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伦理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伦理学研究
伦理学研究

唐凯麟

双月刊

1671-9115

hn_llxyj@126.com

0731-88872086

410081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36号《伦理学研究》编辑部

伦理学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Eth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2002年9月,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伦理学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一份学术理论刊物,其作为中国伦理学会的学术会刊,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伦理道德体系服务。读者对象为高校从事伦理学教育和研究人员、理论宣传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GPT-4看人工智能的进化约束和伦理边界问题

    唐代兴
    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自然物为材料的传统技术,是没有自主性和主体能力的纯粹工具,它本身不具有伦理性,也不存在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技术之所以获得伦理性,并不断地生成更新的伦理问题,是因为它以生物人脑为研发对象,通过模拟人脑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发现人类模拟、学习、生成、创造的"化物为人"的进化法则,执着于探索"模拟的本质是学习,学习的本质是生成,生成的本质是创造",成功地创造出几何学进化方式的GPT-4,不仅整体地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自主性品质和主体能力,也将其根本的伦理问题暴露了出来。人工智能技术如何突破其自主性进化的伦理边界和应用的伦理约束,已成为人类将以何种方式存在的根本问题。

    GPT-4迁移性生成扩展性创造伦理约束伦理边界

    人类基因增强的"善恶交织"及其"扬善抑恶"之道

    陶应时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基因增强能从本质上突破自然人体的生物限制与功能缺陷,实现人的生理能力与精神能力的双重超越。然而,人类基因增强却呈现一种"善恶交织"的二重性特征:一方面具有更好满足人的"适应性需要"与"发展性需要"、促进人类种族的整体进化与发展、改善人类的"缺陷结构"与生存质量等福祉效应;另一方面又存在让"制造工具的人"物化为"作为原材料的人"、加剧"社会分化"并形成人类文明史上新的不平等、产生"超能物种"取代人类成为地球新的"主宰者"等负面后果。只有构建以"跨代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的治理方略、确立以后代人"开放的未来之权利"为边界的开发限度、遵循以基础性和平等性为基准的公正分配原则,才是促进人类基因增强"扬善抑恶"的有效之道。

    人类基因增强善恶交织福祉效应负面后果扬善抑恶

    算法公平问题及其价值敏感设计的解法

    严顺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算法歧视现象给个体生活带来极大困扰,算法的技术设计和法律防治是当前避免算法歧视的有效方法。但此类方法总在追求算法和公平之间的形式关系,试图用形式公平掩盖实质不公平,其根本原因是目前的算法设计对隐性价值不敏感,采用社会中既定的价值观作为设计前提,忽略公平、现实与个体的动态因果关系。这对实现算法公平提出了一种超越性要求,即要求算法研究者在算法设计过程中持续性追问公平的伦理价值。价值敏感设计通过不同方式识别和嵌入价值,是实现算法公平的可行路径。该方法通过概念调查、经验调查和技术调查研究算法设计过程中的价值基础,揭示出影响公平的隐性价值,进而引导公平算法的设计路径,避免出现算法歧视现象。

    算法公平价值敏感设计隐性价值算法歧视

    儿童权利保护的伦理意蕴

    李昕莞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权利保护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要求。分析儿童权利保护的伦理意蕴,有助于依靠伦理道德的力量推动儿童权利保护的落实。儿童权利保护根源于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儿童的伦理关切,制度化为如何保护儿童的伦理规则,促进美德形成。儿童权利保护必须坚持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尊重儿童意见原则和平等保护儿童原则为导向,确保儿童权利的实现。尽管有着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为框架引领,在观念上也形成了儿童权利保护的伦理共识,但儿童权利保护在实践中依然面临着儿童权利与他者权利、权利与权利以及保护儿童与放手儿童等关系问题所带来的伦理挑战。我们应坚持以儿童权利保护的基本原则为价值引领,构建中国语境下的儿童权利话语体系,厘清权利概念的理论边界,在权利实施与权利保护的伦理边界之间取得平衡,确保保护儿童最大利益和整体幸福的社会美德能够得到实现。

    儿童权利儿童权利保护原则美德伦理

    论中国军人的政治忠诚

    左高山赵聪聪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军人政治忠诚的本质涉及对军政关系的全面理解,军人如果缺乏政治忠诚,军队作为国家暴力机器的安全保障作用将遭到人民的怀疑,军队内部也难以形成互信和团结,这将严重影响军队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军人的政治忠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塑造着新型的军政关系,而军政关系也离不开军人的政治忠诚。就中国特色的军政关系而言,中国军人的政治忠诚是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有机统一,对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和平、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法治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中国军人政治忠诚军政关系党指挥枪

    从伦理自觉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价值特质

    朱海林
    12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伦理自觉是主体对自身在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中的义务和责任、行为和活动在伦理层面的"自知之明",是主体从一定道德意识和价值立场出发对全球卫生健康治理的自觉认识、伦理反思和价值创建。伦理自觉是蕴含和贯穿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和实践之中的伦理线索和内在机制。这一伦理线索和内在机制使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呈现出显著的价值特质:"人类"作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价值主体,是价值共享主体、价值创造主体和价值责任主体的统一;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价值追求是生命至上、健康平等和生态正义的统一;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价值进路是以价值共识为基础、以共商共建共享为途径、以价值共赢为结果的价值认识和价值实践过程。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伦理自觉价值主体价值追求价值进路

    建筑伦理精神探要

    易学尧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伦理精神是蕴藏于建筑生产、建筑治理及建筑审美等实践活动和建筑物象中的人类伦理精神。在内涵实质层面,建筑伦理精神是建筑物的"人化",是人类伦理精神在建筑实践、建筑物象和建筑行为评价等方面的凝结、渗透和集中体现,蕴含和传达出人类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理想。在生发背景层面,建筑伦理精神存在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是人特有的理性与道德,外在基础是特定的生态和经济。在呈现方式层面,建筑伦理精神具体通过建筑的生产、实体和治理呈现出来,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点,由此不断抒写人类建筑伦理文明的宏伟史诗和价值谱系。作为建筑这一器物背后和之上、之间的形上之道的综合化表现,建筑伦理精神可以理解为人类伦理精神内蕴于建筑这一形体状貌之中的道德意涵和价值神韵。作为建筑伦理理论研究的内核,建筑伦理精神在新时代也将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幸福建筑"理念提供可靠价值依据与精神动能。

    伦理精神建筑伦理精神一元特质两大基础三维表现