉴的主动权,才能够进一步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进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性贡献

    姜锐涵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最新成果,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作出的创新性贡献,突出体现在文化本质观、文化主体观、文化形态观、文化价值观、文化交往观、文化发展观和文化评判观等方面.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强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创新性贡献

    新时代政治体检的四维透视

    高振岗刘跃强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政治体检这一重要理念,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经常性政治体检的具体要求,由此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学者们从政治体检的内涵、特征、困境及优化路径等方面进行学理阐释,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理论成果.鉴于政治体检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很有必要从政治体检的理论源脉、伦理蕴涵、百年演进历程、靶向治理路径四个维度,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党的自我革命政治体检伦理蕴涵百年历程靶向治理

    党领导法治一体建设的逻辑理路——执政方式与领导机制的双向提升

    马迅章志远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法治一体建设是法治中国迈入体系化协同推进新阶段的产物.依法执政在凝聚基础共识、统合各方主体、彰显民主底色和弘扬宪法精神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成为党领导法治一体建设的根本前提.督促依法立法科学完备、赋能依法行政转型升级和助推依法治理共建共享,构成依法执政驱动法治一体建设的三维向度.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进一步健全党对法治一体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领导机制,突出法治建设规划的牵引功能,强化依法治国委员会的统筹协调,激发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释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法治整合上的潜力.

    法治一体建设依法执政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治理领导机制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适配性创新——基于山东省HD镇"一网统管"的分析

    季乃礼唐嘉文
    4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县域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了新型农村社区,在这一微观场域内真实展现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复杂特征.山东省HD镇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典型代表,其"一网统管"的经验证实,感知环境、智能应用、在线网格、协同体系已成为新型农村社区数字治理的全要素构成,通过治理技术、载体、主体、结构的整体性重塑能够增强城乡二元要素的融合互嵌.基于城乡一体化的治理要素适配性逻辑,推动党建引领与多元共治合一,构建现代性与找回乡土性结合,实现场景构建与社会交互并举以及智能先导与社会矫正耦合,从而瞄准新型农村社区中枢纽组织虚置、情感羁绊弱化、社会问题叠加、公私空间分割的治理痛点,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特殊的区位优势,降低技术风险,能够实现有效、有度、有序的"智治"转型.

    新型农村社区数字治理"一网统管"适配性

    情景—演练—效能:中国特色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行动逻辑

    温志强王彦平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重大社会转型期的各种复杂情况以及频发的风险危机,党的二十大就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作出了战略部署,中国特色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是纾解风险、防范危机的有效途径.基于现实需求与价值驱动,构建"情景—演练—效能"的理论框架以适应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治理的新特征和新需求.情景构建、应急演练和应急效能是中国特色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行动逻辑.在实践中,以应急效能为导向,以情景构建和应急演练为应急管理预防的重要手段,能够从理念、主体、机制、技术四方面积极转型并释放禀赋,系统推进中国特色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应急管理能力情景—演练—效能

    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存在问题、模式演变与治理策略

    李学迎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幸福院互助养老,是近年来应对农村养老困境的有益举措.但其存在系列突出问题:顶层设计尚不完善,法律法规缺位,制度保障以省级及以下地方政府政策为主;缺乏多元主体有效合作治理;财力保障严重不足;日常运营管理服务绩效差,空壳化现象严重;办院模式深度演变.模式演变是多方面问题交织的结果,却也彰显了出路所在.其发展动态表明,传统模式总体上已走不通,"依靠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维持日常运营"的演变模式却可以是可行有效的,不仅消解了空壳化难题,还在凝心聚力和提升社会风尚方面呈现积极成效.为把农村幸福院办得更好更有实效,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制度保障,补齐法律法规空白的短板;尊重多样性,重点探索符合各地特色的可行有效的模式;聚焦养老痛点难点,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质量;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和效能,发挥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主体地位;创新财力保障,拓展多元筹融资渠道;加强多元主体合作,提升治理效能,提升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在城乡融合发展视域下,统筹促进农村美好养老生活.

    农村幸福院模式演变互助养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政府任务中的组织属性、部门风格与行为逻辑分析——基于多个省直部门的比较与观察

    苏娇妮刘亚平
    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行为是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的重要议题,但已有研究更多把政府部门视为"铁板一块",忽视了组织的风格与"个性".基于官僚制组织理论构建"属性—风格"的行为分析框架,通过案例研究法考察多个省直部门在同一个政府任务中的表现可以发现,组织属性能够塑造专业自主、统筹协调与专业调适等多元风格,并影响部门意愿与行为.职能属性决定部门职责定位与专业能力,地位属性反映实际话语权和资源水平.按照专业职能与地位序列的属性组合,行政组织具有双强性、强地位性、强职能性与双弱性等类型.重回组织视角,结合组织属性与部门风格差异理解政府任务行为逻辑,将有助于推进精细化的中国特色官僚制组织行为理论研究.

    政府行为组织属性政府机构类型专业职能地位序列

    先诉抗辩权之内涵演变与适用规则

    张海燕
    9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诉抗辩权制度历史悠长,但学界对诸多问题仍存争歧,故有必要考察其内涵演变明确其适用规则.先诉抗辩权源于古罗马优士丁尼时期的先诉照顾制度,一般保证人享有债权人应先起诉主债务人的顺序利益.近现代以降,大陆法系承袭先诉照顾制度并将其发展为现代意义上的先诉抗辩权,此时一般保证人的顺序利益已转向债权人应先执行主债务人财产.先诉抗辩权除可适用一般保证合同外,亦可适用其他补充责任存在之情形.多数情形下先诉抗辩权的行使条件为债权人未就直接责任人财产强制执行且无效果,但也存在后位责任人需承担证明直接责任人有方便执行的财产或垫付必要费用等先决义务之情形.先诉抗辩权只能由后位责任人主张,法规范之设定不得将先诉抗辩权必然被行使作为逻辑前提.行使先诉抗辩权的效力具有持续性,从后位责任人首次主张权利持续到权利消灭事由出现;债权人若怠于执行直接责任人财产,后位责任人会在相应财产范围内免责.

    先诉抗辩权先诉照顾内涵演变顺序利益适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